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琼 《学理论》2011,(20):35-36
通过对海南家庭分工模式、具体家务分工等问题的研究,发现存在家务劳动分担不均的现象。这主要是受男尊女卑思想、传统与独特的分工模式、不健全的法律与滞后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要改善海南妇女家庭分工的现状,首先需要妇女自身的解放,还应完善家务劳动补偿制,并呼吁社会各方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解决中国妇女问题的理论工具和实践指南,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认为,妇女进入公共领域参与劳动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首要先决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女性参政议政取得进步,女性经济地位得到提高,两性家务劳动的合作模式逐渐形成,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尚未实现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同步增长。通过加强生产力的发展,消除传统性别观念,健全完善法律体系,重视女性两种生产,逐步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女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改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妇女政治参与程度、参政状况,是妇女社会地位和妇女在社会事务中作用发挥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民旌妇女解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之一。本文分析了妇女政治参与存在的差距及其 原因,提出了扩大妇女政治参与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白族妇女为例,选取了较具典型性的千年白族村诺邓为研究对象,并将白族妇女的政治参与置于村民自治的背景下进行分析.调查得知:边远地区农村白族妇女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我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其参与方式主要有参与选举、宗教组织的参与和家族内部的参与等.参与特征主要是参与意识较为淡漠,同时还具有突出的传统性与宗教性特点,此种参与现状深受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白族传统文化、白族传统性别意识和白族妇女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新移民妇女是隐藏在繁荣的香港背后的一个弱势群体。弱势表现在:就业的困难、生活上的贫困、居住环境的恶劣、基本社会福利的缺乏及其容易遭受家庭暴力;造成她们弱势的原因,主要是结构性的原因如制度或政策、性别分工、经济转型及社会歧视。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着妇女解放是一个民族解放、阶级解放和性别解放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妇女解放的正确道路。时至今日,民族与阶级解放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而性别解放的任务则任重道远。中国妇女解放主要依靠党和国家,而缺少西方妇女解放那种自我奋斗的艰难跋涉和主体意识。而知识经济的到来,则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历史难题,参与知识经济是中国妇女获得彻底解放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3)
健康涵盖了身体、社会、精神方面的意义,文化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当今拉祜族的社会,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影响着妇女的健康。以拉祜族妇女为主体,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影响拉祜族妇女健康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老年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在概述贵州及贵州民族地区老年化状况基础上,重点就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老年妇女养老方式、家庭关系、心理身体状况与医疗条件等养老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并从政府、社会、家庭、农村老年妇女自身等方面就构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养老保障的路径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民族地区农村老有所养问题提供性别差异性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9.
侯成成 《学理论》2013,(13):57-58
妇女政治参与是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妇女政治参与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妇女政治参与的水平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政治、经济、教育,还有女性自身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妇女政治参与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笔者对我国妇女政治参与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妇女政治参与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有利于促进我国妇女政治参与,推动政治文明和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妇女参政水平是衡量男女平等的重要标准,也是反映一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程度。H省女性参政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广度与强度有待提高,其中妇女的政治赋权意识淡薄、公共管理部门性别比例失衡、权力尖端中女性缺席等问题突出。文章采用制度、组织、行为三维分析框架对其问题的成因进行解析:制度的局限相对剥夺了妇女参政的机会、妇联组织功能的非均衡发展压缩了参政的平台、资本的劣势积累削弱了参政的可行能力。因而,要提高妇女参政水平需要提高决策及实施的性别敏感度、促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推进妇联组织的完善与发展、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妇女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务劳动是青年女性与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的主要责任之一。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传统的家务分工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本文从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青年女性对家务劳动分工的知觉、家务劳动分工的解释因素和青年女性性别意识四个方面分析与家务劳动分工相关的问题,以及与社会文明进步相协调的青年女性性别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促进旅游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旅游地带来了诸多问题,社区参与逐渐成为其关注对象。以一个旅游开发比较成功的旅游点——喀纳斯旅游风景区为例,通过性别、年龄、教育、收入、地理位置来分析居民对旅游态度的影响感知,重点分析、探讨了社区居民积极的旅游感知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旅游开发对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对社区居民积极、正面旅游感知态度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5)
本文在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教育、宗教文化三个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并提出通过地区经济与政治参与同步协调发展、增强教育力量、适应宗教文化等举措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妇联改革背景下的女性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妇女工作具有现实必要性和操作可能性。随着新时代妇联改革工作的纵深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妇女工作的功能作用和独特优势日趋突显。新一轮妇联改革提出新要求,使得妇联改革亟需女性社会组织"她力量"的积极参与,同时叠加现行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机遇。先天的性别比较优势,为女性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多元功能作用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女性社会组织参与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树立自主参与服务的理念,优化参与服务的制度环境,扩大参与服务的规模,加强完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和拓展参与服务的内涵外延。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表明,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女性的发展成正比。我国《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数据报告》)吸收、借鉴了联合国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与妇女发展纲要监测核心指标相对应,确定了衡量女性社会地位和女性发展的八项指标——经济、政治、教育、婚姻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社会性别观念。其中,教育被列为第三项。所以,从教育的角度,特别是终身教育的角度审视深圳女性的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廖珍杰  张丽娟 《学理论》2009,(32):102-103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主题之一,乡村旅游对其它产业和整个乡村经济的有效拉动,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社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选择的因素,提出建设和谐乡村社区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新的发展模式,这对于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常晓茗 《学理论》2009,(31):142-143
家庭中女性普遍成为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广大走入社会的妇女仍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这是由于隐性性别制度在家庭中的潜在运作形成的,其表现为传统家庭分工及传统生育模式在家庭中的保留,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中对“女强人”的误读与异化,使女性更倾向于在家庭生活中获取自身实现的价值取向。本文在于解读女性作为家务劳动主要承担者这一角色,其缘由与实质。  相似文献   

18.
蔡慧玲 《学理论》2010,(24):43-44
社会性别(Gender)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形成的一个分析范畴,用以分析各国政策对男女不同的影响。文章通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中国妇女的状况,认识到必须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国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视妇女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文山水资源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有效手段,但是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民族地区受到了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影响,使应有的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固有滋味。民族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延续,更重要的是能利用文化资源使民族地区走上富裕的道路。那么协调利用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经济,对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根据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来论述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旅游经济的开发中,从而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双链式的发展。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挖掘该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使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得到化解,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民族旅游地域,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平等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在促进男女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方面卓有成效.但不容讳言,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政府、社会和妇女自身三个层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相互协调,有效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