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海德格尔在对技术本质的追问中用"集置"来解读现代技术.认为它促使现代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技术存在和活动的方式,进而揭示出过去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本质区别在于现代技术是一种具有"摆置"特征的促逼着的解蔽方式.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独到认识,有助于我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深化对现代技术的理解,由此给技术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呼唤人性化技术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秉承现象学还原方法来追问存在的意义.在前期《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从显现一端来追问存在的意义,主张存在只能通过此在显现出来,构建此在形而上学.在后期,海德格尔发现此在的显现方式对存在本身的限制,转而构建"世界之四重整体的形而上学",让存在从自身出发显现自身,此在与存在处于自由的游戏之中.  相似文献   

3.
张福海 《求索》2012,(1):116-118
"本源之思"说的是对本源的思考,"诗性突围"说的是海德格尔用境域生成性的思维来思考本源问题。海德格尔改变了表象性思维的固化模式,而转变为一种非对象化的诗性思维,强调思维的境域生成性。思与境偕,思归属于境域。而最本源的境域之生成乃是是天地人神源初的相互归属性(化),是作为"之间"的命运。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的研究将最终通往对"命运之诗"的思考。"命运之诗"说的是命运本源的诗性生成,也就是说本源的发生是命运性的,而此一命运性的发生也就是诗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论哲学观的方法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历史,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个从本体论经过认识论再到方法论的过程,哲学由研究对象性的客观知识到人自身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康德开始而由马克思完成的,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传统形而上学所探究的"本体",也不是现代西方哲学强调的"客观知识"和"信仰",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方法.这标志着哲学观的方法论转向.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20世纪早期德国哲学如何吸收采用老子和庄子文本中的意象、隐喻和观念过程中,我开始思考中国和西方思想的互文性。相当多的思想家对老庄哲学感兴趣,其中包括布伯和海德格尔。我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1)老庄哲学中对效用、益处和目的性的质疑如何成为德国哲学吸收的重点。(2)技术的现代性和工具技术合理性表现为意义的危机和失落,《庄子》的诗化特征如何为恰当地回应这一问题提供线索,即从老庄思想中所能理解到的那种诗化的、灵性的世界如何成为布伯和海德格尔批判技术现代性的武器。(3)布伯和海德格尔对庄子的关注并未回归到一种教义虔诚或超世的神秘主义——布伯期望一种内在地居于世界之中的现世的道,海德格尔期望一种诗化的道——这是如何做到的。不同于布伯早期从老子那里吸收的单一的、基础性的、反语言的教导方式,《庄子》里表达了一种对话式的、沟通和解式的精神。通过将语词、微笑和寓言哲学化,庄子用类似于犹太教哈西德派言说故事的方式,把对"道"的教化带回到日常生活中。在道家和哈西德派的教化中,诗性的情感话语比认知命题更具优越性。海德格尔对道家的理解深受布伯影响。海德格尔为了回答"人类存在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什么"这一问题,在对道家的解释中表达了一种不能被还原到工具计算思维中去的"诗意栖居"的想法。布伯和海德格尔对道家的不同解释,表明对技术作现代性批判有不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社会科学》2016,(4):112-117
海德格尔将《存在与时间》导论及全书的第一节命名为"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在该节中,他从有关的阐释姿态、历史线索、问题论证三个方面出发,表明存在问题已被人们长久地遗忘了,因此我们要重新提出这一问题,并以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方式来追问存在之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海德格尔把大量思考指向了现代技术,他作此思考的意图并不是进行简单的技术现象层面约批判.而是为了批判现代技术背后的哲学思维方式。在海德格尔看来,这种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在现时代已经终结了,哲学的任务应由“思”来完成,其实“思”仍然是一种哲学,海德格尔的意图并不是要终结所有的哲学,而是在探求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高清海教授看来,“本体论”不仅仅是一种“哲学形态”,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他将之称为“本体思维方式”。而作为思维方式,本体论的观点表达的也是一种人的观点,因此应从人与本体论的内在关系来理解本体论而不是相反。从本质上看,“本体之谜”就是“人之谜”,本体论的“奥秘”在于“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在于通过“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确立而实现了传统“本体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从而开辟了一条人自己解放自己的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9.
李海峰  赵化民 《求索》2010,(2):80-82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实现了对“实体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而海德格尔的建构生成思维方式是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深化与补充。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潮并没有真正消解与超越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当代思维方式之创新,仍然有着不容置疑的奠基性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世界二重化的历史嬗变一直伴随着哲学自身的阶段性发展,这一古老的理论设计和概念内涵不断地被激活、充实和转型,并隐含在哲学不同样式的自身之变化中。希腊哲学在面对变换不居的感性世界时,借助于早期形而上学对本体的追问,凸显了理念世界的价值重要性,理念世界的永恒性保障了知识与价值绝对性,所有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两个领域的划分是形而上学的必然选择。究其根本,世界二重化理论就其实质上是思维自身在对本体探究过程中的二重本性的展现。随着世界二重化理论的确立,对二者紧张关系的消解也随之展开,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都试图突破这一两难境遇,尝试通过思维自身来调适二者之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最初的理论预期。从现实的历史维度观察会看到,真正完成这一任务的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只有马克思真正消解了世界二重化的抽象的思维本性,从实践层面重新理解世界二重化的本质规定,在突破西方哲学的抽象性的世界二重化的同时,彰显出自身哲学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艺术的艺术场域与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和心理诉求。"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与民族艺术的追寻契合,是民族艺术的一种生态美蕴,更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审美臻境,也是构建中国梦的重要旨归,在逐渐"物化"的社会,为人类的精神家园点亮了一盏指明灯。  相似文献   

