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泉 《前沿》2004,7(11):9-12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者 ,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过一系列正确的思想 ,也有过严重的失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既继承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中的有益成果 ,又在新的实践中进行了新的理论创新和超越 ,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就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继承 ,特别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超越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2.
易海涛 《前沿》2006,3(4):10-14
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合理继承和全面超越,系统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能更加坚定我们对对外开放政策的信念,并为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守龙 《前沿》2006,27(11):3-6
毛泽东、邓小平都有着丰富的政治参与思想。毛泽东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政治参与的原则;在实践中,他创建了基本的参与制度,并以群众性的大民主作为实现政治参与的途径。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政治参与思想的积极成分,主要是政治参与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制度;同时又在多方面超越了毛泽东的政治参与思想,主要是:发展政治参与时把稳定作为前提条件、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法制加以保障。邓小平的政治参与思想更符合政治参与发展规律,应予以坚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没有哲学专著,但他的哲学思想是很丰富的,散见于很多文章中.这些哲学思想适应时代和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的哲学层面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苏世隆 《湖湘论坛》2008,21(6):33-34,40
刘少奇是我党杰出的理论家和实干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刘少奇在商品价值要素、价值形成、价值分配等理论问题上,不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合理继承,而且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发展与超越。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重温刘少奇的真知灼见,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理论范畴,法政治哲学是指对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与追问,是关于法政治现象的认知、评价及政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等构成的观念系统;作为学科概念,法政治哲学则指由哲学、法学、政治学三门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法政治哲学与法哲学、政治哲学、法政治学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邓小平法政治哲学是法政治哲学的子范畴,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与分析的产物,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经验教训的哲学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7.
焦玉玲  姜建成 《求索》2012,(9):124-126
实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实践概念的泛化和对实践这一概念不同视角的诠释,以至于当今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释也意见纷呈。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说明实践观点对于构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从思辨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哲学中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的整合与超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反思的价值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来梳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王美荣  施爱民 《传承》2012,(20):12-13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政治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邓小平政治现代化指导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邓小平政治现代化理论不仅是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实情况的反映,也是对西方政治现代化的反思与借鉴,更是对西方政治现代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贤超  范湘涛 《湖湘论坛》2006,19(4):5-7,18
20世纪30年代,苏联理论界在斯大林组织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教科书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这种成果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曾起过积极作用,也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不只是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吸收,而是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方面,实现了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的结晶。这一理论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准确地界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重构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兼容的难题;合理地调整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形式;开辟了先富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是生产力的学说;从对外开放的角度阐析了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合理性。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既继承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又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国际发展大势,在理论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实现了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20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指引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就要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坚决摒弃“大民主” ,强调依法“专政”、依法“严打” ;二是坚持稳、准、狠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强调用接二连三的战役形式 ,依法“从重从快” ;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 ,强调狠抓政法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全民法制教育。邓小平法制思想为我国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在邓小平的全部实践和整个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智慧 ,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内容 ,对于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沿着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前进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从邓小平的政治本体论、政治方法论、政治价值论等主要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图分类号B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00)01-0066-03哲学的时代意义与新世纪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发展林钢塔哲学“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的这一论断蕴含着哲学与时代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作为时代精神反映、升华的结果,哲学总是折射着时代精神的内涵;另一方面,时代精神又通过哲学的积淀,成为突破具体时代限制的超越指向。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中,哲学具有受动和能动两重性。哲学家的历史存在决定了哲学家本身不能脱离于历史之外来察照人类命运及社会发展。特定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的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思想。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7.
意志哲学是深入开展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新生点。 2 0世纪中国意志哲学研究历程表明 ,当代中国意志哲学在总体上尚未摆脱“贫困”状态 ,这是由传统经济政治体制及政治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在当代 ,系统阐发并重建马克思的实践意志论 ,是深入开展意志哲学研究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8.
魏芙蓉 《湖湘论坛》2001,14(1):24-25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探讨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邓小平用“势在必行”四个字,概括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主要思想有:  一是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方面来论述政治体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那部分矛盾。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大胆构想,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思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邓小平说“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日益深化的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处理义、利关系?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为指导,倡导"四个统一",超越了传统的"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局限,实现了义与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辨证统一,形成了新型的科学合理的义利观,为当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