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博览链接     
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的由来等同于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2年起创立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然而他们及其战友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把这门科学称为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决不会同意这种突出他个人的提法。这一词的首次出现是19世纪60~70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贬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直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一些国家的先进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为了肯定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提法。无独有偶。“列宁主义”开始也是由列…  相似文献   

2.
高放 《学习导报》2013,(13):52-52
通常说,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提法是何时出现的,〉又是何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呢?很多人并不清楚。 “马克思主义”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诋毁或歪曲马克思学说的视角作为贬义词使用过,直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真诚敬仰马克思、信奉马克思理论的人士才开始从正面褒义上越来越广泛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但是,当时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也都没有在党章中规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包括1898年列宁参与创建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内。  相似文献   

3.
夏宏俊 《唯实》2003,(5):58-60
20 0 2年 11月 14日通过并即行生效的十六大党章 ,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同新世纪新阶段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其具体价值和意义体现在 :一、新党章写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伟大的党需要伟大的理论。十六大党章最显著之处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总纲和条文。“三个代表”一词在党章中出现的频率高达九次 ,其中总纲部分就有六处出现。总纲第一段党的性质中增写了“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 ,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0 2年 4月版 ) ,收录有毛泽东 1 94 6年 1月 2 8日致柳亚子的一封信。该信中有一句 :“印章二方 ,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的和词 ,均拜受了。”《毛泽东文艺论集》的编者对“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分别作了注解 ,唯独没有注释孙女士的“和词”。笔者揣测 ,也许是编者一时没有找到这首词。笔者在前些时候查找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资料时 ,恰好看到了“孙女士”———谭平山的夫人孙荪荃———的和词。这首词也是唱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 ,刊载于 1 94 5年 1 2月 2 9日重庆出版的《客观》…  相似文献   

5.
温卫东 《新湘评论》2013,(18):38-3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赋予“改革”“开放”这两个“旧词”以新意的基础上,于1984年2月9日在厦门考察时,明确提出和使用了“改革开放”一词。1987年至1993年间,“改革开放”一词先后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章和宪法,在党和国家政策与制度层面得到确认,成为全党共识和国家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赋予“改革”、“开放”这两个“旧词”以新意的基础上,于1984年2月9日在厦门考察时,明确提出和使用了“改革开放”一词.1987年至1993年间, “改革开放”一词先后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章和宪法,在党和国家政策与制度层面得到确认,成为全党共识和国家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点点滴滴     
《求实》1980,(1)
“社会主义”一词,导源于拉丁文。一八二七年英国欧文主义者创办的《合作杂志》,首先出现“社会主义者”一词,用来称呼它的信徒。一八三二年二月十三日发行的法文期刊《地球报》,刊登了圣西门信徒乔西叶尔的一篇文章,再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一  相似文献   

8.
邹东涛撰文认为,读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段很经典的话: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这段话是根据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书翻译而来的。但实际上,对这段话的翻译是不准确的,“来源”一词是误译,译成“史料”更妥当些。  相似文献   

9.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这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7月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对赣西南革命斗争的高度赞誉。词中所提到的黄公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将领。 黄公略,原名汉魂,字家杞,1898年1月24日生于湖南湘乡县。1916年底,投奔湘军,开始了一生的戎马生涯。在北伐过程中,黄公略接触了马列主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黄公略认清形势,于12月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文摘集萃     
《党建》2005,(12)
◆中央重视建设“马克思主义工程”《望东方周刊》第44期报道,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将在今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日正式成立。这一学院的成立,是配合中央正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工程”的方式来进行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这  相似文献   

11.
“共产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思为公有。欧洲文字中的“共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34年至1839年之时,出现于法国巴黎工人秘密团体的革命集会中。法国工人当时使用这个词有双重意义:既渴望消灭私有制、实现财产公有制,又力求建立“公社”作为社会基层自治组织。因此,法文中的“共产主义”一词,既与公有制一词含义基本相近,又与公社一词密切相关。到1840年时,“共产主义”一词已从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9日至11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邓小平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转战闽西赣南历史踪迹的考查,认为毛泽东《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一词,作于1930年2月9日,地点是陂头村,即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词中“命令昨颁”是指1930年2月8日“二七”会议作出的围吉安城的命令。  相似文献   

14.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08,(12):64-66
2007年6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提请审议。温家宝总理提笔在文本上勾出“城市”一词,将其改为“城乡”——中国第一部“城乡总规”由此诞生。“城乡统筹”一词从新总规里跳出来,为重庆廓清了未来13年的发展路径。城乡统筹,核心就是扩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转战闽西赣南历史踪迹的考查,认为毛泽东《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一词,作于1930年2月9日,地点是陂头村,即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词中“命令昨颁”是指1930年2月8日“二七”会议作出的围吉安城的命令。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5年至1982年9月的著作)共47篇,417页。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410次。 使用“资本主义”一词93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的著作)共119篇,383页。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468次。 使用“资本主义”一词143次。 摘自(真理的追求)1999.3《邓小平文选》中的“社”与“资”  相似文献   

17.
“取经”一词,由唐玄奘法师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域取真经,将释迦佛学传入华夏的史实,更由于《西游记》故事的流传而普及。这词儿使用频率最高要算建国后。党的抓点带面、运用典型指导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使“取经”一词被引伸、借用,人们把到先进单位学习经验,俗称为“取经”。从而,“取经”成为谦逊学习、借他山之石攻玉的褒义词。而实际情况怎样呢?大有分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2007年3月24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召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交流了看法。专家们认为,要用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眼光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史地看,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民主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进。相对于民主革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一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最新成果。这其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由于各个时期我党所处的政治形势和面临的直接任务不同,具体运用中,关于“统一战线”的意义和称呼也是不同的。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党的“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1925年5月邓中夏写的《中国劳动运动的新生命》一文首次使用了“统一战线”一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为上层的资产阶级退出了联合战线,党内普遍使用“统一战线”一词,  相似文献   

20.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