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湖湘文化精神与 2 0世纪湖南文学的关系 ,首先要廓清“湖湘文化精神”的内在本质。有学者指出 :“对湖湘文化的承载主体来说 ,伏潜在他们的生命行程中的、使他们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文化品性的所谓‘湖湘文化’ ,亦主要是指一种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表现为一种人生价值取向 ,具体地说 ,就是以政治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 ,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① 这种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在2 0世纪湖南作家中表现为“政治———文学”和“文学———政治”两种创作心理定势。前者出于作家对政治的天生迷恋和主动逢迎 ,其代表作家是周立波…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举世瞩目。从文化背景研究的角度来看。湖湘学派的形成及其诊响与上述现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湖湘学派是南宋理学传入湖南以后形成的地域性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他们都不是湖南人,但其研究、传播学术的活动主要在湖南。朱熹最早称胡、张一派为“湖湘学”《朱子语类》卷6称“湖湘学者”,  相似文献   

3.
朱汉民 《求索》2014,(1):26-31
“精神气质”是一种主体化的文化,包含着道德精神与心理气质两个层面涵义。学者们往往以道德精神与心理气质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精神气质”概念,来表达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结构。湖湘文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一种地域化士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湖南人之性质”或“湖南人底精神”。湖湘“民性”与“士习”的渗透与融合,推动了一大批兼有劲悍民性与道义士气的湖湘士人群体崛起。明清以来,湖湘士人以十分鲜明的精神气质,而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特别关注和敬仰。湖湘文化的历史建构,同时是湖南人的精神气质的建构;湖湘文化的区域特质,特别体现为湖南人在精神气质上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开放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开放精神彭大成在论及近代湖湘文化时,有一种观点认为:湖南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内陆省份,人民刚劲质朴,吃苦耐劳。但与江浙、广东等沿海省份比,湖南人则显得比较闭塞保守,不够开放,这是湖湘文化的待点与缺点之一。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从世界历史来...  相似文献   

5.
“唯楚有才 于斯为盛”,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联,正见湖南人的胆识与豪气,而“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雷锋精神实质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绍菊 《湖湘论坛》2009,22(5):72-75
1964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事迹家喻户晓,雷锋精神促进了一代代人的成长。雷锋是从湖南走出来的,当然其身体里也流淌着湖南人的血脉。湖湘文化就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经过几千年繁衍滋生的文化,也就是湖南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而从各种研究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雷锋精神和湖湘文化有着切不断的联系,甚至可以说雷锋精神也是对湖湘文化中优秀品质的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7.
一 湖南社会意识形态的现实特点1.湖湘传统文化和现代正确理论是湖南社会意识形态深厚的文化底蕴。湖湘传统文化的主旨是经世致用 ,而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征是实践性与创新精神 ,在它们的正确指导下 ,湖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势所必然。 (1)浓郁的参与观念。湖南人有着强烈的参与观念 ,具体表现为“好为人师” ,以身作则 ,勇于跳出湖南的狭隘地理概念 ,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建设的滚滚洪流中 ,成为振兴中华的一支重要力量。 (2 )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建设中 ,湖南人的竞争意识逐步增强。主要体现在 :政治上的宜人合时 ,经济上的独…  相似文献   

8.
超越文本 更新观念——湖湘文化创新应当实现八大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湖湘文化,人们注意较多的是有文字可考或有实物可证的作为“文本”的“湖湘文化”,如独领风骚的湖湘学术,光耀日月的湖湘名人,独具特色的湖湘风俗及奇甲天下的湖湘山水等等。然而,一旦要把湖湘文化与湖南产业或湖南经济一同搬上今天的“论坛”,我们的视域就必须超越“文本”的阈限而注目到渗透在湖湘儿女血脉深处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等“观念”领域。换言之,我们今天所注目的湖湘文化是超越了“文本”的湖湘文化,是作为“观念”的湖湘文化。这种“观念”基乎“文本”之内,超乎“文本”之上,游乎“文本”之外,归乎…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湖南历来是我国有名的粮仓,也曾经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东部迅猛发展、西部快速开发的同时.作为中部“政策洼地”之一的湖南,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那么,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给湖南带来怎样的机遇?深受湖湘文化熏陶的湖南人又将有着怎样的作为?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底蕴。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漫长的古代,湖湘文化与现实政治很少结合,以致湖南没有出现影响全国的大事,属于湖南籍的名人也寥若晨星。到了近代,湖南发生的大事逐渐增多,湖湘文化“忧国忧民”、“力行致用”的本性才得到发扬。至现代,湖南的名人已跃居全国第一位了。正如著名史学家谭其骧称:“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①现在,让我们追踪历史的足迹,来探索湖湘文化与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关系。(一)  近代湖南人才之盛,始于太平天国时期。自曾国藩建湘军,不但造就…  相似文献   

