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为争取与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利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各层次利益的关系问题上,他总是把国家的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放在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之上.何以如此,笔者认为,这是毛泽东国家利益观中始终存在着的忧患意识使然.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继承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思想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他所倡导的新时期的我国外交战略,其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坚持独立自主(1)强调国家主权,突出国家利益。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而国家活动的根本目的则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国家利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3.
在新中同刚刚诞生时,毛泽东为了国家利益和安全,进行了他开围后首次重大外交活动。这就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的莫斯科之行。毛泽东的这次重大外交活动,不仪体现了他作为伟大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也展现了他的外交风采.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利益观的基本要义,主要指的是物质利益、经济利益,而江泽民利益观的基本思想则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新情况,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江泽民对利益理论又有新认识、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在政治体制、工业化道路、建设方针、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研究独特历史、文化和个性背景下的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白育根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初冬,在向斯诺纵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事务”时,就表明了我党愿与友好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愿望。他说,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不...  相似文献   

7.
潘舰萍 《党史文苑》2009,(12):52-5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在政治体制、工业化道路、建设方针、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研究独特历史、文化和个性背景下的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49年底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这种委屈和不满,并非来自20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具有留学苏联背景的"左"倾教条主义中央的排挤和打击,而是对抗战结束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不满。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苏联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对中共态度冷漠。在1948年国共两党决战进入关键阶段之时,毛泽东多次提出访问苏联以就中国革命若干重大问题与苏联商讨,均被其婉拒。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苏联仍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力促国共和谈。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的不满,也为日后中苏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活动进程中,人们往往忽视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研究,甚至有人主观地认为毛泽东是主张闭关锁国的。为此,本文阐述一下毛泽东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并探讨一下邓小平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前,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中国应同外国进行经济交往。1936年冬,毛泽在与斯诺纵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事务时说:“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同时还提出“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愿与友好国家进行经济交…  相似文献   

10.
论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外交思想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意识形态主要指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 ;坚持马列主义 ,反对修正主义 ;坚决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国家利益则是指坚定地维护中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利益。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这一对关系极其密切而又复杂 ,有时两者是重合的 ,有时两者又充满着矛盾 ,有时是意识形态占主要作用 ,有时又是国家利益占主要作用 ,但总体上讲 ,它们是相符合的 ,正因此 ,中国在分别面临美苏的威胁下能够维护国家安全、民族独立及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革命和建设实际中,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的利益、群众的作用,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对我们今天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引领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真正落实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使人民群众切实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府”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人民政府,就是指政权来自于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利益至上,权力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各项民主权利的国家政权机构。人民政府的称谓直接表明了政权的人民性,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需要指出的是,人民的含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这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多次论及。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又总结指出:“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愿望,主张战后国共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然而蒋介石要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西斯专政国家。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为了欺骗人民,欺骗舆论,并完成内战部署,蒋介石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实现和平,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国共会谈纪要》,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独立王国论"是毛泽东经济体制改革思想中的一个闪光点.尽管它的提出带有时代的阶级烙印,在实践中几经遭受曲折,但同样为后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如何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这一问题的艰辛探索上作了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的群众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宝  张源生 《求实》2004,3(2):17-20
毛泽东公开宣称共产党人要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作为一切言行的最高标准 ;首次提出并揭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辩证统一关系 ;特别注重工作方法 ,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矛盾 ,这些极其重要的论述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最为夺目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奎松 《党史纵横》2001,(8):14-17
不可否认,毛泽东对斯大林和苏联的诸多不满,确有相当一部分是同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只不过,他对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理解是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说法不同的.毛泽东通常更喜欢用"人民"这个字眼儿来说明他的利益所在和追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1957年,发生在东欧的波匈事件刚刚落下帷幕,苏共内部又爆发了更大的政治危机。在紧要关头,毛泽东从同际闰内形势的大局卅发,两次支持赫鲁晓夫渡过难关。这两次支持既密切了中苏关系,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着眼于建立平等的新型外交关系,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总结近代中外关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边倒"外交战略,并积极付诸实践。"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确保了新生政权的安全与巩固,开创了中国外交新格局。毛泽东个人对于"一边倒"外交战略是基本肯定的。实践和历史也证明,"一边倒"外交战略确实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符合新中国国家利益的一项外交选择。  相似文献   

19.
试析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德泉 《理论学刊》2002,1(1):45-48
抗战时期 ,毛泽东联合英美的思想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但始终围绕着一个目标即国家利益 ;在这一过程中其现实主义因素得以加强。联合苏联的思想是一贯的 ,但其影响因素较复杂 ;正是在中共与苏联的复杂关系中磨练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仓林忠 《世纪桥》2008,(12):3-4
抗战相持阶段,为解决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开展大生产运动,调整土地、劳动、税收等政策和各阶级各阶层利益关系,厉行节约,精兵简政,不仅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且为抗战胜利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抗战时期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