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刑事推定是实体法上的法律规范,但它在证据法上也具有独特的内涵;其证据法上的本质特征是转移证明责任和法定性;美国学者和法官对推定的证据法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因刑事推定涉及被告人的宪法权利,故在美国受到严格的合宪性审查;我国学者和实务界往往忽视刑事推定有关转移证明责任和法定性这两个本质特征,把推定与推论相混淆,滥用刑事推定,有损无罪推定原则和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2.
刑事推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刑事推定与无罪推定原则格格不入,而本文作者认为,刑事推定的运用既有其实然性,也有其必要性。据此,本文首先指出,无罪推定与刑事推定能够实现契合,无罪推定并不当然排斥刑事推定。继而,作者初步提出刑事推定的适用范围。最后,指出了在刑事领域运用推定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刑事法中的推定与无罪推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法原则,无罪推定从本质上讲并不是推定,而是一种法律假定。设置无罪推定原则,其理由蕴涵着重要的逻辑理性——人人都享有的一种先定的权利——无罪免证权。刑事推定契合无罪推定的思想,与有罪推定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刑事法中设立推定并不有悖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4.
刑事推定是实体法上的法律规范,但它在证据法上也具有独特的内涵;其证据法上的本质特征是转移证明责任和法定性;美国学者和法官对推定的证据法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因刑事推定涉及被告人的宪法权利,故在美国受到严格的合宪性审查;我国学者和实务界往往忽视刑事推定有关转移证明责任和法定性这两个本质特征,把推定与推论相混淆,滥用刑事推定,有损无罪推定原则和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5.
立法层面观察,"推定"和"视为"语词频繁适用于我国法律规范中。学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两语词表达的分别是法律推定和法律拟制制度。然而,以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为样本进行分析,却发现"推定"和"视为"语词并非与法律推定和法律拟制相对应:"推定"大多表达法律推定,但也表达法律拟制和注意规定;"视为"大多表达法律拟制,但也表达推定制度和注意规定。立法层面法律推定、法律拟制和注意规定语词适用的混乱状态必将导致司法层面对于"推定"和"视为"语词的解读困境。因此,应当在厘清法律推定、法律拟制和注意规定本质的基础上,用统一、明确的语词进行相应的制度表达。  相似文献   

6.
刑事推定是刑事证明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其被关注的程度并不高。文章尝试对刑事推定的若干基础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文章从刑事推定的概念,刑事推定与刑事证明的关系,刑事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关系,和刑事推定的根据与限制四个方面来对刑事推定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效果上看,刑事推定实际具有实体与程序的双重功能。以“主观罪责型”推定与“证明责任型”推定为例,前者改变了构成要件中主观罪责的证明方式,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将有限的举证责任转由被告人承担,使其成为刑事推定的不利方。为在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实现刑事推定所预想的制度目标,不但需要对其基础事实之内容予以严格限定,突出其法定性与可证明性,而且需要明确推定事实与裁判事实之间的合理界分,强调事实认定者的心证对推定结果的可能影响,并在适用前提上,仅将刑事推定作为证明困难处境下的末位选择加以使用,在作用范围方面可将其适当扩大至定罪外的部分量刑情节。在立法选择上,考虑到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基本立场,刑事立法应当对刑事推定保持最低限度的容忍态度,尽量减少其创设及适用。  相似文献   

8.
黄超 《法制与社会》2010,(21):52-52
所谓无罪推定,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涉嫌或被指控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在特定的司法机关依法定程序确认其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假定或推定其无罪。无罪推定原则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在证据法上的含义在于将证明责任分配于控诉方,其诉讼法上的含义在于保障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约束政府权力,体现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并非基于事实或经验的推定,而是基于政治法律道德的规范原则,它与有罪推定并非同一个层面的概念,因此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无罪推定既非对过去事实的总结,亦非对将来事实的判断,因此它并不违反实事求是。中国古代经籍中不乏无罪推定思想,遗憾的是未能在近现代发扬光大并形成为制度;新中国建国后无罪推定原则几经沉浮,但是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最终还是确立了无罪推定,只是在表述上与西方通行的原则略有差距,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则仍待完善。因此,当此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之际,我们应当从立法上重新斟酌无罪推定之表述,从制度上彻底贯彻无罪推定之要求,以完善我刑事司法之体制,文明我刑事司法之实践。  相似文献   

