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增加"全球质量安全治理"的维度,"质量安全"与国家形象相关联,也是"质量外交"的依托。"质量安全"作为一种超越不同安全领域的关系型价值,具有"镶嵌安全"与"场域安全"的特性,因此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质量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石,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质量外交的前提,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没有了质量安全,"合作共赢"的基础就会被消解,"相互尊重"与"公平正义"也难以达到,一个国家所建立起来的"国际关系"大厦终将倾倒。"质量安全"需要全世界的共同维护,"深化全球质量合作交流","通过质量连接世界",积极参与"全球质量安全共同体"建构是中国参与"全球质量治理"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外交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其主体的多元化与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外交手段的灵活化,"葬礼外交"就是一种灵活化的外交谈判方式。它表面上的非政治化、谈判议题的事先不确定性、以及谈判过程中双边和多边的灵活运用,使它能够降低在正式外交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但是它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也具有偶然性、不充分性等特点,需要在传统外交方式的努力下不断完善。正确评析"葬礼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深对它的了解,从而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利用多样化的外交手段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肖刚  李季 《国际观察》2006,(6):6-12
中西文化都重视和强调观念,认为观念是能解释社会行为的重要变量.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交往行为是观念互动,这一本质决定了观念是一国外交战略的核心要素,并对外交战略提供客观的自我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软实力理论为指导,概括考察了中国与东南亚外交关系史。认为虽然软实力是个新出现的国际关系概念,但在中国与东南亚几千年的交往史中,软实力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也与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思想与实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历史的经验、国际关系的演化趋势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今后的中国与东南亚外交中,软实力外交应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外交手段与外交领域受到重视,而软实力外交能否成功实现,取决于中国能否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国际关系实践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赋予国际关系现实以独特的内容并在多方面为国家主权让渡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契合为主权让渡提供了空间,主权所有权与主权行使权的分离为国家主权让渡提供了运作上的方便,内政与外交的一致性奠定了主权让渡的基础,国际关系民主化也为主权让渡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经济外交”是当前国际关系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但目前学术领域关于“经济外交”的界定很含糊,无法从根本上将“经济外交”与一般意义上的“外交”相区分。从国际关系的现实出发重新界定“经济外交”,探讨“经济外交”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加深对“经济外交”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在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洞察世界转型、研究新时代中国外交将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核心学术话题之一。洞察世界转型、研究新时代外交,首要的是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构想,既是对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未来世界秩序演进方向的重要判断,对推动国际关系演变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当前,局部冲突、集团政治尚未终结,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增多,"新型国际关系"构想的提出响应时代呼唤,顺应时代潮流,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以最终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用"势"的概念来诠释物或人因权力、地位、格局和发展趋向等因素而生发出原本没有或相对于他者更强的变革能力的特性。虽然"势"的涵义与现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力"的概念最为接近,但"势"并不完全等同于"力"。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势""力"相悖和"势""力"错位的情形。如果说"力"使国家能够在国际政治中作为独立行为体行事,那么"势"则决定国家的行为取向。"势"与"力"是否相称、能否相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对待现行世界秩序的基本态度。国家间的"势"对比跟"力"对比一道决定国际体系的基本结构及其稳定性。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贵"势"不贵"力",提出了系统的用"势"之道。其中,"度势""随势"和"谋势"最为重要,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势"作为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极具中国特色,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思维,在当代仍然具有鲜活生命力,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和中国外交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4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与校中东研究所和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举办了"中国外交的新领域、新议程、新机遇"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邀请了上海和浙江的国际关系学者就中国外交研究中的相关领域做了主题发言,讨论内容涉及中国的人文外交、准联盟外交、地方外交、人权外交、公共外交、援助外交、多边外交、经济外交、中国海外利益保护、20国集团、区域主义外交以及中国外交研究新议程和新机遇等话题。