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4,(7):91-91
周升普在《改革与开放》2013年第24期撰文认为,“中国梦”的实现会使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增强。“幸福”具有广泛的意义,是各个领域都在研究的重要主题。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幸福的概念,强调幸福的主观体验性,从幸福产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幸福的分类,追求幸福的过程以及幸福的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关于“幸福”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大代表建议是人民群众意愿的“风向标”,也是助推政府落实惠民政策的“加速器”。2021年以来,洛宁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加大办理力度,提升办理成效,以实际行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相似文献   

3.
郑海波  李吉芳 《前沿》2013,(13):129-130
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增进利益和幸福,教育能增进社会的利益并给个人带来幸福,故功利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当前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学校、大学生还是社会对学校的需求都凸显了高等教育的功利性.教育的功利性并不必然决定教育一定会急功近利,而当前教育有功利的倾向,并不是所谓的“功利主义教育”或者“教育功利化”了.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教育现代化,切实提高幸福教育指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幸福教育品牌的创建。  相似文献   

5.
<正>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实实在在的监督实效交出了一份幸福成色十足的民生答卷。促进就业,守住“稳稳的幸福”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让人民群众守住“稳稳的幸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就业工作支招,多举措尽全力保障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我希望有一个温馨的港湾和幸福成长的摇篮。”北京育英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夏雪认真地说:“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呵护下,我们是幸福快乐的!”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后,一系列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国开展———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向未成年人推荐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和公安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 …  相似文献   

7.
快乐论和完全论对何为“幸福”有着不同的诠释,综合两派观点,可以把幸福定义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快乐是幸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把幸福与快乐等同起来,会导致异化的警察幸福观,它通常表现为“肉欲幸福”、“金钱幸福”、“权力幸福”,这些方面往往交织在一起.道德是幸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这意味着幸福不必以道德为客体,幸福不是道德的必然结果,幸福必须以道德为基础.要实现警察幸福观的回归,需要处理好法与德、情与理、高标与底线的关系,需要做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相似文献   

8.
《理想国》中的辩证法教育是培养哲人、助人走出“洞穴”的重要“技艺”。作为“技艺”和“知识”,辩证法以“实在”为关切的重心,体现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和态度并确定注意力和行动的方向。辩证法通过雄辩和讨论(对话)说服人,而且讨论构建的“相互支援”关系优于雄辩构建的“相互竞斗”关系。辩证法通过培养人对智慧的爱,提高人洞察实在、把握永恒真理的理性能力,最终帮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柏拉图关于辩证法教育内容、形式和目的的论述,为现代人走出数智时代的信息“洞穴”,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会霞 《中国民政》2011,(11):60-60
河北省高邑县全力推进“幸福工程”创建工作。具体作法:一是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试点村支部书记赴邯郸市肥乡县进行参观学习。二是成立高邑县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高邑县创建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工作会议,制定下发《高邑县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工作实施方案》。三是通过电视、广播、板报、人户讲解等多种宣传方式,对农村养老“幸福院”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四是积极筹措资金9万余元,为7个试点村配备桌椅、板凳、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两会”上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总理说的“我们”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的政府,所说的“所做的一切”,是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五大建设”在内的一切工作都毫无例外,所说的“幸福”,当然不仅是指吃饱肚子,而且能让全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的好日子。幸福离我们每个人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幸福的真谛和意义,寻找幸福的价值和标准,创造幸福的环境和条件,幸福就会来到我们每个人身边。  相似文献   

11.
刘睿  钟淑颖 《理论月刊》2023,(10):142-150
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的有机统一构成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表征,深度的“脱实向虚”必将妨碍作为现实存在的人的幸福实现。随着人类虚拟生存从“想象版”到“网络版”再到“元宇宙版”,青少年“脱实向虚”趋势加速演进。元宇宙中虚拟体验将全方位嵌入人的肉身感知,这可能点燃青少年“脱实向虚”的引擎,成为时下一大隐忧。但先进科技的捕捉与青少年“脱实向虚”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就其生存论动因而言,青少年“脱实向虚”是现代性虚无主义渗透、青少年发展困境突围、教育不均衡辐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元宇宙前夜,预防、遏制和超越青少年“脱实向虚”趋势,需要加强青少年现实生存教育、独立人格培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是关注和成全青少年的现实幸福。  相似文献   

