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这些年,我们对和尚似乎太不公平了,许多不相干的事,居然都会跟小僧老衲们扯对上号,使其蒙受委屈。你看“做天和尚撞天钟”——懒与混的代名词。明明是自己懒,却拉上和尚来替代。“三个和尚没水吃”——吃“大锅饭”的形象化。明明是自己吃“大锅饭”却不敢正视,就把和尚推出去作为“挡箭牌”。“拆庙减和尚”——机构改革的设想。明明是自己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但不去触动,借和尚来“纸上谈兵”,空喊一通。  相似文献   

2.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话,谓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灵山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观念,明确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大胆培养、选拔了一大批乡土拔尖人才,使这些活跃在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大胆创业,勇于带富,使灵山大地呈现出一派英才辈出、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树新观念本地和尚能念真经“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世人的眼里,农村人才不是科班出身,是“边才”、“土八路”,没什么真本事,挑不了“大梁”。但灵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却有迥然不同的认识。县委书记刘海说:“乡土人才是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即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同时,也有“十根筷子折不断”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我们能否从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故事中,找到一种统一的思路和方法,用以解决经济效率低,以及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呢? “人多误事或坏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表明人多往往误事或坏事。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我国和尚烧戒起源我们在电影、电视上见到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点伤疤,这叫烧戒。佛家称之为“焦”,俗称烧香疤。凡愿遁入空门的人,剃度之后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他们从不烧戒,不受这种皮肉之苦。那么,在我国和尚为什么要烧...  相似文献   

6.
保山 《民主与法制》2007,(2S):17-19
近期,重庆.成都等地出现了一批假冒的少林寺“和尚”,他们在街头频频行骗,野蛮围攻群众,甚至暴力袭击警察,严重损害了少林寺的形象。其实近年来,少林寺已频频遭遇假和尚之痛,少林寺甚至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打假办”,但仍无法彻底遏制假冒之势。假冒者如何行骗江湖?少林寺又面临怎样的困境?本刊特刊发相关报道,揭开这些谜底。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日《湖南日报·洞庭》刊载徐泰来同志《奉天玉和尚可能是明朝遗臣》一文,我读了以后,认为其立论的根据不能确立。 一、《中兴夹山祖庭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铭》开头有“师于大清壬辰年六月受石邑魏侯请书,领徒开山”之语。铭文中并未指明和尚是由魏侯从石门以外的地方请来的,而徐文却说“那个请他来石门的魏侯”。其实,我们可以更恰当地理解为就地而  相似文献   

8.
高校培养的尖端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加强校企间人才流动的博士后工作站制度日益受到企业青睐。然而,如何让外来的和尚念好本地的经,真正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却也是不少企业颇费心思的问题。2000年11月,海南省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罗牛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国家人  相似文献   

9.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扛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跟“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是我国民间两条相映成趣的谚语。同样是三个人组成的集体,由于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也大有径庭。三个和尚各念一本经,结合得十分蹩脚,整体效应发挥不了,落得大家都没  相似文献   

10.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辨申泰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曾经调戏静修忘的小尼姑。其理由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颇为理直气壮。阿0调戏小尼姑是失败之后的发泄,还是青春的冲动,姑且不说,但他拧摸小尼姑的理由──“和尚动了”,却可算是一句“高论”。这里大胆离开...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析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妙趣横生。现辑录几则,以飨读者:传说,康熙求才若渴,一旦发现,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此联析“岩”、“枯”、“柴”三字而成,文字连贯。不料,和尚随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康熙一听,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对得无懈可击,心中十分高兴,便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12.
孙晓兵 《当代广西》2009,(10):19-19
明代思想教育家刘元卿曾经写过一则“丢了自己”的寓言,说是一个押解犯罪和尚的差人夜宿旅店,和尚买酒把差人灌醉,剃光他的头,换了他的衣服。然后逃之天天。差人酒醒后找不到和尚,看看身上的袈裟,摸摸剃光的头发,惊异地说:“和尚倒在,我到哪儿去了?”此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3.
桥啊桥……     
和承建“黄河第一桥”的德国洋行相比,和设计外白渡桥的英国公司相比,我们的开发商究竟缺少什么呢?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良心;缺少的不是承诺,而是诚信;缺少的不是“好经”,而是能把经念好的和尚!  相似文献   

14.
凌河 《同舟共进》2011,(9):33-33
这是一个“听不懂”——上世纪70年代,埃德加·斯诺采访我们的领袖。领袖一言“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斯诺怎么也听不懂,翻不出来,以至于后来斯诺公布的英文文本,这句话竟翻成了“一个僧人打着破伞走向远方”……  相似文献   

15.
拙公禅派由越南闽籍侨僧拙公和尚创立,其法脉从17世纪中叶的拙公和尚起至19世纪中叶的精金、通荣止,共传承了10代,绵延近200年。其中第一、二代祖师拙公和尚和明行禅师皆系中国人,从第三代以后,主要是越南禅师发挥作用,标志着中国临济禅宗开始朝着越南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越南的国情教情。该禅派的思想主要以其开山祖师拙公和尚的禅学思想即“三教融合”、“禅净双运”和“心即是佛”为主,而且还吸收了中国晚唐沩仰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据说有一位美国企业家对我们的评价是:纯粹从个人而言,华人对财富几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创造能力。所以,世界级的富翁中,华人富翁不乏其人。但是从企业而言,华人对组织的运作缺乏足够的热情与能力,所以世界级企业里就鲜有华人办的企业。 外国企业家对我们的这番评价说白了就是中国人凭个人聪明和勤奋发财的本事大,依靠组织运作整个企业而发财的本事小。这个评价是“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条虫”的变种,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翻版,是骂我们不会合作。  相似文献   

17.
趣味概念     
◎和尚与创新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这样解释几种创新的含义:时事报机制创新:三个和尚挑水吃,为保证公平,实行接力赛,每人挑一段,谁也闲不着。这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老和尚引进竞争机制,立下庙规:三个小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相反,就只能吃白饭。因时事报告69此,三个和尚挑水效率很高。这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天天要挑水,三个和尚嫌太累,于是想出一个办法,把山上竹子砍下来,掏空后连成管子,把泉水引过来。这叫“技术创新”。厉教授认为,三种创新在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综合运用,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满足于“老办法”、“老手段”、“老经验”,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要善于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工作。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把上级指示变成本地单位实际行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不能对上级指示简单地照搬照抄,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凡事先看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到了灭法国边境.观音菩萨变成了一个老太太,牵着个小孩子来见他们,并告知:“前方的灭法国国王因前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造孽。两年前许下一个大愿,要杀死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了9996个无名和尚,只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好做圆满哩。”后来的电视剧《西游记》改编非常成功,变成了国王在梦中看到和尚诽谤了他,梦醒了发誓要杀一万个和尚。暂不提和尚为何得罪了国王,只来分析观音菩萨的话。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三塔林:风穴寺塔林风穴寺塔林位于汝洲市东北九公里的风穴寺附近,是历代风穴寺僧的坟莹群体。“塔”是印度古语“塔婆”(音译)的简称,意为“坟墓”。寺院德高望重的和尚圆寂后,把骨灰葬入地宫,上面建塔,以示纪念。风穴寺原有和尚墓塔15座,按时代划分计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