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对扫盲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以来,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1991年和1992年全国脱盲人数均达500多万人。但是我国目前15周岁以上的文盲仍有1.8亿人,要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国家教委希望新闻宣传单位注意加强对扫盲工作的宣传。 一、宣传扫除文盲工作的重要意义。国际社会历来把成人识字率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要摆脱贫穷落后,首先要扫除文盲。有人说:“现在集中…  相似文献   

2.
一中央苏区全盛时期(1930年8月—1931年底)拥有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面积。革命暴动之前,苏区广大工农群众处于受剥削压迫奴役的地位,毫无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国民党统治时期,全国文盲数目占全国人口80%以上,而闽西的文盲竟达总人口的90%。闽西民谣唱道:“斗  相似文献   

3.
孟祥才 《新长征》2007,(3):64-64
1958年7月下旬,我正在老屯村家中度暑假,每天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有一天刚吃过早饭,大队长找到我说:“今天上午公社召开扫盲誓师大会,你就不要下地干活了,带几个学生去开会,回来咱们商量怎么扫盲。”当时我这个高二的学生在全村是最高学历,参加扫除文盲的活动是责无旁贷。于是我急忙找了四、五个中学生,一起赶到5里之外的公社驻地付庄。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07,(5)
1958年7月下旬,我正在老屯村家中度暑假,每天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有一天刚吃过早饭,大队长找到我说:"今天上午公社召开扫盲誓师大会,你就不要下地干活了,带几个学生去开会,回来咱们商量怎么扫盲。"当时我这个高二的学生在全村是最高学历,参加扫除文盲的活动是责无旁贷。于是我急忙找了四、五个中学生,一起赶到5里之外的公社驻地付庄。  相似文献   

5.
妇女文盲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贫穷、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等,要扫除妇女文盲,应采取相应对策,使妇女真正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从而使妇女尽快脱盲,参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国初期,党领导了旨在提高农民识字能力的扫盲运动。这个运动伴随着“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两次高潮。在农村扫盲运动中,采用了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成功地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改变了农民不识字的现状。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扫盲工作,自1979年恢复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多次受到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表扬和嘉奖。 当前,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对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也有这个愿望,也有经济条件。各级政府正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扫盲工作步伐。新闻宣传单位要注意对扫盲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报道,并配合今年 10月底召开的全国扫盲与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再一次掀起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热潮,力争到2000年高标准完成全国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加强对扫盲工作的宣传  相似文献   

8.
宋洁 《党史文苑》2006,(6):20-21
新中国建国初期,党领导了旨在提高农民识字能力的扫盲运动.这个运动伴随着"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两次高潮.在农村扫盲运动中,采用了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成功地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改变了农民不识字的现状.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9.
林木 《党史博览》2009,(2):F0003-F0003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这场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初开始,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扫盲工作的基本形势 旧中国文化教育十分落后,人口中文盲率在80%以上,有些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文育率高达9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曾多次发布扫盲的指示和决定,不断推进扫盲工作,先后三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扫盲热潮。从解放初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出现了第一次扫盲热潮,1956年和1957年的年脱盲数都超过700万。1958年的浮夸风严重干扰了扫盲工作,经济困难时期扫盲工作基本停顿,到了“文革”时期,扫盲工作几乎完全停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从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教育、文化基础建设放在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扫除文盲、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水平,成为海淀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18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实现了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正向教育强国迈进。70年沧桑巨变,当时光回溯到70年前,在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新中国又是如何通过扫盲运动,建立起文化自信和建设激情的?  相似文献   

13.
<正>"太阳升起,红光满天,文盲睁呀睁开了眼……"20世纪50年代,无数人唱着这首广为流传的《扫盲歌》,加入了扫盲大军。1949年,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扫盲新中国成立不久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一场个轰亟轰待烈解烈决的的扫难除题文。盲运动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时,总人口为5.5亿,其中80%以上为文盲,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在中共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领导下,北京市的扫盲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北京市广大人民群众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入到扫盲运动的过程中。在市政府及有关单位的领导、配合下,北京在1952年、1956年和1958年先后掀起三次扫盲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正>扫盲运动有如星火燎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为了把更多的迫切要求学文化的人组织起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被创造出来:工厂的"车间学校",煤矿的"坑口学习小组",运输队的"火车队学习小组",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等等。"以民教民,能者为师";"教师条件很平常,识字就能教文盲";"扫除文盲人人有责,教人识字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亲教  相似文献   

16.
华北局并各中央局、分局并转各省、市委:(一)中央同意华北扫盲委员会关于华北扫盲工作会议的报告。现将此项报告转发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7.
鲍伯丰  王同起 《世纪桥》2007,(11):43-43,45
民主革命时期苏区农民扫盲教育具有以下特点:扫盲教育与军事教育、政治教育、生产技术教育相结合;在扫盲中重视妇女教育;扫盲运动的形式灵活多样。苏区农民扫盲教育,对于今天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进行农民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吴珏 《湘潮》2007,(12)
1949年初秋,一封紧急密信送到黑龙江省宁安县某村长手上。村长不识字,连夜挨家敲门找人来读,可村里识字的人太少了,更别说是读信了。终于,村长找到了一个号称"秀才"的村民,"秀才"看完信,很快就逃跑了。原来,这是一封"追凶密信",信中让村长监控的疑犯正是"秀才"本人。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全国5.5亿人口中有4亿多都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一个根本问题。扫盲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全国扫盲运动出现了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北京人l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据1949年统计.职工80%以上是文盲.农民90%以上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劳动人民等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参与业余文化学习.在1952年、1956年、1958年分别掀起了三次群众性文化学习高潮.到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基本上扫除了文盲。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北京市又出现了一些青壮年文盲。为彻底解决文盲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市再次开展了大规模扫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