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校漂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在高校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已经大学毕业了,却仍留恋学校,迟迟不 能离去,他们住在高校及其附近地区,经常到教室听课、学习,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到 食堂用餐等,从表面上看,他们俨然是高校中的一员,然而实际上他们已经走上社会,与学 校并无隶属关系,这部分人被称为"校漂族"。"校漂族"作为"漂一代"的特殊群落最早出 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但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还是在2003年,"大学生毕业不离校"、"学校已 经成为学士后流动站"、"'校漂族'在扩军"等一些消息纷纷见诸报端、网络。 "校漂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为何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壮大,他们的 生活是精彩,还是无奈,让我们走近"校漂族",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校漂族群体规模日益庞大,其构成类型的多元化与形成原因的复杂化需要社会持续的注意。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群体,校漂族与其他相关主体存有社会距离,分别是经济距离、信息距离与情感距离。社会距离的长期存在不利于该群体成员的生存与发展。应实现校漂族的"大融入"与"小融入",以应对校漂族的社会距离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了"老漂族"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问题,揭示了"老漂族"社会适应的本质和问题,以及"老漂族"自身如何在客观环境下能动地策略性地实现社会适应。迁居所导致的空间变动,给"老漂族"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多重影响,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交往关系的断裂导致了"老漂族"的社会区隔,对原空间的依恋使得"老漂族"容易在精神上出现孤独、排斥、焦虑和无助等消极情感,严重影响了"老漂族"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无法返乡的"老漂族"为实现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再生产一个精神空间是其可能途径。由于"老漂族"社会适应能力有限,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和家庭的通力合作,才能帮助"老漂族"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4.
从2017年开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沂源特校")主要招收中重度孤独症儿童和脑瘫儿童,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较弱,单凭灌输式的说教,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沂源特校尝试通过成立"五彩团队",开展"五彩活动",打造"五彩文化",构建"五彩课程"和开展"五彩家访"的形式,让智力残疾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状...  相似文献   

5.
"老漂族"是一个千万数量级的人口群体,是人口大迁徙时代必然出现的社会人口现象,带有二元结构和户籍区隔的特点,是城市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漂族"往往面临着水土不服、社交孤独、人际矛盾以及有病医护困难等社会适应问题。应提升"老漂族"的社会适应性,帮助其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6.
观点     
▲专家呼吁拆除心理"一米线"大学生毕业后不断更换工作,或成为"校漂族"的现象十分普遍。专家认为,究其根本是"人已毕业,心未毕业"导致的现象。专家呼吁,应当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于社会的理解、信任度,拆除他们与社会的心  相似文献   

7.
6月23日至7月2日, "一校两院"进行了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姜正彦校院长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深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校院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更有力保证.进行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实现"一校两院"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校两院"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流动和老年赡养脱离的常态化,"老漂族"的出现具有某种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老漂族"也面临诸多风险以及挑战。其中,漂族老人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突出一面是精神养老问题,无论是安养、乐活还是善终,理想养老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对精神养老的关注和考量。应着力在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指引下,构建"自我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为辅"的多支柱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协篇大年:初务二的实夜晚助,横力县校发椅镇展青桐村村委活动中心前的篮球场已经密密麻麻坐满了等待观看"青桐春晚"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舞台包得水泄不通。在村民李汉的心里,"青桐春晚"地位堪比"央视春晚",只有看了村里演出的"春晚"才觉得真是过了年。李汉说:"新年里,除夕有央视春晚,初一初二我们青桐有自己的春晚,春节的活动真是热闹连篇,预示着我们来年的日子也会过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低保证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有部分人把"低保"看成"唐僧肉",想办法、打招呼、托关系.钻空子,千方百计想"吃上一口",给民政部门的日常低保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压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媒体上常见"北漂"、"南漂"、"沪漂"、"洋漂"等等名目繁多的"漂泊一族"。按网上"互动百科"的解释:"所谓‘漂族’,就是他(她)们就业的地方不是家庭所在地,也不是大学所在地,这就是网络热词中所称的蚁族或者是弱势就业大学生等。低收入就业漂族集中于中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最多。"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的浙江,无论是土地能源等的极度紧缺、生态环境的不堪重负,乃至社会成本的不断高涨、安全风险的逐步增大,都已证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穷则思变",在痛定思痛之后,浙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加快了"转型"发展的步伐,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取得了切实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台湾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节庆活动,活动的创意独属于本大学,一年举办一次.像台师大有"西瓜节",元智大学有"面包节",屏东师院有"木瓜节",玄奘大学有"风筝节",新竹师院则每年春天举办"草莓节"……  相似文献   

14.
何惠亭 《前沿》2014,(17):157-161
本研究立足个案研究,对老漂族的城市适应进行代际关系视角下的考察。研究发现,老漂族的城市适应主要在角色适应、日常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心理适应四个层面,其中心理适应最难完成。老漂族的代际关系体现为为高团结—低冲突,代际矛盾主要体现在消费和孙辈的教育问题上。代际冲突对老漂族的城市适应轨迹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减缓适应进程;第二,调整适应策略;第三,中断适应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建设要在妇女运动实践中进行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梳理,因而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五@四"时期有关妇女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其基本概念、核心内涵及其理论背景.认为这一时期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女子解放",其基本含义是女子摆脱屈从男子的地位,获得精神和物质的自由.其理论背景较为复杂,有"天赋人权"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进化论、人道主义理论,而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几个分析范畴的产生"妇人运动"与阶级、妇女与劳工、妇女与社会主义、妇女与民主.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相关的新词汇不断出现,无不精准地描绘着老人们的各种境遇。先是为人熟知的"啃老族",即子女无法独立,平常吃喝老人的。后来出现了大城市中的"老漂族",即为了替子女分担生活压力,老人们离乡进城……最近,又出现了一个与老人有关的新词汇,那就是"甩老族",即子女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据《河南商报》报道,近期,各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  相似文献   

18.
龙年到了,又唱起那首熟悉的歌:"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鞭炮响了,照例要讲几句祝福的话.在同事亲友的贺年片中,有一张格外引人瞩目.上面是回良玉副总理工工整整的字迹:"小文同志:五福临门.祝愿我们的社会和事业:福泽民生,福源和谐,福自厚德,福惠包容,福兴中华.""五福"源至《书经·洪范》,原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现在推而广之,讲到"福泽民生,福源和谐,福自厚德,福惠包容,福兴中华",颇有创意,值得品味.这个"五福临门",倒真是龙年到来时我们大家最好的祝福和愿景.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底,我随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组织的"名人故居考察团"赴江苏考察,来到了诞生过储光羲、戴叔伦、段玉裁、华罗庚的著名城市金坛.金坛市内有一所华罗庚曾经就读的中学,现名华罗庚中学,学校内有一座二层楼的建筑,是为"校史馆",馆内辟有"华罗庚纪念堂",几间宽敞明亮的陈列室.  相似文献   

20.
12月30日,"一校两院"举行200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校院长王元新,副校院长戚扬、于光、崔秀萌,副巡视员吴福功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