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琳  李艳彬 《前沿》2008,(5):54-55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反思、理论的逻辑发展、改革、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等多重理论和现实因素使得“主体性问题”成为当代中国的理论热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从物本、神本、人本直到人类中心主义和后现代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过程,是人的主体地位不断确立的过程,是人的主体性的曲折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主体状态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理论反映。主体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何种具体的主义占主流地位以及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视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灿斌 《湖湘论坛》2008,21(4):89-90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与之相应,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伦理学两派观点的对峙。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来看,人类中心主义把自然看作是“为我而存在”的,强调自然对人的工具性价值;而环境伦理学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生物都是平等的价值主体。然而,只有从自然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价值维度,才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积祥  丁忠甫 《前沿》2009,(3):98-100
为了彻底批判主流世界观及其人类中心主义取向,奈斯认为必须从哲学根基上对其进行颠覆,建立一套新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由此,奈斯提出了格式塔本体论思想,这为深层生态学等生态哲学和整体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提供一种哲学本体论证明,同时也解决了生态哲学或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覃蔚玲  覃艳姝 《传承》2010,(33):52-53
道德义务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人们往往把道德义务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义务,忽视了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化,生态伦理学产生,道德义务也从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这不仅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而且是生命共同体的利益要求,还是儒家文化中对人的道德境界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5.
曹智 《前沿》2011,(19):54-57
人类主体身份的获得是历史、社会、人、自然等合力共生的必然结果,人类主体和动物客体之间的分野亦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存在既相互肯定又相互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因而,尽管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兴起引发了在法律界域之内动物是主体抑或客体的激烈论争,但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动物依然只能是客体。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认识,即关于“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是着眼于“人际利益”还是“人态利益”、是否照顾到“代际利益”、是否承认“自然价值”、是立足于“整体利益”还是“局部利益”、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还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等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环境伦理如何避免“环境法西斯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环境伦理学中 ,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纲领的对立之外 ,还有整体主义 (holism)与个体主义 (individual ism)之间的对立。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对立反映了环境伦理与现代思想的矛盾冲突。人们已习惯于用个体主义的方式理解人权、平等等概念 ,坚持整体主义立场 ,似乎会否认人权、平等 ,甚至会导致“环境法西斯主义”。本文则试图表明 ,环境伦理既可坚持整体主义 ,又可避免“环境法西斯主义”。一从哲学上看 ,有三个层面的整体主义 ,相应地也有三个层面的个体主义。第一个层面的整体主义可以叫做形而上学整体主义 (meta…  相似文献   

8.
生态-整体论与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伦理学作为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在环境伦理学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地位。在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罗尔斯顿把整体论思想与生态学观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新的价值论实现原则,即生态-整体论。罗尔斯预借助生态学范式与生态-整体论的有机结合达到对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视为唯一的价值中心,到弱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把人类和自然界共同视为价值中心,再到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把自然界确立为唯一价值中心,环境伦理学在对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不断批判的过程中已然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后果可谓触目惊心,但是,简单的把人类视做自然存在物,从而将人类引向自然存在状态以及强烈的反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环境伦理学究竟该往何处去?基于对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说的论证逻辑的充分梳理,只有分别吸取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这两个极端中存在的合理因素,并把它们统一起来进行思考才能构成环境伦理学发展的基本路向。环境伦理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至少需要强化对实践性、统一性和代际平衡性等一系列价值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吴育林 《思想战线》2007,1(1):41-46
实践性与主体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主体哲学意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既坚持人类利益是人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又强调人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矛盾中的主体性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人格的缺失。道德主体制度是公民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是道德主体地位的基本权利表现,是健全公民道德人格的社会基础。道德主体制度建构实现了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媛  方浩范 《前沿》2008,(3):150-153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出发点,以“仁民爱物”为原则,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生态伦理观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对保护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摒弃了传统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开创了西方伦理学的深刻变革;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重归和谐,是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伦理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军 《前沿》2010,(7):179-181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环境伦理学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它以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整个世界视为一个生态共同体,在这个生态共同体中,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使自然获得应有的“权利”和道德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环境伦理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锟 《社会主义研究》2007,4(2):137-139
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生态破坏性和不可持续性,是造成发展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因此,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新的价值取向既要坚持把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又要建立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发展观,以规范和约束人的活动,使人类的活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主体和价值取向的转换,必须对旧的主体性进行修正和完善,赋予发展主体以全新的内涵,并对主体性进行全新阐释和重塑。  相似文献   

15.
“党员主体”是在党组织中拥有主体地位、主体意识、主体权利和义务、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党员个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科学理论指导,需要科学概念的支撑。“党员主体”的基础概念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基点.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自然价值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价值是环境伦理学在理论上引起最广泛争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目前,学术界对自然价值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许多模糊论和混乱之处,而且其中的大多争论的内容已经超出了价值概念自身的含义.本文围绕非人类中心与人类中心论之间有关自然价值的争论,分析自然价值尤其是"内在价值"概念的实质内容,揭示自然价值概念的问题所在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1,(9):95-95
杨小敏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基本权利的研究离不开对基本权利主体的关注。基本权利主体很容易被等同于“公民”的简单认识,以及基本权利享有主体与主要义务主体关系的错位理解。  相似文献   

18.
魏震铭 《长白学刊》2009,(2):113-114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及其权利又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应当有土地承包者、土地承包受让者、土地生产者、土地经营者、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的土地权利应当包括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权利,建立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结社权利等。国家应当从约束政府征用农村土地权力、确认农民土地的区位价值、完善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制度、完善农民土地权利立法方面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所强调的正义原则被认为是一种压抑他者,抹杀差异性并缺乏关怀的彻底同化的道德普遍主义。面对后现代主义者的批评,哈贝马斯从正义与团结的视角阐释了话语伦理学不但尊重个体的权利,还保护主体间的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伦理学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流派: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后者对前两者进行扬弃和取代,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