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监管     
《科技与法律》2007,(1):I0002-I0003
韩国立法监管青少年使用手机,越南政府宣称将加强网络游戏监管,香港拟将BT下载列为刑事犯罪行为,英国网上非法文物贸易猖獗大英博物馆呼吁修改法律,意大利颁布新法律 打击非法网站.  相似文献   

2.
原告罗永浩诉称,2005年1月21日至2006年2月20日,被告北京硅谷动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未取得其合法有效授权的情况下,非法复制了原告在北京新东方学校的讲课录音,并且将上述侵权产品上传到其经营的商业网站“enet硅谷动力一中国IT信息与商务门户”.制作成“新东方老罗2005新语录集”专辑,以供读者任意下载使用。该专辑中,被告非法复制、上载、传播原告讲课录音共计43段。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法律》2007,(3):I0006-I0009
一网站提供电影《霍元甲》在线播放被判侵权并赔偿12万,11家唱片公司起诉雅虎中文网提供歌曲下载侵权,美国唱片业协会警告大学生停止非法下载音乐作品,法国立法严惩制作并通过网络传播暴力影像制品,美国一家机构调查显示数字音乐非法下载量增加24%,VeryCD网在沪被诉P2P难逃版权纠纷,比利时公司指控Google助长盗版案 被法庭驳回。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法利用个人金融信息行为凸显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惩治侵财犯罪上游行为的需要,以及推进我国信息网络化发展的需要等,应强化对非法利用个人金融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然而,现行刑法尚未突出对非法利用个人金融信息行为的规制,也未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行政法律法规相衔接;当前对非法利用个人金融信息行为的刑事司法规制也尚存定罪量刑缺乏统一性的突出问题。对此,在立法层面,应增设非法使用个人金融信息罪,并完善相关民事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司法层面,应调整司法解释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倍化标准规定,增设目的要素不同情况下的法定刑升格标准,并在对“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司法解释中增加列举未尽之意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是公民对其个人生活领域的隐私享有的不被非法获悉、公开、干涉的权利。运用法律来保护公民隐私权,是社会文明进步与现代法制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国用以衡量个人地位与尊严的重要指标。各国法律都明确承认个人隐私权,以保障公民隐私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是公民对其个人生活领域的隐私享有的不被非法获悉、公开、干涉的权利。运用法律来保护公民隐私权,是社会文明进步与现代法制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国用以衡量个人地位与尊严的重要指标。各国法律都明确承认个人隐私权,以保障公民隐私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7.
杜豫苏 《法律科学》2013,(6):184-189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审判实践中极少运用,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法证据排除的审理程序设计不尽完善。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了有关非法证据排除的审理程序,但仍未有明显改观。本文通过抽取某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百件刑事案件为样本,辅之以对法官的问卷调查,以实证研究的进路检视法律设计困境,提出从确立衡平裁判观、补强非法证据排除庭前程序、细化法庭调查程序、明确救济方式、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完善该规则的审判适用程序。  相似文献   

8.
姚诗 《政治与法律》2012,(4):111-119
司法解释对非法行医罪中"情节严重"的解释方法存在疑问,解释结论也殊有不当;非法行医罪应是抽象危险犯,其保护的法益以个人的生命、身体健康为核心,这是解释本罪的基本立场;从该立场出发,明确"情节严重"的实质判断标准,有利于将单纯违反医疗管理秩序但未侵害法益的行为排除在外,有利于在具体案件中正确适用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王某自2006年8月6日至同年9月2日间,采用“傀儡僵尸”DDoS攻击软件,远程操控大量“傀儡机”连续恶意对上海某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宽娱公司)的“英雄宽频”网站(www.gog0365.com)页面服务器以及为客户提供影片更新服务的种子服务器发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简称DDoS攻击),致使该公司六台服务器间断性瘫痪,无法正常工作。期间,被告人又非法登陆宽娱公司用于存放影片种子文件供客户下载的虚拟空间,对删片的批处理文件del.bat进行了修改,使得客户从该虚拟空间下载文件后影片文件即被全部删除。  相似文献   

