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积极推进行政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服务型政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因此,必须用法律来规制行政改革,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实现行政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行政改革是现代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并同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行政改革的目标在于增强行政系统的活力 ,促进行政系统整体效能的提高。要实现行政改革目的 ,必须强化制度建设 ,加强和完善立法 ,主要包括完善行政组织法 ,制定统一的行政编制法、行政程序法和国家公务员法 ,实现行政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和人事管理的法定化 ,将行政改革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运作。  相似文献   

3.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法治原则在行政决策领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它对于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预防与控制行政决策腐败有重要意义。我国在行政决策法治化方面存在决策者法律意识薄弱,行政决策权限划分比较粗糙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进程,应提高决策者的法律意识,完善行政组织法等法律制度,将行政决策程序法律化,完善行政决策监督体制,强化对违法决策者的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决策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法治原则在行政决策领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它对于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预防与控制行政决策腐败有重要意义。我国在行政决策法治化方面存在决策者法律意识薄弱,行政决策权限划分比较粗糙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进程,应提高决策者的法律意识,完善行政组织法等法律制度,将行政决策程序法律化,完善行政决策监督体制,强化对违法决策者的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5.
行政程序法治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行政程序法典化一直是我国行政法学界的一个焦点话题 ,然而 ,学者间对于诸如行政程序法的概念、法典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的看法不尽一致。本文试图从比较法的角度对行政程序法的概念、渊源、适用范围等作一概括 ,而后 ,多方位分析行政程序法治化的意义 ,认为通过行政程序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政活动的程序加以统一规范 ,不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实现行政法治的方法 ,同时 ,它也是一种可以被法院运用于司法审查活动的简明技术。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诉访分离、依法治访的改革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涉法涉诉信访初步呈现出弃访转法的良好态势,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不容否认,现有的涉法涉诉信访法律制度仍存在不科学性、不完整性和不对称性。为此,必须增强和深化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法治化认识,要坚持法治导向,不断增强司法属性,提高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的能力,既要在治标上对已经引起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妥善处理,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矛盾得到彻底化解,又要认真分析原因、把握规律,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有效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推进治本工作,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秩序井然。同时,还亟需加快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7.
关于行政问责法治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法治化对于反腐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行政问责法治化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和意义的基础上,从完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加强行政问责执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问责法治化的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对全面推进行政问责法治化,建设责任型政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是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助推国家法治进程的重大举措。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已经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有关法律规定探索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但因缺乏法律直接规定,法治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目前应主要从有限范围内监督、实行案件化办理、完成基本制度构造等方面,为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提供基本法治化保障,以便深入推进实践,积累丰富经验,为后续立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行政收费在经济上和行政管理上都具有毋庸置疑的存在合理性,但由于国家缺乏严格的法律规范和控制,直接导致了行政收费的泛滥,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相对人的利益。因此,从法治的视角解读行政收费存在的问题,进而为行政收费找出一条法治路径,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它的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政府问责的积极性不足,权责难以界定,问责主体缺位,目前仍局限于同体问责。本文将从其法治化的角度综合分析,建议进一步加快行政问责制度建设与立法步伐,尽早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与发展框架,严格划分权界限,公民参与政府问责要制度化,厘定官员问责标准,强化异体问责的力度,使问责主体多元化,要统筹兼顾,确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学》2019,(1):84-95
当今社会,行政决策高度依赖于信息,而行政机关搜集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行政决策的质量。传统官本位思想、层级制的行政体系以及局限于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渠道等,阻隔了信息与行政决策之间的互动通道。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力地推进了两者的互联互通,但大数据为行政决策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又容易出现信息被人为利用、编辑而误导行政决策。为发挥大数据对行政决策的积极作用,立法应从大数据的提取、运用程序以及使用的法律后果上予以规范。只有将大数据的运用置于法治轨道内运行,才能真正实现行政决策的精准和高效。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法律》2014,(4):20-20
2014年8月15日,为了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和保障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後监管,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共涉及21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同时,围绕推进简政放权,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通过政府采购法、注册会计师法等5部法律修正案草案,并确定将法律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决定,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试点进程中,法律界对于一些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论,包括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地位,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范围等等,这些争论并未因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法决定而终结。有必要对这些争论意见加以梳理总结,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现代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是公众权利的实现与保障。行政决策法治化通过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众权利的实现与保障上达到耦合,耦合的基本要求是公众参与制度化、利益团体多元化、信息公开规范化、监督形式多样化及责任追究明确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问责经历了一个从权力问责到制度问责、再由制度问责趋向法治问责即问责法治化的过程。问责法治化不等于问责制度化,问责制度化是问责法治化的一种表象。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化对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加强公民权利保障和完善反腐倡廉机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政问责法治化的基本理念应包括公众参与、规范统一、程序公正、权责一致、救济有力五个方面,其中公众参与理念是核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医疗卫生环境的不断变化,行政指导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关于市场功能、政府角色和行政模式的政策选择不断演进的结果,"具有柔和、民主的色彩,既体现了行政行为的目的性,又兼顾了市场经济的自由性,已成为政府主导医疗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行政指导法律机制不健全以及现实中政府责任意识淡薄,使得行政指导影响了医疗改革的效果及目标的实现。对此,本文认为,行政指导法治化是促进医疗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孙伟 《法制与社会》2011,(1):150-151
国家紧急行政权是一种非常态的环境下的权力,其行使对公民基本权利影响巨大。因此在法治社会中,要将其行使纳入法治的轨道,建立完善法律程序是国家肾急行政权力法治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9.
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行政备案凭借信息规制和行为规制功能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以备案阶段与审查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备案划分为预防型备案、告知型备案、后设型备案3类。当前,行政备案规制创新面临法律属性异化、设定标准缺失、备案程序匮乏以及法律责任归属混乱等法治化困境。行政备案不是行政事实行为,而是未型式化的行政行为。行政备案的法治化应当从4个层面展开:其一,行政备案的核心逻辑为“公法上的积极作为义务”,其不禁止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而是为了信息规制、过程监督而获取监管信息;其二,行政备案的设定须遵循依法设定原则、辅助性原则和行政效能原则;其三,行政备案的程序应当兼顾保障参与者的程序权利与备案程序完备性;其四,行政备案的法律责任设置应当按照责任主体、责任内容与责任类型展开。  相似文献   

20.
莫于川 《现代法学》2004,26(3):3-13
行政指导是行政民主化潮流下日益广泛运用并逐渐类型化的一种现代行政管理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一个理论基础薄弱、实务问题甚多、法治程度不高的重大行政现象,应当按照现代行政法治的要求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本文透过依法行政理念的演进轨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行政指导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和法学理论背景,并以实证研究方式结合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现实进一步讨论了行政指导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行政指导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并从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完善立法、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推动行政指导法治化的完善路径和具体对策,期能为正在进行中的我国行政指导程序立法和制度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