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公平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问题.实现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是改变我国目前教育现状,强化国家要通过基础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的国家意志,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教育公平,把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问题提高到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使整个社会和教育界都重视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教育公平发展体制,对我国尽快实现教育发展公平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怎样使领导干部的“三讲”教育向党员队伍中渗透,这既是巩固“三讲”教育成果,营造党的队伍内部监督氛围的需要,也是对广大党员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是通过抓党员的基础教育——先进性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讲授传统国学为主要内容的全日制私塾“经典教育”,受到一些家长的认可和追捧。家长缘何带着孩子逃离学校基础教育,回归私塾?  相似文献   

4.
教育乃国之大计。在统一教育管理体制与政策制度框架下受经济基础与发展水平影响,中国县域基础教育结构呈现出复杂的区域性特征。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远离市场中心,地方政府财力薄弱,无力支持公立教育发展,又在教育经费支出压力下引进和支持私立学校,使得普通农民的教育需求无法被公立教育回应和承接,只能竭尽所能进入私立学校,呈现出一种公私失衡的教育格局。这导致家庭收入水平和阶层分化被县域教育结构隐形放大,教育事业的公共性和民生性被严重削弱。东部地区靠近市场中心,城乡经济一体化趋势显著,地方政府财力充沛,公立教育质量有保障,私立学校也发展良好。但普通农民家庭在充分的市场参与中易形成阶层分化并被卷入激烈的教育竞争,导致他们只能不断在教育市场中购买教育服务,这形塑了公私相对均衡,同时又具有高竞争、高投入特征的县域教育格局。县域基础教育的东西差异,不仅展示了教育实践的复杂性,而且为国家制定教育均衡政策提供了认识框架,为社会变迁期教育问题的具体分析和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由来已久,体现在城乡、区域、校际及群体等方面,从我国教育政策方面的因素来说,这主要与国家现行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教育资源城市偏向性等因素有关.为此,政府教育政策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重大调整:更新理念;创新机制;科学评估;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出现阶梯性差距,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加剧,加之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流动人口的产生,致使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目前实行的以县级政府为主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体制,已经不能保障有限的资源在不同区域、城乡、不同学校及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为了防止问题恶化,必须改变目前这种配置机制,提高政府配置层级,实施弱势补偿制度,充分发挥中央、省级政府和基层政府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苗翠环  王振国 《前沿》2009,(13):124-126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研究。透过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我国的基础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的一些方面,已经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异化。异化的原因有很多:教育选拔评价机制的片面化、教育目标的单一化以及教师不健全的人格等,要改变教育的异化现象,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考试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8.
朴美玉 《人民论坛》2012,(23):236-238
来华留学教育是国际交流的组成部分,留学生和各种身份的中国人都是语言环境建设的参与者,他们选择的交流方式是在各种教育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从来华留学教育的实践视角看,中国的国际语言环境始终具有本国语言与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02,(11):20-2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云南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云南所特有的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的省情,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十分不平衡状态:从教育的角度讲,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与全国的发展不平衡。2000年,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3年,只相当于全国1990年的水平、整整落后了10年。二是省内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近几年来稳定在全国第18位,但教育事业主要指标大多排在全国第20位之后。三是省内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边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两基”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边远农村教育不发达,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仍在拉大。五是各民族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个别民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4年。  相似文献   

10.
减灾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界、生产过程及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了解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和一般规律,自觉地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与减灾工作联系起来,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避免引发灾害的因素,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安全生产,当灾害发生时,能够正确处理,尽量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从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巨大发展,男女两性不仅享有法律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实际的受教育机会也日益平等。但是,在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基础教育领域的性别差异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还没有完全实现,而且,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新的问题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出现。本文采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从基础教育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内容以及教育结果三个层次上来讨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力图从教育公正以及性别平等的角度来说明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中,相当数量的女童的受教育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本文建议,要从政府、家庭以及教育系统本身着手消除基础教育体制、观念以及内容上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这一名词创始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规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并正式将“环境教育”名称确定下来。此后,又于1975年10月、1977年10月、1982年5月、1992年6月分别在贝尔格莱德、第比利斯、内罗毕、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国际会议,进一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接受者的接受效果,强化接受者的主体意识是提高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以人为本,但教育接受者主体意识的缺失依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推进,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也不断走向深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对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事业单位领域,围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等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剖析了改革取得的成就,并重点分析了各地改革实践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期为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见 《求索》2011,(8):169-171
环境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和促成其具有保护环境行为的重要教育领域,但是中国的环境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实现环境教育的立法无疑是克服目前环境教育缺陷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环境教育有很强的立法迫切性,同时以国外良好的环境教育发展实践和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法治来看,环境教育立法也存在较现实的可行性。我国未来的环境教育立法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完善的环境教育法律制度,实现环境教育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铁  程润华 《公安教育》2000,(2):21-22,16
在人类教育史上,教育是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及环境育人等各种形式实施的。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环境教育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育人方式。 早在我国春秋时代,荀子在《劝学》篇中就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蓬是一种干不直多枝叉的植物,涅是一种可做黑色染料的石子。这里荀子用蓬与麻、白沙与黑石的关系说明:要做个有学问的高尚的人,必须选择好的居住环境,必须与正直的人交朋友。 环境教…  相似文献   

17.
印卫东  郑大俊 《前沿》2010,(1):114-117
卢卡斯教授的环境教育模式分为"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以及"为了环境的教育",其中,"为了环境的教育"是较为重要却在各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为了环境的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失衡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卫 《前沿》2008,18(3):51-56
世纪之交,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仍在不断地加大,不同群体之间接受教育的机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速度缓慢,水平滞后,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对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志东 《前沿》2002,(4):29-31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 ,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环境的忧患意识 ,能否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事关本世纪我国能否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本文试就高等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根本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本文介绍了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从我州的现实情况出发,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