10.
眼见未必为实——网络证据保全公征的深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文 《中国司法》2007,(6):97-98
一、一件网络侵权案件引起的思考案件回放:今年1月某日,某大型网站的法律顾问向笔者咨询,如何推翻一份被恶意利用的保全证据公证书。笔者仔细了解了案件缘由:某律师事务所受某影视公司委托向该网站提出侵权诉讼,侵权事实是该网站非法提供盗版电影下载,主要证据是某公证处出具的保全证据公证书。该公证书详细记载了公证员在该公司内监督其工作人员保全证据的过程,并附有网页打印件,下载的影片被刻录为光碟保存。该法律顾问没有否认影片可以下载,但指出该网站提供的仅仅是链接方式,网站服务器中并无影片内容,影片内容由其他网站提供。而本案的…  相似文献   

11.
姚舜 《法制与社会》2012,(26):93-94
从2008年以来,各类因民间借贷异化为非法融资的案件层出不穷,如震惊全国的吴英案.在有关民间借贷的学术著作中,学者对个人借贷的监管的研究趋于成熟,但在企业与个人借贷,民间资本金融市场准入规制问题上研究甚少,对其的法律监管更是缺乏.由此,本文将以吴英案争论焦点为切入点,明确民间借贷与非法融资界限,分析民间借贷异化为非法融资的原因,提出建立非刑法民间借贷规制模式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该行为通常有冒用型、擅自使用型、伪造、变造型三种客观表现形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入刑具有正当性、必要性、可行性。《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能够囊括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这一新类型,不宜再单独为其设置一个新罪名。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内部,宜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单独作为一款加以设置。在罪状方面,应当明确前置规范的范围、非法使用行为的边界以及罪量上的要求。在刑罚方面,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法定刑应适当高于非法提供、非法获取两种行为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的意义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赋予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主体资格,并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规则及操作规程。该规定的出台,对于完善刑事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完善法治、保护人权和抑制违法的需要,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存在立法不完善、对非法证据的举证责任分配及实物证据排除问题规定不明确等问题,文章认为,应当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在刑事诉讼法、证据法中明确非法证据的种类、排除程序以及例外情形;由控方承担证明其提出的证据合法的举证责任;对于言辞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排除采取不同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5.
薛培  周利 《中国检察官》2013,(14):24-27
本文案例启示: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非法登陆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该系统中存储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同时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者之间是法条竞合关系。但从犯罪目的和客体看,行为人非法获取房源客户信息的目的在于通过出售、泄露公民的个人信息谋取非法利益,侵犯的主要是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因此应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某些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传唤公证处作为证人到庭,把公证书等同于其他一般证据,并经当事人当庭质证。最近笔者所在单位就收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时,要求公证员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的通知。笔者所在公证处曾于2005年8月为北京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出具了一份网页下载证据保全公证书,2006年该公司向法院起诉南京某科技公司和某电信有限公司未经授权在互联网上非法下载、在线播放其享有著作权的电影侵权行为,法院于2006年12月5日下发通知给本处,要求承办公证人员于2006年12月8日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本处于2006年12月7日经研究答复法院,公证人员不作为证人出庭。  相似文献   

17.
郝国宏  武彪 《政府法制》2013,(22):52-52
新刑事诉讼法着重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对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的认定标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及取证合法性的证明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在职务犯罪侦查阶段要做到非法证据排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第一,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非法证据主要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法律服务秩序混乱是长期困扰法律服务工作的一个社会问题。日前,我们组织人员对辽阳地区的法律服务领域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非法法律服务活动十分活跃,清理整顿工作亟待加强。一、基本信况近年来,部分单位和个人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法律服务活动、据调查统计,辽阳地区现有非法法律服务机构8家,相当于国家承认的法律服务机构的32%;现有非法法律服务人员70余名,相当于职业法律服务人员的SO%。这些机构和人员的特点是:l、从主体成分上看,司法机关和无业人员非法从业十分突出。一些法院以发挥…  相似文献   

19.
非法行医因其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害,区分非法行医的行为形态,明确其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对于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而现实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普宏 《法制与社会》2013,(36):286-287
检察机关的特殊地位使其具有排除非法证据的正当性,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其原因在于排除主体的地位模糊,对非法证据的发现机制不畅,非法言词证据范围不明确,同步录音录像监督不严等。因此,检察机关应该从创新工作机制出发,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以提高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言词证据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