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载,重庆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梁晓琦受贿达1589万元,被判处死缓。他落马后表示:"在房地产规划、开发领域中存在的‘潜规则’让我感到害怕。我很清楚按那种搞法早晚会出事。"连贪官都害怕的"潜规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潜规则"?这里边的水到底有多深?据了解,一些房地产投资商有着一整套相当讲究的行贿手法,他们已将行贿程式化了,甚至专业化"、科学化"了。如此高超的行贿手法,再加上形同虚设的监管,官员怎能不下水?  相似文献   

2.
<正>郭文亮在6月20日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潜规则是官场腐败的催化剂,是官员腐败的护身符。官场潜规则花样繁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灵活变通"。现实生活中,某些官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非但不去严格遵守规则,反而绞尽脑汁、用心琢磨怎么任意解释规则、"灵活变通"规则,使其为己所用,又不会被发现违规。二是"打擦边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官员的受贿案件中,通常不是官员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妻子、儿女等直系亲属,情人、同学或老乡等特定关系人,往往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台前幕后的贪腐"亲友团"。不少案件有前妻参与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江伟透露,在一些贪腐案件中,实际掌握财产的,多是官员的直系亲属,他们中一部分人成为受  相似文献   

4.
官场里的规则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明规则和潜规则。明的是党纪国法,要求人人遵守却总有人试图去破坏它;暗的是约定俗成摆不上桌面的“陋规”,要求人人戒除它却往往如蛛丝般捋也捋不掉。做官如做人,只能守一套规则。先哲有言:“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所以,要做一个好官,你就不可能八面玲珑,守住了明规则,必然要打破潜规则;遵守了潜规则,则势必要败坏明规则,二者不能兼顾。说穿了,潜规则就是一种腐败势力,古今皆然,这种潜规则有时甚至超过了明规则。如“不识时务”的县委书记夏一松,初来乍到,当地官员就按照当地官场的潜规则纷纷登门送礼,可夏一松只守明规则,竟将收到的60万礼金如数上缴,这就破坏了当地的潜规则,即使他是县里的“最高长官”仍然被潜规则挤得立不住脚,最后孤独地离开了;还有乡党委书记李昌平,本来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早已成为一些地方基层干部营造大好局面、捞取政绩的惯用手法,可李昌平偏要捅破窗户纸“实话实说”,向国务院上书疾呼“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所谓“三农问题”,从而打破了一些基层干部遵守的潜规则,按明规则说语办事的李昌平最后也不得不远走他乡……看来,潜规则的力量在一些地方是很大的,反腐败不能不破潜规则。——编者  相似文献   

5.
官场潜规则是指官场中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互动博弈中自发生成,隐匿在正式规定下一些不成文但又被广泛认可,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的内部规则,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和消极的组织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官场潜规则的盛行主要是官员自身利益驱动、正式制度的缺陷和积极行政文化的缺失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潜规则"成了社会流行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规章制度成了摆设,"潜规则"却大行其道。建设法治社会首先要清除"潜规则"存在的土壤,政府和公众普遍信法、守法,养成按规则想问题、做事情的良好习惯,形成依法办事的氛围。所以,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打牢法治的基础,应是依法治国的重中之重。首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讲规矩,就有投机分子钻空子,治理往往就会失序。在利益面前,人人都有可能去钻规矩的空子。特别是信息化时代,新事  相似文献   

7.
目前,政府官员参加商业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出席企业的新产品发布会、庆典、展示会、洽谈会、揭幕式、首发式等商业活动,一般都有出场费可拿,这是"潜规则",或者说是公开的秘密。(2008年第26期《瞭望》)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速增效,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4,(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指导县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时,再次强调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他说:"要坚持清正严明,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很尖锐也很敏感的问题,那就是党内的"潜规则"。在我们党内、政府内、机关内、单位内,确实存在着很多的"潜规则"。精通和利用这些"潜规则"的人,经常会得到赏识和重用。不懂或不遵守这些"潜规则"的人,往往到处碰壁,受压遇冷。什么叫"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潜藏在社会角落的规则。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岳凤文 《党课》2008,(1):69-72
在我国,由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赋予了一些官员神秘色彩,致使长期以来公众的知情权在官员的隐私权面前显得无足轻重。比如,官员的个人和家庭电话、简历、财产、婚姻状况、社会关系等几乎成了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对普通百姓来说,得到这样的信息简直是一种奢望。而官场潜规则也把官员隐私纳入一定“密级”加以保护,公开的报道中也很少有涉及官员个人信息的。即使是在换届选举时,也只是把官员的简历简略地对外公布,更多的详细情况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相似文献   