12.
秦海霞 《小康》2006,(11):21-21
2006年9月~10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腾讯网、央视国际、中国网等网络媒体,对中国70个著名城市的“幸福度”进行了调查。根据统计,在投向幸福城市的34062票,杭州名列榜首。39386票所投向的不幸福城市中,北京则名列榜首。杭州:“天堂”般的幸福“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标准     
作为广东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一经提出,“幸福”立刻成为社会各界最近热议的话题。“幸福广东”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目标。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幸福究竟有何标准?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好,就幸福。幸福也是一种满足感,而满足感取决于自己对幸福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幸福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如有学生问:“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乖巧听话的学生!”因为一直以来,“乖”学生都是教师颂扬和教育管理的价值目标,可以使教师少了很多烦恼,可以让教师获得所谓的“教育幸福”。可当今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乖学生是少了而不是多了,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教师的幸福指数似乎不是高了而是低了。  相似文献   

15.
叶子 《公民导刊》2011,(10):55-55
前不久,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来渝签售其新书《你幸福了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幸福”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追求。”“幸福”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12,(10):32-34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幸福湖北”,明确提出了建设“幸福湖北”的宏伟蓝同和内涵重点。“幸福湖北”是“五个湖北”建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价值导向,必将成为激励全省人民再创科学发展新辉煌、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奋进号角。  相似文献   

17.
连续两年,杭州被有关机构评为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两年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合作,对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杭州人幸福指数最高。2005年,该联合机构再次对“城市幸福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仍是杭州人的幸福感最强。“人间天堂”,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困难群众沐浴“春风”一座城市和谐、幸福的前提是困难群众要幸福、快乐。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受下岗、失业、重病、残疾等因素影响的困‘难群众,并把其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七大问题”之首来破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幸福指数”这个词不仅在坊间传扬,而且在我国一些省、市还写进了党政的施政纲领,及至国家也在酝酿制定公民的“幸福指数”。今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有关民生问题时说道:“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幸福”。“幸福”历来是民众的愿景,而今“幸福指数”的提出,自然会成为民心所向。不管辞书上对“幸福”有多少种解释,直白说即是生活美满,心情舒畅。这应该是人们对“幸福”的“共识”。“幸福指数”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综合概念,GDP的增长不是唯一,它涵括了民主法治、经济收入、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安全感以及工作满意度诸多因素。公平正义的缺失、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生态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幸福感的下降。也由于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其身份、经历、地位、年龄以及人生目标也存在差异,对“幸福”的认知自然也不会相同。今年一月我省两会,三月全国两会,无论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建言的热点,抑或落实一件件有关民生的议案、提案,无一不彰显着浓浓的民本气息,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熊辉 《理论月刊》2007,(1):56-58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与人类社会进步相伴随的是人类对消费深度和广度的无止境追求,人类在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中不断创造和消费着各种相应的“美好”、“幸福”符号,正是这种符号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在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上追求“幸福”符号的历史;从本质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生产和消费的就是符号——已经超出生物学意义的代表着人类“美好”、“幸福”生活理念的符号。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纷纷推出各种“幸福计划”,建设“幸福省(市县区)”正式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1年“两会”期间,建设“幸福中国”也成为国内外媒体的最强热词:认为“中国政府评判官员执政能力的标准是让人民幸福”。一份份有关幸福感、幸福指数、幸福计划的建设清单进入各地施政的承诺和责任,表明我国开始摆脱GDP崇拜,使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更加科学,更加以人为本,同时表明新形势下我国建设幸福生活的公共政策治理理念和实践已经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