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徐峻 《今日浙江》2016,(3):73-74
不经意间,浙江乡村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原先荒凉寂寥、无人问津的山垄、小溪、竹林、茶园、田野、岛屿,现在万象更新,遍布着一所所个性独特、充满活力的乡村民宿。  相似文献   

2.
文化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脉积淀深厚的中国乡村,文化治理尤其具有理念、资源、方式和路径上的历史基础和条件优势。以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为例,观察、分析和提炼出"重建乡村公共生活空间""巩固基层执政基础""构建村庄生活共同体""建构村庄社会生活规则秩序""引领乡村传统创造性转化发展""恢复乡村生产活力、重建乡村生活体系"等方面的乡村文化治理成效,揭示出文化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已然呈现、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和研究的深层次功能,为探索文化治理的内涵要素和整体框架提供实践案例和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斌 《今日浙江》2010,(21):14-15
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今后一个阶段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为什么要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本刊记者采访了省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夏阿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记者: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夏阿国:建设美丽乡村,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简单地提一个口号或者是设一个项目,而是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认真总结安吉美丽乡村"、江山"幸福乡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认为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对基本关系,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经历同一、分离、对立之后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表明我们正由第二阶段走向第三阶段,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确立,城乡将走向真正的融合。尊重城乡异质性,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浙江走在了全国前列,主要源自于先进理念的引领,生产生活的支撑,公共服务的均等,优美生态的坚守和乡村传统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5.
从"千万工程"到"五水共治",从"三改一拆"到"四边三化",随着浙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省3万多个村庄正与美结缘。行走在浙江新农村,河流清清,绿野成顷,间杂茂林,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美丽乡村,是浙江大地的寻常风景。从"千万工程"到"五水共治",从"三改一拆"到"四边三化",从平原绿化到村庄绿化……近年来,随着浙江一系列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组合拳的深入实施,一条条河流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两岸绿意盎然,全省3万多个村庄与美结缘。从污染顽疾到田园亮点在安吉县梅溪镇,蔡向前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难点均在农村,推进美丽中国,客观上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是全国的范例。借着到浙江挂职锻炼,笔者在浙江安吉、桐庐、遂昌、北仑、仙居、泰顺、文成等县区进行相关调研,将浙江在此方面的经验进行梳理汇总,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浙江经验"对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安吉县于2008年开创性地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聚焦到美丽乡村建设上,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浙江省随后编制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全面推开美丽乡村建设,并初步形成了"浙江经验"。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各项事业走在前列的浙江  相似文献   

8.
王利华 《前沿》2014,(5):104-105
从2013年7月初到8月底,课题组走访了湖州二区三县的所有农业局、农办以及部分乡村、参观了15家农业企业,听取了不同农户对发展品质农业的意见。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对品质农业的发展思路逐步清晰,认为循环农业是品质农业的重实现形式,资本下乡形成的龙头企业是循环农业、品质农业的主实施主体。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各地乡村采访,印象最深的是随处可见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当地老百姓对这些“小中心”赞不绝口:“大事小事不出村,便民中心真方便!”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15,(2):20
近年来,浙江坚持"改革赋权、转型强农、治水美村、惠民增收"工作要求,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走出了一条有浙江特点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回信中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深刻阐明了基层党建:广作的重要性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袁卫 《今日浙江》2023,(15):38-39
翠竹摇曳,溪水流淌,层层叠叠的绿意随风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沿着村道漫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分外夺目,“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标志熠熠生辉。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余村。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8年后的今天,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余村,已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样板”和“绿色窗口”。  相似文献   

13.
阮加文  张志  胡晓生 《小康》2006,(7):94-109
在作为“世界领带工厂”的嵊州市,那些与色彩和时尚毫不相干的东西常常为外界所忽略。但是,嵊州市一个叫“八郑”的普通村落最近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那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创造了惊人财富的中国村庄传奇不同,八郑村的故事是如此的平淡无奇,即使在浙江富裕村庄的排行榜上也无名无姓。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仅1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才7864元。然而这并不妨碍一大批思考和渴望改善中国“乡村治理”的有识之士,对这个不久以前还默默无闻的偏远村落投以热切的目光——在那里,一大群与土地相守的村民以最朴素的方式改变了沿袭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海子 《观察与思考》2006,(24):18-24
<正>1.金华永康:江南渔村生态园江南渔村是集田园风光、休闲娱乐、乡村度假、民俗文化、风味品尝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家乐项目,以绿色、养生为主题。目前占地50000多平方米,可同时  相似文献   

15.
《政策瞭望》2014,(6):57-57
CPI上涨2.3% 4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3%,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低;与上月相比,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3%。与上年同期相比,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六涨一跌一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2%,居住类价格上涨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6%,衣着类价格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4%;烟酒类价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10年整治2.7万个村打造35个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浙江10多年来,始终把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积极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I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到2013年底,全省共有2.7万个村完成环境整治,村庄整治率达到94%,成功打造35个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相似文献   

16.
章文彪 《政策瞭望》2015,(11):40-42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要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高到新的水平。新世纪初,浙江农村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是,农村环境脏乱。  相似文献   

17.
吴坚 《今日浙江》2014,(16):14-17
历史文化村落是江南水乡的金名片,是建设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重点工作。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正成为浙江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程。  相似文献   

18.
吴坚 《今日浙江》2010,(21):18-19
胸怀为民心造福社稷,建设新农村惠政催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看到,我省各地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围绕让农民"建得好","移得出","安得下","富得起",全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努力让农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9.
吴坚 《今日浙江》2013,(11):33-35
一个涉及到浙江全体农民幸福的宏大工程,历经三届省委的谋划和推动,历经十余年的奋斗和建设,历经持续不断的完善和提升,终于以一幅叫"美丽乡村"的画卷,铺陈在十万平方公里的浙江大地。这项使全省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工程叫"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起始于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的2003年。目前",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的实践已成为浙江的金名片,并为中国新农  相似文献   

20.
叶慧 《今日浙江》2014,(19):13-16
"组织强则基层稳,基层稳则天下安。"历届浙江省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重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在一大批有耐力、有干劲、有思想,深受百姓喜爱的村书记带领下,"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发展,村民生活越过越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