10.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顽痼疾:是官员堕落的催化剂;是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官场潜规则的存在和盛行已经严重侵蚀了党的执政能力,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根除官场潜规则。作者在分析官场潜规则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根除官场潜规则的对策。“破网”、“亮权”、“治软”、“建制”的建议对根除官场潜规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官场本应成为为党分忧场、为国干事场、为民谋利场,而不是成为不法商人、心怀觊觎者的"猎场"。然而,在政治生态恶化的地方,一些官员往往先成为别人"围猎"的对象,最终束手就擒,被人牵着鼻子走。凡官员都有一定权力和资源,这恰是一些升官发财者需要借用  相似文献   

12.
正要以超常规方式选拔三种人才,即"逆淘汰"出局者和被潜规则"冷藏"者,体制外的成功人士、优秀分子,尚未被"潜规则"污染的人才。清乾隆登基后,见官员大都涉腐,遂接受"开科取仕,引进清流"的建议,官场生态有所改善。今天,我们选人也需要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限制,以超常规的方式引进"清流"。  相似文献   

13.
破解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痼疾,官员堕落的催化剂,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其表现为官场的"网络症",纪检部门的"软弱症",制度建设上的"紊乱症".破解官场潜规则要"破网",形成正常的干部关系;要亮权,做到"阳光行政","透明用权";要治软,排除干扰,惩治腐败;要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弥补显规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地方党代表选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选举会议"代表的选举.第二是党代表的提名和正式选举.但在一些地方,"选举会议"代表的选举基本上是按照"潜规则"进行,党代表的提名和正式选举虽然主要是按"显规则"进行,但"潜规则"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潜规则"的存在有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但"潜规则"的存在表明:一些地方党组织与现代执政党的要求还有距离.在推进党内民主的进程上,与广大党员的要求尚不一致,在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方面还需努力."潜规则"存在和运行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损害了党章和党内选举条例的权威性,挫伤了广大党员积极性和信任感,又延误了推进党内民主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安监总局官员在广西桂平调查桂平市"3·11"水上交通事故时,当地官员在汇报中多次出现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警方第一时间控制船主等,国家安监总局官员赵瑞华对此问道:第一时间是几点几分,当地官员无言以对。"第一时间"何人发明?不得而知。"第一时间"出自何处?无从查找。"第一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间?没人能说清。然而,这来历不明、不清不楚的"第一时间",恰恰救了一些人的"驾",发挥了妙不可言的作用。其一,"第一时间"是混淆概念的"时间"。"第一时间"究竟是几点几分?可谓模棱两可。然而,有了"第一"二字,就把时间概念给混淆,不论领导何时驾临事故现场,只要有"第一"二字,就可以给人以最早、最快的感觉。其二,"第一时间"是糊弄公众的"时间"。说白了,"第一时间"不过是糊弄公众的文字游戏,"领导第一时间赶  相似文献   

16.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4,(16):18-21
有些心虚官员,在反腐大势下,有向组织坦白贪腐的,有向老婆坦白生活作风问题的,而与行政机关等接触较多的人,则明显感受过去一些容易吃拿卡要的部门,变得收敛,过去的一些潜规则行不通了。  相似文献   

17.
近期,不少媒体相继报道了一些地方官员"大接访"活动的正面效应,如突出强调了此举的积极作用,说官员们如何如何辛苦,处理了多少群众问题,群众是怎样地深受感动等等。然而,有识之士在看到这些报道时,心情异常沉重,认为官员"大接访"不值得推崇。主要理由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说:休息之于工作,就像眼睑之于眼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节假日更成了一些企业让员工加班加点的"黄金机会"。不休年假、无法休年假,甚至没有年假……休假权,在一些用人单位有意无意地被束之高阁。职工带薪休假规定往往会打折扣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平均不超过44小时,我国劳动法明确了这样的工作制度,此外还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但是在目前,有相当一批劳动者处在超时劳动的状态,"加班加点"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潜规则",而担忧"薪水打折"则是阻碍一些人休假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李金华,这个近年来国人关注较多的名字,对老百姓来说。是希望的象征,而对于一些不喜欢他的官员来说,他是“潜规则”的破坏者。 对于主政国家审计署6年的李金华来说,每年6、7月间向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是例行的规定动作。 但他所开列出的那些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却如同定时引爆的炸弹,掀起逐年升级的审计风暴,让中国公众期待、振奋、警醒,也让一些官员畏惧。  相似文献   

20.
(一)潜规则是一种不讲原则、不讲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台面,但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却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规则。潜规则五花八门,有深有浅,无处不在。在所有潜规则中,我们首先要反对的是官场潜规则,因为它影响最坏,危害最大,严重妨碍了我们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