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指导思想,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以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与新文化视角的价值体系为出发点,,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用文化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会迎来中华文明的再辉煌。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3.
金兴盛 《今日浙江》2012,(23):56-57
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推进"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精神特质构成了其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通过从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等维度厘清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理路,进而探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意境: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和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充分彰显两者的同一性、传承性和超越性;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形成良性互动;在涵养中实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5.
卢松见 《当代广西》2010,(12):54-55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经典的,才是永恒的。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田林)北路壮剧穿越300多年厚重的历史,又热烈地绽放在人们眼前时,她告诉我们的是:壮民族的传统艺术没有没落,壮民族的经典文化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广泛的历史传承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等方面。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体现着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使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的自由思想表达处于隐性和被遮蔽状态,梳理、辨识和阐释中国文化中蕴涵的丰富自由思想,对于赢得在自由问题上的话语权意义重大。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多维的自由思想,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无产阶级解放为主旨的革命文化赋予自由以解放的蕴涵,十八大以来作为"国家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价值观,内含着"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国文化语境下自由观话语螺旋式发展在内容深刻性上实现的一个完整"圆圈"。  相似文献   

8.
缪志红 《群众》2011,(6):62-63
深刻认识先进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关系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享受到多少优秀的文化产品,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度如何,是检验文化发展成就、衡量时代文化兴衰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宋勇 《传承》2014,(11):58-59
审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现状,虽然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目前实际情况仍不容乐观。为此,应当从思想认识、总体规划、制度完善、引领示范、创新发展等方面强化措施,抓好落实,进一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刘云山 《时事报告》2012,(1):18-25,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国文化建设从全局和战略上进行了部署。在刚刚闭幕的九次文代会、八次作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作了新的动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国家主流文化形态,它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长沙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0多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200余处,馆藏文物30余万件,以及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长沙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名城保护新路子,既保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注入了充满生机的现代文明,实现了名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赢格局。  相似文献   

13.
边新文 《前进》2013,(12):16-16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文化建设中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创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但要看到,文化改革成果还不巩固,一些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文化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决定》着眼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用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改革智慧,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从“一个中心、两个巩固、四个坚持”的高度,全面部署了未来5年乃至1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春节不仅是中国一宗巨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在为世界传承文化。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对于我们来说光明而温暖。  相似文献   

15.
倪世雄  李世默 《传承》2012,(3):54-55
不管是核心价值观的维护,还是基本制度文化的发展,或者是文化具体表现形态的存继,都离不开全球化创造的时代语境。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后发国家的国情等,使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文化安全的过程中居于一个独特位置。它在文化继承与革新、引进与改造等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6.
鲁雯 《思想战线》2021,47(3):55
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看, 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 一方面是在历史中产生的, 另一方面也必然在历史中发生变化。传统文化的持有者没有义务, 为他人对“原生态” “本真性” 的想象而生活在“过去” 。只有激发和尊重其文化自觉, 避免以他者想象的历史传统强加于人, 人类学方能不偏不倚地介入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 使之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7.
李满林 《政策》2012,(4):21-22
龙年正月初七,赤壁市人民广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赶集会,舞龙、彩船等民俗表演丰富多彩,摄影、图书、书画、集邮等展览展销绽放魅力。每个活动现场被四里八乡的乡亲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开心参与,乐在其中。新春文化赶集会作为文化惠民的剪影,生动展现了赤壁市深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与世界同步。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全体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至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了一个国际性的法律身份,而且还有了一套国际性的工作准则,它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于浩 《中国人大》2011,(5):53-54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法律的出台,第一次从法律上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确定了国家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保存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方式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标志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进入了有法可依的历史时期,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统战文化,此提法是新的,但作为文化的一种,它有很强的传承性,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在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肝胆相照的待友之道、监督制约的制衡思想等宝贵思想资源基础上,在长期的统战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政治文化。它是指统一战线内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和”为核心,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以团结、合作、互助、关爱等为内容。建设新时期统战文化,需要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一、传承中华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