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碧蓉 《各界》2013,(9):6-8
复辟帝制失败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目。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鲜有善果,平时一切学问职业皆不得自由,故皇室难期发达,予为救国救民计,牺牲子孙,亦不敢避。”难道袁世凯已经预测到他的登基对于“子孙鲜有善果”,是一种悔意吗?还是对于子孙的叮嘱:远离政治,切莫步他后尘?  相似文献   

2.
岑燮钧 《各界》2014,(6):53-54
大宋国的老百姓都替皇帝着急。皇帝你再这样闹下去,一旦沦为亡国之君,会有好果子吃吗?可是,赵佶一点也不着急,该踢足球还是踢足球,该画画还是画画,管他前有狼后有虎,该玩还得玩。大不了让儿子做皇帝,自己做太上皇,岂不更惬意?等到金人逼近,他果然撂挑子,做他的太上皇了。  相似文献   

3.
历史无奇不有,皇帝和外戚的身份,有时候还会转换。曹操杀害伏皇后之后,就把女儿曹节嫁给了汉献帝做皇后,从这个意义上说,曹操和曹丕父子都是外戚。曹丕篡汉成为魏文帝后,汉献帝还活了很久,他从皇帝变成了皇帝的妹夫,标准的外戚。当然,皇帝成功转型外戚的难度很大,倒是外戚转为皇帝,史上不止一例,很有励志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木凤 《各界》2014,(7):77-80
据刘备说,自己本是高祖刘邦的后代,但他比自己认来的祖宗相差太远了.不过,即使是不才者,但碰上了好运气,也能当上残山剩水的皇帝.在中国众多皇帝里面,刘备成为皇帝的那条路就很滑稽,做了皇帝后,他的行为更是与众不同.而他留下的政治遗嘱,更是让蜀汉政权生不如死.  相似文献   

5.
刘珍珍 《学理论》2013,(8):182-183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乱象,人们认为袁世凯的帝制复辟使得辛亥革命的政治理想毁于一旦,1916年袁世凯死后,形成了以割据和混战为特征的军阀政治,直至1928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从表面上结束了乱政。但是,长期分裂的因素早已存在,而辛亥革命的复杂性也是军阀政治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德皇帝的脾气是不错的,被人冒犯了,从不大生气。在明朝,这样好性子的皇帝可没几位。他的性格,只是童心太盛,做太子时,贪玩的名声已经远播;等十五岁上做了皇帝,更觉手脚伸展。  相似文献   

7.
亥革命后,出现了袁世凯称帝与张勋复辟两次使社会倒退的复辟活动,但针对袁世凯称帝与张勋复辟的异同并未有系统的比较。因此,现从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个人因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袁世凯称帝的必然与张勋复辟的偶然及其根源、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达作为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之一,他早期曾相信过“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继而坚信只有“革命”才能“救国”。并坚持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同一切伪社会主义尤其是第二国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作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并因此确立了自己早期社会主义观的六条标准,为中国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做过杰出的贡献,他的为捍卫社会主义原则的“黑旋风”精神,永远值得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进一步阴谋称帝,1915年复辟帝制之声甚嚣尘上.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是袁在南方恢复帝制的积极鼓吹者.郑汝成(1862~1915)是直隶静海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后派赴英国留学,回国后在海军部任职,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郑调任总统府高等侍卫武官,深得袁之信任.1913年南方爆发"二次革命",郑汝成以海军中将衔奉命率军镇压上海地区的革命武装,得逞后被任命为上海镇守使,晋升上将、授彰武将军,气焰不可一世.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失败后,不少仁人志士不满于袁世凯的黑暗统治,纷纷走出国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东临护桑之国的日本首都东京成为流亡人士的理想之地,聚集了许多社会精英。陈独秀在做了一阵子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后,也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逃到了日本。在这期间,他所做的最知名的事是与李大钊讨论“爱国心”一事。关于这场讨论,引起过不少人的注意,但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爱国者的行列中,有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毛主席、周总理亲切地把他称为“我们自己的人”,一再嘱咐要彰明他的晚节。这个人就是杨度。杨度,字皙子,号虎公,1874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石塘村一户农民家庭。他6岁丧父,依伯父为生,自幼读书刻苦,才思敏捷。20岁考中举人,此后两试不第。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名满天下,先后担任袁世凯政府进步党司法总长、段祺瑞政府内阁财政总长要职。他居官清廉,安贫乐道,教育子女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勿求做大官,唯求做大事",其干净干事的处事态度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精神,为世人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13.
大周后艳冠后宫 南唐后主李煜,行政能力有限但是才情出众,丢了江山却以文章传世."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脍炙人口.除了在文学上的贡献,作为一位风流君主,他与大小周后的爱情故事也令人唏嘘.李煜从小并没有争权当皇帝的心思,只想做个太平王爷终老.但是他的大哥弘翼在宫廷斗争中鸩杀叔父,大失人心,不久也抱病身亡了,太子之位悬空.性情温和的李煜就顺应大局,做起了皇帝.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安阳袁林是民国风云人物袁世凯的墓地。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他为什么葬在了几百里外的安阳?身背"窃国大盗"骂名的袁林建筑为什么至今保存完好?魂断帝王梦1859年9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项城的袁世凯,其父亲系地方名绅,袁世凯自幼过继给叔父。甲午海战后袁世凯青云直上。戊戌变法第二年,袁世凯擢升为山东巡抚,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进入了大清朝廷的权力中枢。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紧接着,摄政的醇亲王载沣,解除了  相似文献   

15.
梧桐雨 《侨园》2021,(1):47-49
早年曾想开飞机救国 张丽珠1921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张耀曾做过孙中山的助手.1937年,张丽珠中学毕业,那时正号召"航空救国".她报考并被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录取.当时她想造飞机又想开飞机.后来南京失守学校迁到内地,因兵荒马乱,她只好留在上海暨南大学借读了半年物理. 1938年张丽珠父亲因病去世.她倍感医学的重要,于...  相似文献   

16.
宣讲这个专题,应着重讲清下面几个问题: 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旧中国,许多仁人志士搞“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还有的向西方学习以挽救中国,但都没有使中国走向光明,也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30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马长虹 《各界》2013,(12):35-36
1898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次训政,戊戌变法失败。从前,人们大多以为政变是因袁世凯告密而起,但后经考证,原来竞和袁世凯没有关系。那么,到底是什么最终让慈禧下了政变的决心呢?  相似文献   

18.
岑燮钧 《各界》2011,(12):44-46
元善见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做皇帝,因为他的父亲只是北魏的一个亲王而已。可是,偏偏这样的好事落在了他的头上。那一年,他只有11岁。11岁,本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可是,做了皇帝,大概再要无忧无虑就难了。谁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度过青春期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袁世凯饱受争议.当人们将目光更多聚焦在袁世凯本人的时候,我们不妨将视角转向袁世凯的朋友圈,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不同的答案.袁世凯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圈.生逢乱世,敌友难辨,到底哪些朋友与他经常互相点赞,哪些朋友给他点赞过后又取消关注,甚至拉入黑名单.笔者特别为袁世凯选取了四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吴学源自认为是一个真正的民族文化守护者:"我是在做文化打假,我说的都是事实,我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指出了皇帝根本没有穿衣服,这错在哪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