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典     
《时事资料手册》2005,(4):76-77
拇指经济 用手指熟练操作手机写短信的人被称为“拇指一族”。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由手机短信构成的产业和市场,被称为“拇指经济”。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05年大年三十(2月8日)到正月初七.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110亿条。市场收入11亿元。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第一季度短信发送量达902亿条。小短信无疑是大市场。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同时也是国民心理敏感、脆弱、动荡时期。广为传播的手机短信无异于公众心理的一面棱镜,鲜活地折射了社会心理的众生相。作为一种文化生存方式,当代短信文化甚至拥有了“第五媒体”、“拇指文化”或“拇指文明”之美誉,且对公众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深刻又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方兴未艾的拇指经济。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手机短信业务因其价格便宜、形式新颖、方便快捷,获得了广大手机用户的青睐。在年轻人中间,用手指熟练操作手机写短信的人被称为“拇指一族”:跨越时空的“短信聊天”成为一种时尚;逢年过节,短信息更成了传递感情的新媒介;而短信构成的产业和市场也被人称为“拇指  相似文献   

4.
朱建华 《今日广西》2012,(12):14-15
儿子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考入华中师大一附中读高中,他每天发手机短信与儿子交流。3年里,他累计发短信10万字,平均每大发送近70字;儿子今秋上大学后,他整理出这些短信发到了网上。他就是云梦县网友“黑皮蔓”,是当地一位郑姓公务员。他的“拇指上的父爱”感动了众多网友。  相似文献   

5.
莫鹏燕 《前沿》2006,(12):191-193
手机短信作为用文字传递信息和沟通的一种方式,让拇指灵敏发达起来,现代电信的业务具有了技术和文化的双重色彩。因此,顾名思义,本文称之为“拇指媒体”。短信不仅已经为网络以及电信业带来了暴利,还为广播电视业以及报业创造了新的商机,对于短信这一新的媒介形式,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短信的概念和特点,并且从传播学角度深入分析了短信作为新的媒介形式的特征,同时建议应加强对手机内容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年味日渐式微,但一种以短信拜年为载体的“拇指经济”迅猛崛起。据1月30日《信息时他》报道。短信拜年已成为公众春节拜年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仅春节长假期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便达120亿条,即便以最低每条0.1元计算,运营商在短短7天之内便可将12亿元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7.
王玉田 《人民公安》2007,(21):12-14
萧萧落叶迷人眼.垃圾短信满天飞。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4.6亿.平均每天有超过5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之间传送。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国人一种非常重要的通讯与娱乐工具。然而。短信也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不得不随时面对垃圾短信的骚扰。共同努力。提升刚刚兴起的“第五媒体’’的公信力。让人人用上没有被垃圾短信严重污染的“绿色手机”,这是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8.
拇指文化,利润是火车头 零点研究集团近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日前全国城镇地区18岁至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近40%的用户收发过各类短信息,人均在短信方面的月支出水平达到28.15元。分析人员由此预计,今年的短信增值服务市场将是一个月均超过10亿元、全年超过120亿元的巨大市场。而包括新浪、网易、搜狐、腾讯、TOM等网站以及掌中万维、讯龙、美通等专业短信内容的提供商,将获得其中40亿元左右的收入。短信市场如此的“钱”景诱人,“拇指经济”的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今年春节短信拜年已经成为短信用户拜年的最主要方式,其次才是电话拜年和当面拜年,而书信和贺卡拜年已经逐渐降到丁非常次  相似文献   

9.
手机:新大众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似乎从来没有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像手机短信这样普遍、便捷而且操作简单,于是,两三年内,手机短信迅速发展成为年利润上百亿的产业,短信是“拇指文化”,是“第五媒体”的说法也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10.
颜玉华 《今日海南》2009,(10):32-33
古往今来,没有哪项发明能像手机这样,如此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今天,如果你的手机只是用来通话和发短信,那你就显然落伍了。因为手机摄影、手机音乐、手机文学、手机报、手机电视剧等一系列新兴手机文化样式,已逐渐成熟,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拇指文化”已从“亚文化”不知不觉走向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1.
姿势 拱手礼是我国古代人作揖礼的简化形式。拱手礼基本姿势是:并步站立,上身挺直或微前倾,两臂成合抱举起,双手相握,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握空拳,拇指屈拢;右手四指成拳或半成拳,拇指在上;左掌心掩贴右拳面,两拇指指尖交叠,左上右下,拳掌与胸相距20至30厘米,自上而下或自内而外,向对方有节奏地晃动两三次。  相似文献   

12.
吴周宏 《当代广西》2009,(16):50-51
“人以诚而正,官以廉生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三江侗族自治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手机时常会收到这样内容的短信,这是该县致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条举措。为了给各项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三江侗族自治县始终把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四轮驱动”巧写反腐倡廉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拇指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调查认为,拇指文化增强了人与人的交往频率,并扩大了交往的时空范围,使得人际交往更加平等互动,交流更直接、更快捷、更主动.但它也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热爱生命     
广敏 《人民政坛》2014,(3):36-36
“在你们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人世间到另外一个世界,感谢各位朋友的关心与厚爱,我在西去的路上遥祝各位朋友健康长寿,永别了。”盖军衔的“赠言”与其说是跟亲朋好友的深情告白,毋宁说是一个生命达观者的告别“仪式”。这不禁令人想起蒙田的一句话:“告别人生,我毫不惋惜,热爱生命,才真正感受不到死之痛苦。”  相似文献   

15.
“拇指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薇薇 《传承》2011,(6):60-61
"拇指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调查认为,拇指文化增强了人与人的交往频率,并扩大了交往的时空范围,使得人际交往更加平等互动,交流更直接、更快捷、更主动。但它也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吴纶卿的文章,文中指出垃圾短信“换了马甲”便可大行其道,其畅通无阻的通行证正是来自电信运营商。在禁止、杜绝垃圾短信方面,处在垄断地位的几大电信运营商“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其中的奥秘也许就是垃圾短信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17.
短信自产生以来,这样的表述总困扰着我们:“这是一条来自古埃及的咒语,将它发给您的五位好友,你就会幸福一生……,否则就会……”还有总会不期而遇的“黄段子”,几乎每一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笔者曾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一篇(《红色短信暖了党员心》的文章,大体是说静安区的党员服务中心在现今党员流动频繁、教育管理不便的情况下,通过短信的方式,沟通、联系、服务党员,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凝聚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而这种短信被党员们称为。红色”短信。  相似文献   

18.
春节发拜年短信,据说已成春节几大俗之一,虽然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但人人都在乐此不疲地互发着,拜年文化基本上已被这种拇指运动所主宰。不少原创的拜年短信是很不错的,语言或幽默.或精粹,或温情,或妙语如珠,或将时尚、时弊、世象与祝福以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让人阅后不禁会心一笑,兼备娱乐、文学审美功能——不过再精彩的段子,都经不住我们这样无数次你来我往复制群发的糟蹋。看第一遍时会笑,第100遍时就恨了。无节制的复制群发,同质化的短信,枯竭的拜年创意,贫乏的祝福语言,拜年短信越来越鸡肋化。  相似文献   

19.
“短信送祝福,低碳来表达,指尖遣飞鸿,瞬间抵贵家……”春节期间,许多人收到了这样的拜年短信。字里行间,饱含着热烈祝福,也散发着清新的“低碳”气息。回首虎年春节,人们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低碳风”虎虎生威,跃入节日生活方方面面,使这个年有了新过法、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萧萧落叶迷人眼,垃圾短信满天飞。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4.6亿,平均每天有超过5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之间传送。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国人一种非常重要的通讯与娱乐工具。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