10.
无罪推定原则是指法律事实裁判者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以前,假定其无罪的法律原则。根据无罪推定,在案件终结时,如果法律事实裁判者不能作出有罪认定,则推定无罪。从逻辑认知基础上来说,如果不能认定有罪,则事实上仍有无罪和有罪两种可能性。但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不能认定有罪,就要推定其无罪,这一推论过程具有非单调的逻辑特征。文章将从法律论证的视角下,从证明责任和缺省推理两方面剖析无罪推定原则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以期为法官裁判提供正当化的逻辑依据,从而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刑事司法公正,并推进其他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认真对待刑事推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东燕 《法学研究》2007,29(2):21-37
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中44个推定的实证分析表明,刑事推定在放松控方证明要求的同时又将存疑风险转移到被告人身上,背离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直接危及无罪推定原则所保护的价值与利益。对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不应作纯程序的解读,有必要将其与实体意义上的惩罚权相联系。对刑事推定的规制,本质上属于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只有在满足相应的实体与程序条件时,才允许适用有利于控方的刑事推定。  相似文献   

12.
Many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proclaim that those who face criminal prosecution ought to be afforded a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and the importance and central role of this presumption is recognized by legal system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re is, however, little agreement about its meaning and extent of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purposes of legal presumptions in general and explores various, sometimes contradictory, conceptions of this most famous one. It is equated by many scholars to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prosecution prove guilt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As such, it is merely a rule of evidence (albeit an important one), with no application pre- or post-trial. The article advocates adoption of a broader, normative approach, namely that the presumption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which ought to exist between citizen and State when a citizen is suspected of breaching the criminal law. As such, it should be promoted as a practical attitude to be adopted by the key protagonists in the justice system,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解读——一种诉讼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罪推定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乃至宪法原则。无罪推定在各国立法例中虽然有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表述方式 ,但其基本内涵却是相同的 ,即 :任何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并由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 ,应作为无罪公民对待。作为一种关于正义的规范性命题 ,无罪推定原则具有内在的基本特征和诉讼程序规则 ,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推定是以规则形式预设事实或事实关系,在不充分确信的认知状态下,以不准反驳或者因异议方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反驳,而武断确认预设有效的方法。推定在证据学上的主要逻辑问题是,推定的强度以及相反推定的强度应变关系。推定可以分为绝对推定(拒绝相反推理,具有最高强度)、相对推定(不能拒绝相反推理)。相对推定又可分为:非常优势推定、显著优势推定、起步推定和姑且推定,这一顺序的推定,强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5.
王雄飞 《河北法学》2008,26(6):181-187
首先研究推定的各种涵义,提出推定的基础是经验法则。然后集中分析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的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事实推定的实质是推理或推论;法律推定源于事实推定又高于事实推定,是在事实推定的基础上渗入了法律价值和政策需要,从而将事实推定的单纯经验逻辑上升为法律逻辑;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具有泾渭分明的区别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推定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张昌明 《政法论丛》2013,(3):122-128,F0003
基于典型语境作"非预设性"实证考察,应是我国"推定"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分析可见,现行法语境下,"推定"必属"推论",依形式结构可分为"分明推定"与"悬疑推定"。当前关于"悬疑推定"的主流解释,使法律理性陷入了严重困境。随着其表层、中层、深层结构的逐层揭示,"悬疑推定"在法律思维、实体、程序三方面的意涵终得显露。过错推定、无罪推定等所谓"直接推定",实属"悬疑推定"。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components of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and tries to clarify some of the conceptual and logical difficulties surrounding the notion of ‘innoce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legal presumptions. It is argued that all conceivable liter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axim make little or no sense, and that the presumptions form is, as such, devoid of original content: presumptions do not explain nor justify anything but are auxiliary norms which refer to the legal consequences spelled out in other norms. Therefore,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can be used to express any kind of requirement and standard for the criminal process and the treatment of suspect citizens only in a tautological, albeit rhetorically forceful, way. This instrumental use of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s theoretically without merit but can be practically beneficial as long as there is no developed system of fundamental rights and protections of individual freedoms in a given legal order. Finally, a func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s proposed which gives it an original, though limited field of application as a guarantee of the procedure itself, in particular of the openness of the outcome.  相似文献   

18.
谢勇  唐启迪 《法学杂志》2012,33(7):99-102
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宪法基本权利保障的原则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发展,从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视角贯彻和推行无罪推定原则,不仅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我国应在《宪法》中明文规定无罪推定原则,立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进一步明确与施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相似文献   

19.
无罪推定最初表现为一种富有人权保障价值的证据法原则。但由于产生背景和发展进路的不同,无罪推定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功能定位和法律效果上有一定差别:前者将其作为审判阶段的证明规则,后者则以无罪推定的证据法内涵为基础,充分挖掘其程序法意义,将其塑造为具有多重法律效果的人权原则。二战后,无罪推定的国际化虽然推动了无罪推定法律效果限制和生效范围的一些共同基准的形成,但对各法系无罪推定法律效果的影响并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