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塔西佗陷阱”,是个政治学名词;“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网络时代,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陷入此种恶性循环。有些事件通过网络放大,会有远远超出事件本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正古罗马伟大的历史学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曾在《塔西佗历史》中说道:"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塔西佗的原意是:因为憎恨一个人,所以厌恶他做的所有好事和坏事。在时下的中文互联网语境里,"塔西佗陷阱"常被用来形容组织或个人失去公信力后,说真话也好,辟谣也罢,都不再  相似文献   

3.
诚信对于媒体至关重要,它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如果媒体说的话言不由衷,或者话语与人们生活常识相悖,就没有诚信可言。政治学上有"塔西佗陷阱"之说,塔西佗是古罗马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4.
<正>立法为民的理念提醒我们,立法中的公民有序参与需要制度保障,法的正义需要公民的认知和认同,法的权威需要公民的遵守和服从政治学中的"塔西佗陷阱"是指当公权力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同样,立法也面临  相似文献   

5.
史国君 《群众》2014,(5):57-58
<正>据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去年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我国总体社会信任水平统计得分为59.7分,低于60分的信任危机警戒线。古罗马政论家塔西佗说:"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西方政治学把这种公众不信任政府时,政府无论怎样做都会受到质疑和批评的现象称为"塔西佗陷阱"。近年来"躲猫猫"、"瘦肉精"、"悬浮照"等公共危机事件和"瓮安事件"、"乌坎事件"、茂名PX事件等群体性事件的接连发生,表明政府公信力正面临  相似文献   

6.
章荣君 《湖湘论坛》2020,33(3):47-54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避免政府掉入"塔西佗陷阱",对政府信任问题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究对于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信任问题并不是现代社会中政府的必然产物,也不是某国政府面临的独特问题,其实是政府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政府本身能不能被信任的问题了。这可以从政府起源的各种学说中得到明确的证明。在政府起源的各种学说中,无论是"冲突论""融合论""契约论"还是"土匪论",其本身就包含着对政府的不信任,也就是说政府信任问题发轫于政府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塔西佗陷阱     
《时事报告》2011,(11):67-67
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领导人,也是著名历史学家的塔西佗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个著名的见解被称作“塔西佗陷阱”。它用在政府公信力问题上,可表达为,当不受信任的时候,政府怎样做都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8.
赵翠玲 《前进》2017,(5):55-57
<正>在基层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众遇到问题矛盾后,不是找村干部、乡镇干部来解决,而是动不动就找县委书记、县长,甚至直接到省、市政府或北京上访。为什么群众不愿意直接找他们身边的干部就地寻求解决方法?我们经过走访发现,最大的原因是群众对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信任。这不免让人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曾经提到的"塔西佗陷阱",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如果基层干群之间的不信任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促使群众逐渐将对个  相似文献   

9.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还未正式公布,社会上就有舆论不断对这份尚未出炉的报告的客观性表示担忧。这些预先表达出来的担忧展现给我们的是“塔西佗陷阱”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三个意味着"是大国迈向强国的自信宣言,文化是制度之母,统一战线厚植的最大公约数基础在于文化认同。统一战线是"人心工程",是内含"人心论"和"力量论"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和发展统一战线在一定层面能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塔西佗陷阱""拉美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11.
张勇 《理论月刊》2015,(2):28-31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承载着艰辛与辉煌的新征程,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跨越"三大陷阱":全面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大力推进和谐世界建设,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切实加强执政党建设,跨越"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社会的勃兴与公民社会的崛起,民间“草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责任感不断涌现于公共话语领域,加剧了与政府之间的话语权竞争,引发了政府的公信力危机。作为一种政治认同、公共信任与社会软权力,政府公信力的本质并没有完全嵌入公权力的运作之中。在畸形裂变的权力观、紧张错位的政民关系、信息不对称视域下传媒的鼓噪与误导等多重因素浸染下,政府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泥沼之中。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视域下,要超越“塔西佗陷阱”,政府必须重塑健康的权力观、建构友善互信的政民关系、主动信息公开,以期实现政府公信力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媒体时代,微博让每一个公民都可能成为记者,对周围发生的事件进行主动记录并传播,这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国家民主法治的进程;但相应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谣言丛生。本文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分析微博作为新兴的信息发布平台在此次事件中所起到的舆论推动作用、谣言传播及其对政府公信力的削弱,探讨政府在自媒体时代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管理的基石.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整体弱化、层级差异和“塔西佗陷阱”特征,公信力的现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管理实效的重要因素.应当从政府善意、政府绩效和公共沟通这三大维度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以提高社会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是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等历史方位的时代性变化。面对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全新站位和世情坐标,既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又促进包容性发展,规避"修昔底德陷阱";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国情特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根据中国社会性质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防止"分化西化陷阱";因应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党情的重大变化,全面从严管党治党,避免"塔西佗陷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3,(8):2
有人说,我国正面临着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个人"非理性"投资热潮,表现在那些收益率高得离谱的理财产品遭到哄抢式的抢购,黄金销量逆市而动,无论多贵都要再投资房产——因为得出结论说,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些经济问题正是源于全民的"非理性"投资。这一观点甚至得到了大洋彼岸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认可,他不但认为  相似文献   

17.
"在那里,我们平均每日训练近十小时,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锻炼与拓展训练。"特勤队战斗分队队长沈翔说,"只有不断地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军事业务水准,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世博会海上安保任务。"  相似文献   

18.
张博 《中国减灾》2011,(24):4-6
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所谓的"世界末日"预言,但最终无一应验。应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验证和研究,都应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2012,没有世界末日!一切还是会照常,历史也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9.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与其他"纪念日"不同,这是一 个令人类最为无奈、最不堪负重的日 子,也是一个每年使全球不同种族与 国家的人们在"红丝带"下聚拢的特 殊日子。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我们都 不能对这个特殊的时刻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20.
程美东 《人民论坛》2012,(25):22-23
无论中国出现什么困难和挫折,这些人从总体上不会把走回头路作为自己执政的思路,只会从如何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角度来思考出路社会对"60后"省部级高官有高度期待应该说,干部的年轻化是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