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0,(16):61-61
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不同的人生结果。积极乐观的人总是把命运之舵交给自己,最终能够顺利地到达幸福的彼岸。消极悲观的人却把命运之舵交给别人,或者依靠所谓的命运之神,只能永远在苦海里挣扎。如果有了积极的心态,又去不断地努力奋斗,世上的一切就有成功的可能。既没有积极的心态,又不肯好好去努力,何有人生的幸福可言?任何的机遇和成功,都不会倾慕消极悲观的人。  相似文献   

2.
1.以诗暗示,拨动心弦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遇事愿自己独立思考,不愿听别人的说教,有较强的自我完善的心理要求。因此利用诗歌含蓄的特点,巧用它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对其自身行为的不足进行反省,自我调节,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在讲“自尊自信”时,引用了诗《欣赏自己》。“很自卑的你,总以为命运在捉弄自己,其实你不必这样,欣赏别人的时候,一切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却总是很糟,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道风景,也有阳光,也有风景……”一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学生懂得怎样做才算自尊自信。一首诗,是一条涓涓的…  相似文献   

3.
一、戒"骄"骄傲是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产物.骄傲就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固步自封,自以为是.骄傲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看不起群众.这样的人,总是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总是过高估计自己.这种人在成绩和荣誉面前,爱沾沾自喜,爱听奉承话,听不进批评.骄傲是剥削阶级的品质,是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作风.所以,谁要沾染上这种坏作风,谁就会脱离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就会脱离群众,也会脱离组织和纪律.青年干部要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十分注意力戒骄傲.骄傲的对立面就是谦虚.谦虚是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谦虚是集体主义思想的表现.它是建立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谦虚是坦白和诚实地对待客观事物,其中包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绩和缺点.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在客观上表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大月刊》2006,(7):10-10
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王守田,在20多年前考上大学,当初学的是建筑专业,作为一个公民,他认为只要自己不违法就可以了,可以与法律不搭界。但后来事与愿违,普法让他与法律沾亲带故,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一发不可收,不仅法律学得很好,而且非常出色,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成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的一名副教授。他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普法,是普法让我改变了人生道路,改变了对法律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些受过处分的干部,对组织上给予的处分总是不能接受。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是被别人所陷害。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伟大的时代为青年人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切有志青年,只要将自己的命运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就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留言板     
生命中不可能都是晴天。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失败和苦难,对于奋斗者来说,是一种财富,是一块垫脚石;对于懦弱者来说,则可能是深不可测的沼泽。虽然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挫折之后我们可以重整旗鼓。尽管我们所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而我们恰恰可以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只要认准方向,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绝不能轻易地回头,更不能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而放弃。一味感叹是怯懦的习气,永远搏击才是奋斗的性格。相信,只要你坚定地走下去,泥泞坎坷之路也许会变成康庄大道,不毛之地也许会开花结果。深圳市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陈广付…  相似文献   

8.
回归哲学精神,回归民族信仰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我们才能理解自己,也才有可能让别人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一是尊重道,认为自然社会、宇宙人生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二是运用易,认为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三是主张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9.
姜昭 《人权》2010,(4):21-25
网络时代刚刚开始时,很多网民认为网络上的一切都是虚拟的,男人可以将自己变成女性去恶搞别人,穷人也可以当宫豪去游戏交友。如今,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已经密不可分。任何人只要在网络上提出想搞清某一问题的意愿,便可通过网民的集体搜索,了解问题的各种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不寻求别人怜悯,不指望别人保护,不愿看别人脸色而活。在根据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老人与海》里,有一位慈祥的硬汉老人,他是精神上的强者,无论命运如何不幸,他一直都没有屈服,总是神采奕奕,战斗力十足。"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电影中的这句名言激励了无数人。事实上,经历了"摧毁-解构-重塑",经历过底层的人,观察和思考会更敏锐更深刻,才会更加懂得品味和享受人生。  相似文献   

