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各类学术团体,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对过去二十年的成果进行评价,对经验进行总结,对未来进行瞻望。大家无不为我们党和国家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首的两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而欢欣鼓舞。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举行的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高度评价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全面准确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进一步强调了  相似文献   

3.
报告一:开拓思想,把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同宣传思想工作结合起来 在1998年庆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时,把纪念这个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同开展对民革党员进行宣传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民  相似文献   

4.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的历史,怎样划分它的阶段,概括它的总进程呢?十五大报告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论断:“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南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的重大意义是怎么估量也不过分的。在纪念改革开放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之际,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认识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对于进一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疑是  相似文献   

6.
一、新时期二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新篇章 今年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二十周年,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 真理标准讨论最大的意义,就是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思想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是开辟了党的历史的新时期,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中央党校求实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本书。该书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按照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12个理论观点,辑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论述;第二部分,编辑了中央党校部分教授、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一贯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和措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 党中央确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一1994年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建党78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率领我们党认真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为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子,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还需要全党继续探索和实践。”接着又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到1992年南巡谈话,邓小平共6次比较集中地论述到和平与发展问题,但是,他在用语方面始终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当今时代的两大“问题”,而不是“主题”。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时代主题,这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江泽民同志1989年担任总书记以来,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都沿用了十三大的提法,在以后国际、国内的多次讲话中,他都沿用了“两大主题”的说法,从“两大问题”到“两大主题”。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包含的思想内涵是不完全相同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所以继续沿用十三大的“主题”的提法,而不是采用邓小平同志的“问题”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缅怀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和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崇高的思想品格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于2004年7月15日举行“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研讨会”。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沈红光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在“七一”建党节中谈论青年话题是中共纪念活动的重要环节.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的篇末着重论述青年和党的青年工作问题,将党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话语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研究发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青年语义,概括起来就是:青年是历史的进步力量、青年是政党的得力助手、青年工作是党的战略性工程、中国梦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讲话”中的青年语义还具有宣传、动员、教育等政治功能.认真研读习近平“七一”讲话中的青年语义内涵,对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三次重要会议即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10月的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78年11至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分别作了《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三个讲话。邓小平的三个讲话,成为了改革开放抉择的几个关键点,提出了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以及怎样改革开放的问题;对改革的目标、内容、方法也表述得很明确,从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而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30年来的经验、教训,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做了生动的概括。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有益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同时为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信心。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存在一种不寻常的关系,在纪念三中全会时,不能不同时纪念中央工作会议。本文从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等方面论述了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总部署。  相似文献   

16.
一、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政治体制改革在认识上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始终如一的 ,但对实践推进的着力点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1 978年 1 2月 1 3日 ,邓小平同志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 ,就已经明确提出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要求 ,指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 ,就是民主和法治 ,民主是实质内容 ,法治是民主得以实现的保证。1 980年 8月 1 8日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加入到我党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体现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本文从历史的纵深角度对我党对该问题的探索和回答进行了概括和梳理。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十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的最新总结,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于1980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篇文献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重温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思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领导制度,使领导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纪念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20周年暨1999年学术年会,不久前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会议就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研究四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仅对关于中国社会学发展若干基本问题的观点概述如下:一、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社会学迎来恢复重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春天,能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几乎同步进行,是与邓小平的名字分不开的。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报告,提出了社会学和其他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