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东山(1902-1955),著名电影导演、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原名匡韶,浙江海宁人.因他家乡的一座东山,故用此名.父亲是中学教员,爱好艺术,对他影响甚大.因而自幼就爱好文艺,曾专攻绘画.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17岁就外出谋生,曾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电报局工作.1921年加入上海影戏公司,任美工兼演员,学会了摄影和是影拍片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1999年 1月,为了撰写一篇有关公安期刊史方面的文章,我开始搜集有关的资料。本着先内后外的原则,我先后查阅了本单位图书馆与档案室的文献,接着又走访了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河南省公安厅档案馆、郑州市公安局档案馆、河南省委党校图书馆等单位,但收获甚微。其间查阅到的最早的公安期刊是山东渤海区公安局 1948年出版的《渤海公安》。   难道没有更早一些的公安期刊了吗?公安期刊到底始于何时?带着这个问题,我到了北京,走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电话采访了中央党校图书馆,向中央档案馆、陕西省委党校…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22,(11):8-20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他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读故宫     
2020年12月8日是北京故宫和明北京城建成六百周年,今年2月2日是明北京皇宫和北京城正式启用六百周年.北京正在进行中轴线申遗准备工作.所以,"两个六百年"加"中轴线申遗",给我们一个机遇,就是重读六百年的故宫. 我到故宫有千次之多.这是因为我研究明清史、满学和北京史的一个交汇点是故宫.故宫的文物一千零一次看不完,故宫的故事一千零一夜讲不完.故宫是每个人都应当认真阅读的一本传统文化教科书.  相似文献   

5.
前些时,受作者之托,我把《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捎带给了咸宁图书馆。八十高龄的任老是著名哲学史专家、佛学家,我国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他的赠书礼轻情义重,既体现了老学者对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关心爱护,又代表了北图人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厚意。我能有幸拜见任老先生,说来也是一种缘份。因为1970年春,北京图书馆除部分留守人员外,大都曾下放到向阳湖——文化部咸宁五七干校。我便以咸宁五七干校为“借口”,先和任老  相似文献   

6.
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刚从北京参会返沪的葛剑雄教授,让记者再一次领略了他的犀利风格。曾耳闻他因敢于直言和个性不羁,被媒体冠以“敢言教授”、“犀利老顽童”的称号。眼前的他果不其然:观点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讲话语速飞奔、激情四射。  相似文献   

7.
贝聿铭是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20世纪80年代初,他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成功地设计了罗浮官玻璃金字塔,令世人刮目相看。他的精彩作品数不胜数,如香港中国银行、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克利夫兰摇滚乐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北京香山饭店等等。在海外传媒中,他常常与邓小平并列,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位华人。  相似文献   

8.
北京有三千年的建城史,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它在世界城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对外开放,世界在重新认识北京。  相似文献   

9.
吕植中 《北京观察》2006,(12):42-42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他一生曾三次莅临北京,并逝世于此,与北京结下了不解情缘.虽然他一生仅来过北京三次,但其莅临北京的时机,却反映了他一生的三个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10.
北京是一座具有3050年建城史、 850余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古今名人云集。尤其在近现代历史中,北京居住过诸多的名人,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名人故居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城市文物,深化和细化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北京的名人故居数量多,影响大, 保护与利用好北京名人故居,是落实  相似文献   

11.
说起北京近二十年城市发展,柯焕章如数家珍.4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北京城市规划工作,并直接主持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至今为业内人士所称道.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就是在此基础上修订的. 柯院长有着很浓的文人儒雅气质,他平和、睿智的谈吐,在北京初春寒冷的下午,让记者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2.
张涛 《北京观察》2011,(12):22-24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于旧城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北京这座古都的"脊梁"和"龙脉"。这条中轴线左右对称,高低起伏,既体现了"居正不偏"的传统儒家思想,也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庄重与威严,是一条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城市文脉,对于展现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建都史和建筑史、对于促进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发展轨迹的探索──读《顾准文集》札记陈敏之1974年9月,我按照胞兄顾准的约定去北京,在一次闲谈中顾准说起他在研究古代希腊史,并说吴敬坡在一旁看了,亦步亦趋,也研究起古希腊史来了;言下之意,颇有些“我道不孤”的得意样子。11月中旬,顾准病危,...  相似文献   

14.
卢嘉锡与李约瑟的难忘友情李汉秋1995年3月24日,世界著名科学家和科学史家、宏伟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95岁的世纪老人李约瑟博士,安详地躺在英国剑桥大学他寓所的床上,永远闭上了眼睛。深夜,在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科...  相似文献   

15.
史东山(1902—1955),著名电影导演、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原名匡韶,浙江海宁人。因他家乡的一座东山,故用此名。父亲是中学教员,爱好艺术,对他影响甚大。因而自幼就爱好文艺,曾专攻绘画。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17岁就外出谋生,曾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电报局工作。1921年加入上海影戏公司,任美工兼演员,学会了摄影和是影拍片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 方国瑜先生是以研究西南边疆史地和民族历史而闻名于世的,大概很少人知道,在三十岁以前,他却是研究汉语史、音韵学的专家。一九二三年,刚满二十岁的方先生从故乡云南丽江跋涉到北京,考进北京师范大学预科,以品学兼优见重于师友。因一场大病,休学回家乡疗养两年,一九二九年秋回到北京复学。当时“整理国故”之风方兴未艾,方先生便要求到北师大国文系本科学习。系主任钱玄同以先生在预科读书时已有几篇论文发表,特许他  相似文献   

17.
王献唐先生是山东日照人,我国近代著名的考古学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文字学家、书画家。可谓知识广博,学养深厚,一代宗师。石可认识献公是1942年,给他誊写稿子开始的。那时献公在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任纂修,正在写一部以历代出土的金石文字考证中国古代史的《国史金石志稿》。乡贤钟孝先介绍石可到该筹委会图书馆作管理员。由于石可年轻,知识尚浅,对专业工作每感不能胜任,随时有被解雇的可能。钟先生为使他免受失业之苦,介绍他拜献唐先生为师。  相似文献   

18.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图书馆。目前,可供读者阅读的书刊资料有九百八十多万册,为解放前夕一百四十多万册的七倍,为建馆时九万余册的百倍。北京图书馆座落在北京城内美丽的北海公园西侧,是一座红墙碧瓦的宫殿式建筑。它的前身是一九一○年清末建立的京师图书馆,辛亥革命后一九一二年正式开放。作为国家图书馆,它虽然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但它收藏的图书,却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年代。  相似文献   

19.
美籍华人萧艾克同北图赠书美籍华人萧艾克不久前向北京图书馆赠送乃父萧一山先生遗著《清代通史》(增补本)一套。萧一山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作为清史专家,萧一山著有《清代通史》3卷,于1923年刊行。在他一生的后40年里...  相似文献   

20.
正金朝建都于北京则是在860多年前,它的皇宫就在今日的宣南。北京是书,宣南是页,宣南地区以其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风貌遗存,让页面丰满、让书变得厚重。宣南地区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老北京的源头之一。围绕今日宣南地区在当年金中都城市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及其作用,对于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保护、开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