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对策□梁文生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1995年的1578元(均按当年价格),增长了10.8倍。从总体而言,全国农民生活已由贫困转入温饱,部分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2.
一、实现湖北农村由温饱到“小康”跨越的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发展模式在我省,同全国一样,要在本世纪末的今后5年实现小康目标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综合评分显然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就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分析.全省1992年为67782元,比1991年增加50.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为35.2元,如按全国1100元水平,我省评分为61.62分。这就表明.在今后几年内,找省必须超过1992年的增长水平,大约每年平均增加60元.如包括价格因素在内大约需80元左右.平均递增速度要超过两位数以上。显然,实现湖北农…  相似文献   

3.
李高武 《前进》2010,(8):43-46
<正>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17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根据国际上公认的生活水平消费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从温饱水平上升到宽裕水平,农村居民生活从贫困型变为初级小康型。但是,在经济社会快  相似文献   

4.
訚柏 《创造》2002,(5):46-4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南华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大发展,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部分群众的生活已向小康迈进。1990年与2001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6元增加到6307元,增长5.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68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收入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综合度量指标,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变化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正确制定“九五”计划及到201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增长的阶段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4年的1220元,年均增长率为15.02%。这与改革前的2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共增长89.8元、年均增长仅3.92%相比较,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当然,如果考虑到80年代…  相似文献   

6.
一、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人均年收入已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7年的2090元。但是,我们也不容否认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即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经历了1978—1984年的高速增长后,从1985年开始呈现出一种低速缓慢提高的态势。并造成四个方面严重的后果:1.制约了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1991年农民人均实际生活消费支出(扣除物价因素)比1988年只增加6分钱,增长0.1%,1988至1990年3年中有两年人均实…  相似文献   

7.
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必须充分认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意义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第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部农村工作目标的集中体现。农村各项工作总体上讲要围绕实现小康目标展开,这是现阶段在农村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多数农民已经跨越温饱阶段以后,增加收入是他们第一位的需求。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实现农村小康才有基础,农村稳定才有基础,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改善不了,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康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09,(19):8-1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我区GDP达到717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0年的120.4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6.0元,是1978年的48.9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90.0元,是1978年的30.75倍。这标志着广西各族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进而迈向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文武,喻贵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一是农民生活正从温饱向小康型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4,(7):37-38
改革开放以来,昭通也同全国全省一样,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近500万人口的地级市,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改革开放初的不到2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001元,到2002年已基本实现整体解决温饱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连续多年丰收,多种经营持续增长,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当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基本上达到年产粮食4.9~5.0亿吨、棉花420~430万吨、肉类5000~5300万吨的水平。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比1990年的686元增长了3倍多。我国有80%的人口是农民,尚未实现温饱的也多是农民。农民收人的增加是关系到农民生活提高的大事,也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出发点。纵观农村改革20年来.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八十年代湖北农民收入的变化特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收入来源不断拓宽,结构得到改善。十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由1980年的第21 位上升到1990年的第14位。 1、十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近两番。199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0.80元,是1980年169.96元的3.95倍,平均每年增加50.08元,年均递增14.72%。比全国年递增13.6%的速度高1.1个百分点。十年间,农民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仍增长1.62倍,年递增10.11%;特别是“六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递增速度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庭消费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家庭消费的发展趋势尹世杰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消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消费水平而言,农民消费水平1978年为132元,1985年为324元,1990年为524元,1993年为774元;非农业居民消...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逐步改善。但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幅出现减缓的趋势。分析20年来我省农民收入阶段性变化轨迹,对于做好农民增收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四个基本特征。1、农民收入快速曲线增长1978年以来,我省农民收入打破了过去较长时期的停滞、超低速增长态势,转为波动增长新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42元增加到1998年的2064元,增长了13.5…  相似文献   

15.
建山西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五十年陈喜旺国五十年来,山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二十年,全省农民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指引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获得了辉煌业绩。旧社会留给山西的贫穷落后已成往昔,广大农村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渴望得到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步入小康甚至富裕生活。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农业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增长。1998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192.1亿元,2…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政报》2007,(5):I0004-I0004
近年来,奈曼旗按照“创新奈曼、实现突破”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工业经济为突破,以推进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与2003年相比,2006年全旗GDP总量达到45.87亿元,年均增长22.78%;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是2003年的3.7倍;财政收入完成1.89亿元,是2003年的2.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9元,分别增加了3864元和1774元,实现了翻一番。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17年来,山区农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绝大多数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一部分农户正向小康目标迈进。山区农村长期落后,归根到底还是农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非农经济比重大小,突出地体现在农村工业的发展上。一、必须重视山区农村工业的发展李鹏总理指出: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一定要下硬功夫抓好山区农村经济的调整,探索农业、工业、贸易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8.
郭书田撰文说,世纪之交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应抓好5方面工作。一、实现两项目标。到本世纪末在发展目标上一是努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即到2000年人均占有粮食产量达到40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按1990年不变价)。现在看,任务十分艰巨。从农民收入目标来说,增加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即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特别是应把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作为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重点。二、发展两种产业。农村改革开放以来,过去单一农业的一元经济变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综合度量指标,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变化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正确制定“九五”及到201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增长的阶段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4年的1220元,年  相似文献   

20.
把功夫用到“特色农业”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木行 《创造》2002,(2):11-11
农民增收的办法有多个,其中之一就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即从以种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转变到种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提高产量,优化品种。经济利益对农民来说是第一位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获得的最大利益就是温饱问题的解决。目前,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呈下滑态势。1978年到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8.1%,但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比上年增长4.6%,1998年4.3%,1999年3.8%,2000年下滑到2.1%。农民仍然主要在出售农产品,由于农业产业结构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名特优稀产品比重小,而普通产品出现卖难和价格下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