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推进彝家新寨建设是实现彝区脱贫发展的重大举措,彝区发展关系到乐山市实现经济社会整体跨越式发展。但当前制约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矛盾问题不少。为了进一步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应当科学规划,夯实基础,促农增收,进一步整合发展资源、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乐山司法行政系统在司法行政服务“彝家新寨”中,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职能作用,通过法治建设“三强化”、化解纠纷“三到位”、法律服务“三跟进”,积极服务彝家新寨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培养彝族群众良好的学法用法习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和谐美好的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3.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彝族服饰文化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研究彝族服饰文化,发展彝族服饰产业,对于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开发利用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跳丧舞与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歌舞样式。跳丧舞主要盛行于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摆手舞主要流行于鄂西南、湘西北、渝东南交界的酉水流域土家族地区,故自古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跳丧舞与摆手舞分布地域不同,起源各异,参加人员、表演程式等更是各具特色,但二者实质为土家族文化在不同地域产生的分支,同源异流。  相似文献   

5.
雷山鼓藏节     
鼓藏节亦称祭鼓节,是雷山苗族每隔13年祭祀本支祖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中原部落战事,苗族先民溃败迁至雷山县,各宗支为纪念先辈,祭祀祖宗演变成吃鼓藏习俗。吃鼓藏13年一次,各族支系过节的年份有异,日子也不同。解放前,吃鼓藏耍杀牛。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牛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于是以猪替牛。鼓藏节活动以芦笙铜鼓会为主,在节前三年,便开始跳铜鼓芦笙舞,第一年是“起鼓”,跳5天;第二年是“立鼓”,跳7天;第三年是“藏鼓”,跳9天。  相似文献   

6.
正在不久前召开的乐山市2018年旅游扶贫现场工作会上,乐山立事达实业有限公司与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确博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签署结对帮扶合作协议,入驻黑竹沟底底古村建设发展民宿酒店项目,帮助当地彝族同胞脱贫致富。该酒店项目由乐山立事达实业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彝家人文特色的精品民宿酒店,是立事达实业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云南石屏县彝族青年歌手李怀秀、李怀福以一曲原生态的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一举夺得金奖!这是云南打出的一张文化名片,是这些年“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开发”的辉煌成果。石屏彝族“海菜腔”有悠久的历史,广阔的流传地域,重要的社会作用,庞大的文化结构体系,古今一致的“生生不息,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它是多种地方民族历史文化优化组合的奇葩。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25日~3月1日,2012年中华彝族祭祖节暨“美食大理·品味巍山”第二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云南巍山举办。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跳丧舞是土家民族先民在特殊的认识论思想和宇宙观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以图腾崇拜为其文化心理的行为表现形式。文章以土家族的民族史诗《摆手歌》中的记载为根据,从土家族的古代哲学角度对跳丧舞的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以及舞蹈目的加以分析,揭示民俗事象背后深刻的古代哲学意蕴,阐释土家族在民族文化背景下土家人民原始而朴素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来就有“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东方人类故乡”和“世界恐龙之乡”的美誉。经过历史长年累月的积淀与民族的发展,楚雄彝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未见其面     
山沟沟里的小阿妹哟, 真是一个苦命娃, 就因为家里穷, 辍学那年还不满十八。  相似文献   

12.
彝族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形成了以民间德古调解为主的多元化传统纠纷解决机制。拟在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的运行情况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彝族民间调解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整合民间纠纷调解的资源,推行多元化调解机制,构建大调解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深入基层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了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彝族村落文化是彝族民众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物质与意识形态的总体反映,是彝族民众居住区域区别于其他民族居住区域的重要特征。保护和开发彝族村落文化,体现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是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国土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3%,共有汉、彝、回、白、苗、傈僳等23个民族,是典型的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民族自治县。巍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神奇秀丽,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风民俗淳厚古朴,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茶马古道重镇和彝族寻根祭祖圣地,清代曾被御封为“文献名邦”。境内有保存完好、距今600余年的巍山古城,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项,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道教名山——巍宝山,有鸟类迁徙的要道——鸟道雄关,是国际河流——红河的发源地,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彝族打歌之乡”,2011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小吃之乡”,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创建“云南十大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之一“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6.
奢香是明朝著名的彝族女政治家。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特别是主持开置龙场九驿,对西南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更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烈仪式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与勤劳生产、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彝族人民始终对自然万物、对祖先怀着深深的敬畏与感恩。这份深深的敬畏与感恩,演化成了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仪式,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对神灵的崇拜。彝族人民的仪式感中的不少优秀成分对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期彝族先民为华夏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其中尤以彝族史诗为人所称道。早期彝族史诗反映的是彝族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朴素认知,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探寻彝族史诗中的美感现象和自然美、社会美等层面的美学价值,挖掘其中潜在着的美学规律,对于我们丰富、指导现代人的审美活动,挖掘、保护和发展彝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四群”教育活动中,云南省牟定县探索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习惯法是现代成文法的源头。产生于氏族社会的习惯法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它历久不衰,焕发着活力。习惯法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起着同样的作用,它也是中国固有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定彝族的习惯法在历史上是一部定纷止争的准法规范。在武定彝族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大多的习惯法因存在的基础发生改变而被废弃了,但习惯法并没有因此而被彻底废除,它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见,武定彝族习惯法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它在武定彝族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了解武定彝族习惯法的历史渊源,把握其发展规律,协调好其与国家法的冲突,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武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