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 3月刘少奇《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是有关“实事求是”问题的重要之作 ,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实事求是”的问题上 ,刘少奇和毛泽东各有其独特贡献。如果说 ,毛泽东是中共领导层中较早使用“思想路线”、“工作方法”等概念的人 ,那么 ,刘少奇则是先于毛泽东而较早使用“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等概念的人。如果说 ,毛泽东是最先对“实事求是”进行全新解释的人 ,那么 ,刘少奇则是先毛泽东而使用“实事求是”这一概念的人。如果说 ,毛泽东最初对“实事求是”概念的使用 ,基本沿用古义 ,那么 ,刘少奇则一开始就是从哲学高度、思想方法角度来使用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2.
略谈60年代初期坚持实事求是的刘少奇唐根华曾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者之一的刘少奇,在60年代前后协助毛泽东主持中央一线工作时,非常注重在全党倡导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本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光辉典范。下基层调查:身体力行刘少奇历来认为,为了有效地...  相似文献   

3.
<正>刘少奇是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任委员长和第二任国家主席。他倡导民主,尊重法制,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少奇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亲自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为司法机关严格执法,贯彻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4.
《湘潮》2021,(6)
正今年是刘少奇同志回湖南农村调查60周年。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追思60年前刘少奇同志回湖南农村的调查,缅怀刘少奇同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朽功勋,学习弘扬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心系人民的民本情怀,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志强 《湘潮》2004,(6):14-19
“文化大革命”中的刘少奇一案,是这场动乱中牵涉面最宽,受害人职务最高,株连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后果最为严重的案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在平反刘少奇冤案的过程中,邓小平作过许多重要指示,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崇高品德和宏伟气魄。  相似文献   

6.
实事求是的典范——刘少奇——陈绍畴同志访谈录本刊记者木木今年是刘少奇同志诞辰百年,为了向读者介绍、宣传少奇同志,8月30日,本刊记者拜访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绍畴同志。他原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副组长,从事刘少奇研究已达16年,是全国闻名的专...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领导理论。学习和研究刘少奇领导思想,对于新时期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培养新世纪领导人才,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领导原则论。刘少奇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领导干部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又是党性的第一个标准。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态度,才能做好领导工作,取得事业的成功。他说:“在工作上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汤家玉 《党史博览》2018,(2):20-23,25
正1932年冬,刘少奇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等重要职务。这之前,由于一直负责白区工作,刘少奇没有苏区工作经验。在巨大的考验面前,刘少奇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在领导根据地建设方面进行的三大创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这样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一生中,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1961年7月18日一8月10日,63岁高龄的刘少奇同志在黑龙江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工作,就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一系列问题及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在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刘少奇坚持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他的躬行实践的言行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同时,刘少奇当年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不辞劳苦调查研究的行动,对于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也仍有着实际的教育意义。刘少奇在黑龙江调查期间,先后听取了黑龙江省、伊春市、鹤岗市…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任国家主席期间,经历过无数突如其来的难办事情需要他应对解决,比如书写或张贴在公众场合的各种标语。面对这种大庭广众之下引人注目而十分棘手甚至可能带来很大不良影响的问题时,刘少奇总是以实事求是、向人民负责的态度,冷静思考,坦然处之。从这一点看,一代伟人的不凡风范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基本方面。建国之后,刘少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于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观点。1、在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上,认为应实行国有经济为领导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61年5月3日晚,刘少奇回到他阔glJ36年的故乡宁乡县花明楼公社炭子冲大队。到家的第二天,就打听他的四位朋友。他们是:王升平、成敬常、黄端生、齐海湘。这四位都是普普通通的种田人,却与共和国主席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老朋友成了"五风"干部。刘少奇实事求是,对王升平既批评教育,又积极引导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回乡度暑假。刘正山是刘少奇大哥的孙子。离京前,他去中南海看望叙爷爷刘少奇。刘少奇交代刘正山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通讯员,经常向他反映农村里的情况。毛泽东、刘少奇这一代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从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刘少奇就成为这场政治运动中首当其冲的斗争对象,基本上失去了所有发言权.特别是进入8月,毛泽东在北京接见红卫兵以后,刘少奇面对党内外不断掀起的口诛笔伐批判浪潮,头戴“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制定者”“帽子”的他几乎到了百口难辩的艰难地步.尽管处境日甚一日的艰难,但刘少奇面对险恶困境却始终没有气馁.1967年4月和7月,刘少奇曾有过两次公开的书面“答辩”.这应该是刘少奇两次绝无仅有的最后申辩,也是他生命进入倒计时之前对如潮诬陷所作的最后抗争.今天记得刘少奇这两次“答辩”的人可能不多了,重读当年红卫兵小报上的“反扑文章”,感到刘少奇不惧死亡、实事求是的精神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与中共八大政治路线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6年八大召开前后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急躁冒进转向实事求是的过程 ,最终全党经过调查研究 ,制定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刘少奇在制定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的八大路线方面 ,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袁既是艰苦奋斗尧勤俭节约尧实事求是尧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的倡导者尧践行者袁更是低调做人尧自立诚实尧清廉朴实等良好家风的树立者尧教导者遥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袁而且对家人后代也严格要求袁不讲特殊袁不许搞特殊遥本文记述的就是一位保健医生眼中对刘少奇的近距离观察噎噎  相似文献   

17.
1962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针对当时党内有些同志存在着“弄虚作假,瞒上欺下”的不良作风,及时提出:“必须在党员中间,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今天,重温刘少奇的这些论述,对于进一步端正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路线,树立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表现,是无产阶级党性的具体体现, 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起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建国以后,刘少奇在为党务、政务、国务奔波忙碌、日理万机之时,还率先垂范深入实际,多次回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带头实践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艰辛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作出了贡献。1961年党中央为解决“大跃进”以来的严重问题,力倡实事求是之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刘少…  相似文献   

19.
孟红 《福建党史月刊》2008,(11):24-24,25
刘少奇在对待家乡湖南省的一些人民信访时,能够始终本着实事求是、向人民负责的态度严于律己,不循私情,坚持原则,一视同仁;高度重视、极端负责、慎重决策、果断处理。这一点,难能可贵,愈显其品德之高尚。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主要有巩固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稳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尊重经济规律、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全面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积极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等内容。其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根本刊益。刘少奇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经济思想与列宁经济思想之间的中间环节.是马列主义经济思想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