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指出基于信息概念的模糊性,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信息这个观点值得质疑;信息产权的正当性问题并非用信息取代知识就能够加以解决,信息产权缺乏相应的正当性基础。关于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一方面知识是人的创造物,可以传递,并有真伪之分,而信息则属于客观领域,不具有传递性,也无所谓真假,人不能创造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同时又能被人类利用作为客观知识的载体。最后,知识产权的对象属于客观知识的范畴,具有观念性、符号性和客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信息、信息产权与知识产权 从上一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普遍使用“信息社会”这一概念;90年代后,“信息高速公路”、“信息公开”、“信息化”等等,是口头及书面使用率均越来越高的日常用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及“获得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更是近年来政府文件及新闻媒体经常提到的。而信息与知识产权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则较少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3.
黄汇 《知识产权》2007,17(1):11-18
知识产权制度正日益呈现出一种去“智力化”的倾向,越来越多不体现人类创造性的客体进入了知识产权的范围,以致很多学者开始惊呼知识产权在向所有权蜕变,但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本文基于一种本体主义的阅读进路,对知识产权语言中“知识”和“产权”之本质展开了解读。“知识产权机制”并非是人类智力成果的权利集合,而恰是一类产权构建技术的集合,是一类产权建构技术的代名词;知识产权机制与其说是统帅“智力成果”的范式类型,倒毋宁说是统帅“信息成果”的范式集合;知识产权制度去“智力化”之倾向并不是知识产权机制变异的表现,而恰恰是制度本身的一种良性回归。尽管如此,修改知识产权概念,使其内涵引向信息财产乃消解知识产权机制事实与规范之间的紧张对抗并非为最优安排;相反,构建一个更加上位的信息产权制度,使知识产权机制向信息产权制度演进则乃人类面临未来信息时代的最优选择。这既有利于知识产权机制的正本清源,也有利于人类社会未来的信息繁荣。  相似文献   

4.
信息的财产化对于信息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作为对非物质性财产提供保护的主要制度形式——知识产权理论却因其客体理论本身的限制,难以实现从知识产权到信息产权的跨越。从作为权利客体的“信息”之限定、正当性证成、质疑与回应等几个角度具体展开论证,努力发展更加明确可行并更具说服力的信恩产权理论。基本观点为:能够作为财产权客体的信息应至少在形式上具有可描述、可再现的符号形态;在内容上能够表达某种可被理解的意义,并能够符合价值正当性衡量。界定信息产权客体还应考虑信息的经济价值与可交易性。信息的共享性、对信息垄断的担忧和可行性问题不能成为阻碍信息产权设置的实质障碍。信息产权能够被理解为知识产权的延伸和补充,能够给予知识产权法更加具有包容性的理论基础和更加广阔的制度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界对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尚有纷争的情况下,知识产权实务却飞速发展,理论界把握知识产权本质视角的单一性是造成此背反现象的主要原因。知识产权本质具有多维度性,应包括“产权前提”、“市场力量”和“政府之手”等不同维度。要全面认知知识产权,就必须抛弃法学规范性的单向度思维,代之以多维度的思考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所构筑的社会经济新秩序中,传统的产权框架面对消解了民族国家的世界秩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其带来的新问题。当知识产权在新秩序中将自身权利通过登记制度和国际贸易扩散到全球,登记制度也就蜕变成了一种“霸权”力量。对于货币产权的霸权,比特币的兴起及其提出的金融“去中心化”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回应。将比特币“去中心化”的产权确立的机理延伸到知识产权的领域,也就呼唤了知识产权的“去中心化”,以超越登记制度所建立起的知识产权确立框架,从而回应新秩序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根有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与此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完善法律规则之外,知识产权保护还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产权制度以规范和保障知识产权的交易行为。如果知识的产权不明晰,知识产权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迄今为止,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但从经济学分析知识产权尚颇为鲜见。实质上知识产权保护涉及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因而是个经济问题。而作为60年代兴起的现代产权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产权的界定、变…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知识在哲学上和知识产权法上的含义,并针对实例分析了信息作为物质属性不同于知识的本质特征,澄清了法学界存在的对信息概念的某些误解,最后提出知识以公示为法律上的可控制性观点,其结论是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以形式结构存在的知识,而非信息,信息产权一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9.
9月10日,“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厦门召开。论坛围绕我国企业在国外如何推进知识产权维权,以及如何维护我国企业利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尚明在会上指出,入世以来.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遇到很多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和纠纷。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将会越发凸显。我国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体系,积极开展维权行动。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在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已经2 0多年的中国,本应不成为问题。但近年国内因有些人力图打造“自己的”所谓“体系”而远离了常识,也有人在将“信息”与“知识产权”相关联时,往往发生困惑与歧义。【1】因此,今天论述信息与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并不显得多余。尤其在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中国也正在研究本国的知识产权战略的今天,只有真正明白了“是什么”、“为什么”之后,才可能进一步讨论“做什么”。  一、总论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1】指对特定智力创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或者说是以特定智力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