11.
正在农工党广西区委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一位身材高挑、气质高贵、面带微笑的女同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新当选的副主委钱莹,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女同志。呕心沥血育人才著名唐代诗人韩愈曾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可是,钱莹不这样认为。她认为"弟子不如师"可以,但"师必贤于弟子"。在她的教育理念中,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而且得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每一节课她都认真备课,并且站在学生的角度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有时自己给自己问住了,就马上看书查阅资料,她的备课笔记总是比别人厚,她的备课时间总是比别人长。她从来没有被学生问倒过,这对于一名建设教育工作者来说相当不容  相似文献   

12.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天为帐,地为床;被喝斥、被投石、被鄙视……别人不把他们当人看,连他们自己也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善良而普通的农村青年改变了这一切,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正>爱因斯坦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  相似文献   

14.
资料卡片     
学会说“不”八种心理弱点心理学家认为,不会说“不”,这是人际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现,是不成熟的行为。这些人在拒绝别人方面存在心理障碍。他们担心拒绝了朋友会伤害对方,失去友谊,所以总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学会说“不”,首先要调整心态。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这和自身的性格与心态有关。他们以为这次拒绝了朋友,下次自己有事就不好向朋友开口了。同时,他们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想给朋友留下好的印象。实际上,真正的友情不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就破裂。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该拒绝时就拒绝。拒绝朋友是要讲究艺术的。在说“…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理论认为,标杆管理法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等同行业内或行业外的领袖型企业作比较,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从而提高竞争力,追赶或超越标杆企业的一种良性循环的管理方法,实际上也是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可以对优势企业进行模仿与创新,同样,任何一个组织,比如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部门也可以在管理中充分应用标杆管理。只要它们能够选好自己的“参照物”,而且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完全可以按照标杆管理的程序实施应用。标杆管理的科学内涵标杆管理…  相似文献   

16.
试验者只要10分钟的时间,就可测出自己的创造才能处于何种水平。当然,如果需要慎重考虑一下,适当延长试验时间也不会影响测试效果。试验时,只要在每一句话后面,用一个字母表示你同意或不同意:同意的用A,不同意的用C,吃不准的用B,但是,回答必须准确、忠实,不要猜测。1、我不做盲目的事,我总是有的放矢,用正确的步骤来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2、我认为,只提出问题而不想获得答案,无疑是浪费时间。3、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我发生兴趣,总比别人困难。4、我认为,合乎逻辑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5、有时,我在小组里发表的意见,似…  相似文献   

17.
一句话     
那一阵子在昏天黑地地准备托福考试,累得忘了一切,而那些一做过的练习题越错越多,心里沮丧之至。忽然收到了朋友的一封信,告诉我一句话:“你相信神吗?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就是神。”那是个晴朗的下午,这一句话像阳光一样在我心中闪动至今。 我不是想借一个虚幻的神祗来支撑自己,而是第一次真切地了解到自己居然会产生出巨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可以让我走过坎坎坷坷之后依旧平静并且快乐。  相似文献   

18.
"各个人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并不是说从个人的意识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这意味着每个人总是从他们的需要、需要借以满足的活动,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系列现实规定性的总和出发。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和雇佣劳动造成了个人的一切制约性与片面性,各个人从自己出发只能是从自己的片面性出发,这种异化现象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根本克服。那时,各个人只有从自己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自由;而只要他们从自己出发,便能实现这种自由。可见,这个命题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本真反映和重要体现。它既与现实历史过程相符合,在逻辑上也是自洽的,因而其正确性与深刻性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9.
朝九晚五的工作使得办公室的同事总是会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若是真的事不关己还可以高高挂起,但若是有一天你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或是有人拉你"控诉"领导,想从容应对一定很难吧。  相似文献   

20.
《西部社会》2003,(2):1-1
一个人自诞生起,就注定他必须在社会群体中生活,其知行造诣与生存质量总是密融交织。知酿才,才生行,行创新。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