11.
朱爱民  ;彭先国 《求索》2008,(3):227-229
湖湘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脉络相通,两者都推崇拼搏到中流击水。湖南人的拼搏精神根植于湖湘文化,随着近代湖湘人物之活跃崛起,这种湖湘思想亦耀眼于历史长河,历久不衰。湖南人懂奥林匹克,这种懂是一种大悟,是一种思想。既悟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也悟到了超越奥林匹克精神之上的东西。湖南人擅拼搏,一旦发轫就会惊天动地,历史与现实,似乎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什么是湖湘文化,湖湘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它有哪些特色,它对今天的湖南有多大的价值。这些问题,近年来常为湖南人所提起。我们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为洞庭湖,交通被山水所阻,历来与外界联系不便。湖南山多田少,人口繁盛,食者众而出产薄,谋生不易,穷苦人居多。清代史册上说湖南一年的税收,不及江南一大县,可见地方之贫瘠。这是湖南省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湖南交通不便却不闭塞。湘、资、沅、澧四水都可通过洞庭湖直达长江,东边的江浙,西边的巴蜀,皆能一水相通。出洞庭向北走,一路再无大障碍,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区——河…  相似文献   

13.
湖南电视在全国独树一帜,被誉为“湖南电视现象”。这是湖南电视人的自豪,也是湖南人民的骄傲。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从文化的层面上,审视一下湖南电视现象的内涵、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这一现象的人文效应,对探求湖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不无裨益的。   一、湖南电视是湖南文化的载体,又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   电视是文化传播。湖南电视立足湖南,面向的受众和服务的对象首先是湖南的父老乡亲。按照接近性的原理,湖南的父老乡亲最关心的是其周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环境。受众需求是电视赖以立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文学自成湘味,在全国独具特色。从湖湘文化的根基上审视湖南文学,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湖南文学的审美品格。一、湖南文学的湖湘文化背景湖南文学根深叶茂,在于它的脚下有着丰赡的文化沃土。从历史上看,对湖南文学影响最大的主要有这样几种湖湘文化因子:一是流寓文...  相似文献   

15.
鼎新湖湘文化 振兴湖南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宏提出了“道器不相离”的学术主张,成为湖湘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我们今天研究湖湘文化,也应该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上,顺着由“道”而“器”的思路,由湖湘文化传统入手,又超越纯文化的视野,着眼于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创新和应用,把弘扬湖湘文化与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在对湖湘文化传统的理性审视中,挖掘、弘扬湖湘文化的精华和现代性因素,并革故鼎新,赋予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涵,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活力,成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湖湘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湖南大地上逐步形成、或主要由湖南先贤创造,历经千百年积淀传承,已经打上了深深的湖湘烙印、具有浓郁湖湘地域特色的文化。它除了指那些有文字可考或有实物可证的湖湘学术、名人、山川、风物……之外,主要是指渗透到我们的血脉深处,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内化成我们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甚至行为模式的湖湘观念或湖湘精神。从促进湖南发展特别是振兴湖南经济的角度来关注湖湘文化,我们显然更多的应该关注这些精神层面或者观念层面的湖湘文化,因为它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对湖南经济社会进程产生着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如何继…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湖湘文化的研究中,湖南人口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样,湖南人口结构、增减及流向在近代湖湘文化中的研究地位亦不言而喻。本文将根据笔者所能搜集的史料,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清代湖南人口的基本走向作...  相似文献   

18.
论湖湘文化是具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谷嘉 《湖湘论坛》2008,21(6):61-63
湖湘文化是宋代湖湘学派形成后出现的颇具湖南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湖湘学派是湖南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个哲学流派。湖湘学派性本论的哲学体系不仅为湖湘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也规定了湖湘文化的特质和价值,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朱汉民 《求索》2012,(6):134-136
湖湘文化的建构过程,与湖南人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是密切关联的。本文通过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的探讨,以阐发湖湘文化的建构过程、内涵及其特点。湖湘士大夫不仅强调濂溪之学的作为儒学正统的普遍性意义,尤其强调其地域性意义,他们对濂溪学意义的双重强调,具有地域文化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吕特 《湖湘论坛》2001,14(3):81-82
毫无疑问,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主要特征应该是理性主义。但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湖湘文化还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主要表现为一种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如果把湖湘文化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或者说中原文化对比的话,那么这种非理性色彩就更加明显。本文试从文化渊源、历史传统以及现代意义等方面论述湖湘文化的这一特征。 一文化渊源 早就有人注意到地理位置对一个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湖南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对湖湘文化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湖南位于我国的南部,相对于中原地区土地肥沃、食物比较丰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