这次主题讨论得到《国际观察》杂志主编胡礼忠教授和执行主编武心波博士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对讨论内容作了必要的编辑和整理,以"主题讨论"形式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后,奥巴马进入"跛鸭期",在国会参众两院都被共和党控制的情况下,舆论普遍预期奥巴马未来两年的施政将面临极大困难。但是美国的政治制度决定总统在外交领域比内政上有更大的独立行动的权限,有能力不受政治的困扰而有所作为,即使在任期的最后两年也是如此。在较近的历史上,里根就是一个典型,其在任最后两年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不小成绩;克林顿与小布什也不同程度地都是如此,"跛鸭期"中外交比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复兴,我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国学”,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各 界人士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在当代国际关系和外交工作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外高层领导人 常将国学知识大量运用到外交实践之中。“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这五方面的国 学知识,都在我国当代外交实务中得到具体运用。目前在外事外交和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领域,我 们理应更加重视对青年学生、翻译人员以及外交官员加强国学知识教育,健全其国学素质,为21 世纪我国国际关系、外交事务领域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泰国提前举行大选,为泰党赢得选举并联合小党派组建联合政府。前总理他信的妹妹、为泰党候选人英拉·西那瓦当选泰国第28任总理,也是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由于特大洪灾的影响,2011年泰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预期,新政府执政能力也经受考验。外交方面,泰柬边境冲突成为泰国本年度重要的外交事件,但两国关系随着英拉政府上台而开始出现缓和。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外交实践和世界形势重大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实践不仅体现了国际合作的一般规律,也体现出一些新的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和合作路径,很多是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合作理论所忽视或不能解释的。"一带一路"实践强调合作的平等性、开放性、包容性、过程性、长期性,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超越了西方理论视域下简单的制度合作、同质性合作和利益合作,这些为国际合作理论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元素。对"一带一路"实践进行理论凝炼不仅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国外交实践,还可以把中国外交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也是将中国实践转化为世界普遍知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锦涛主席根据历史与当今时代特征,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主张,是对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新的发展和科学概括,体现了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发展趋势和客观需要.把握并实践这一重要思想对开创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新局面,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9·11"后全球能源外交发展态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能源外交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新生事物和重要内容,石油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战后全球能源外交出现了两次活跃期,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第二次是在2001年“9·11”恐怖事件之后。后者在性质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能源外交的政治涵义更加突出,在各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除美、日、中东产油国等传统能源外交活跃国家外,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开始成为该领域的新主角。全球能源竞争发展态势将对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释和理解国家行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常常被比作"人"。许多国际关系理论都是通过将国家比拟为人从而得以建立的,比如古典现实主义的"权力人"、理性主义的"理性人"、建构主义的"社会人"。主要国际关系理论均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程度上将国家人格化了,并以此阐发各自的理论学说。国家人格化已经成为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惯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中的“布莱尔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波诡云谲 ,西方国家正力图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来主导这种变化的方向。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与其外交思维的变化相呼应 ,对国际关系的今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从对国际关系中的“布莱尔主义”的分析入手 ,结合英国外交的表现 ,对近期英国乃至西方国家外交思维和行为的走向做一大致剖析。  相似文献   

19.
浅议日本外交的"两面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社会的"双重性"不仅体现在日本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也同时反映在日本的外交上.日本外交语言的隐晦性与多义性以及其外交姿态与走势的多变和不可琢磨的特点,应是其外交两面性的外在表现.在日本的外交中,两种对立的极端可以共存一体,表现为一明一暗,一表一里,并会在演进中互换着位置.准确地解读和认清日本外交的"两张脸",对于我们制定对日外交方针,正确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一、民间外交的定位和历史贡献周恩来总理指出:“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民间外交也是外交,也是国家行为,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外民相亲、心相通。对外工作中,除了官方的、半官方的,其他包括友好城市、企业、智库、媒体、社会组织和青年、妇女等自然人等都属于民间外交范畴和主体。民间外交具有主体多、领域广、资源丰、接地气、打基础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