12.
袁祖社 《思想战线》2012,38(2):45-49
关于幸福的传统理解,通常是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其原因在于思维方式上的两种观念缺陷:一种是纯粹工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一种是简单的价值理性的思维方式。按照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所谓幸福被等同于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等,其直接结果是造成了现代消费主义文化与价值观制导下的以"占有性生存"为基础的"物役"性生存体验;按照价值理性的思维方式,幸福被理解为差异化个体之间的一种不可通约、不可捉摸的模糊的主观性心理体验。着眼于人类长远的、持久的幸福生活理想,我们需要确立一种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时代的新的理性思维形态——"生态理性",并以此为新的基点,塑造现代人的"生态信仰",建构能够真正体现现代人之生存之本真境界的"生态幸福观"。  相似文献   

13.
人事管理是一种追求价值实现的活动。传统人事管理的生成背景及其基本模式导致其存在明显的价值缺失。本文立足于管理的本体追问,从管理的内在性出发,分析了传统人事管理在思维、理念、工作中心与基本原则等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而提出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式"的话语已成为哲学表达的"流行语",这自然也体现在近几年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然而我们最应该借鉴的是海德格尔哲学所由以建制的个体性精神.在生存论维度中确立马克思哲学的个体性原则,并不是关于个体的知识性表述,也不是关于个体的心理性描述,而是揭示马克思哲学应如何对个体发挥功能性作用.它的理想方式不是仅仅获得由外而至的普遍性知识,而是由内而发的启蒙与觉醒.只有在个体性原则上,中西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即不是逻辑意义上谁能包容谁,话语上谁能解释谁,而是随人生境遇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性原则上的沟通是一种"不在场"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杨晓波 《理论月刊》2012,(10):77-80
上世纪末汉语诗界"字思维"大讨论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将"字思维"等同于"字象",理解过于狭隘;二是割裂了"汉字思维"与"汉语思维";三是夸大了汉字表意性在诗歌中的作用。故本文认为"字思维"是一种以单音节汉字为基本单位,音、义、形三者在意合建构机制下相联系、相制约的诗性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诗歌的形式、内容与风格。而这种"字思维"随着汉语的欧化与白化,在新诗中已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16.
张博 《求索》2014,(9):75-79
海德格尔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西方哲学的重大转折有着密切的联系.海德格尔以自己批判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世界中,“形而上学”已经是存在者的真理的象征,并从“意识”的逻辑演绎转向对“此在”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的分析.海德格尔以“生存论的存在论”作为批判的出发点,基于对存在的追问,进而从近代本质主义的形而上学进行深度的探索,从而探寻了拯救“时代精神状况”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解放思想:与“运动思维”诀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领导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成为近年舆论热点。一如上世纪70年代末的"解放思想",今天,它也可以从多种角度予以解读。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意味着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例如,执政党就应彻底与"运动式"的思维方式说再见。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在本体论层面对现代性问题展开批判和超越活动的三个主要人物之一,他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体现了横向超越的思维方式和稳健的风格。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既有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元批判,又有对科学技术、控制论思维方式和虚无主义的具体批判。  相似文献   

19.
"初期象征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第一个初具流派思潮性质的诗歌潮流。象征主义对诗歌"暗示"的要求,使初期象征派诗人将诗歌的音乐美与绘画美看成一种超越形式文法的组织法则,一种利用语言技艺来营造诗质的手法,体现了诗歌艺术本体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庄子》作者喜欢寓论说于讲述之中,其言说艺术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这种言说艺术与作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庄子既洞达原始神话思维的根本精神,又汲取文明时代理性智慧的养料,把认识和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熔铸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其言说艺术产生的触媒。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言说的方式,使《庄子》具有更丰富的审美趣味,从而产生更为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