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其目的是为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协议,因此会议也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但由于各方漫长而激烈的利益博弈,会议以一份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告终。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18日,一渡三折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终于在最后一刻签订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对此,部分欧洲政要诿过于中国.12月18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进程"正在受到中国的阻碍".12月20日,英国气候变化大臣米利班德在<卫报>发表文章,指责中方"劫持"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谈判进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对之进行了义正辞严的反驳.  相似文献   

3.
刘军 《东南亚纵横》2010,(1):108-113
1997年以来,《京都议定书》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一系列的困境。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峰会上,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再一次展开新一轮的气候外交博弈,会议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缺乏法律约束力,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合作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候变化的危害性不断增强,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会议最终并没能够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似乎表明,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仍然任重道远。国际气候合作不单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国家利益博弈和国家实力较量的新舞台。  相似文献   

5.
欧盟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领导能力的弱化,具体表现在欧盟对新一轮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和结果的影响力在下降,并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从领导者沦为旁观者。影响欧盟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领导能力发挥的三个因素是气候变化谈判立场或者政策、谈判策略和欧盟的国际行为体特性。哥本哈根会议后欧盟围绕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但这些努力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9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召开。这是继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气候变化会议,在经过12天“马拉松”谈判后,与会各方在最后时刻达成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坎昆协议》,同时也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这个难题留给了2011年的南非会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议题之一,举世关注。2009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召集各国首脑参加联合国气候变暖协商会。同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框架会议召开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能否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有效合作不仅对中美两国关系和双边利益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深刻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全球利益。为此,本文将致力考察克林顿政府、布什政府以及奥巴马政府在《京都议定书》和后《京都议定书》问题上的决策以及内在影响因素,探讨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绿色新政"以及中美环境共治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联合国气候会议寄望2009年达成历史性协议.1-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在波兰波兹南举行,189个国家的1.1万名代表与会.会议达成一项工作计划,决定于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签署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使人类免受温室气体带来的严重威胁.另外,为帮助那些严重受到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洪水影响的贫穷国家,准备启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基金".会议争议的焦点是:发展中国家坚持沿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明确承诺减少排放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问题近年来逐步升温。7月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气候变化,并就远期大气减排目标达成了共识。今年底,世界主要大气排放国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大国角力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落幕后,围绕如何评价此次会议成果,如何看待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对策,特别是拥有"地球之肺"等自然禀赋优势并集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拉美地区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之间,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问题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于2009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题为"'哥本哈根进程'与拉美国家对策"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正碳排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碳排放机制,各国将面临这一体系国际化的压力。全球碳交易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有望成为后京都时代气候政策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28日欧盟委员会发表《走向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全球协议》,提出以欧盟碳交易体系为基础,建立全球碳市场。第一步争取在2015年建立经合组织碳市场,到2020年再将其扩大到先进发展中国家。2011年的德班会议强调了市场化减排的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利马举行。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COP20)在秘鲁利马召开。通过艰苦的加时谈判,14日各方达成了一份相对平衡的协议草案,将作为国际气候公约于2015年在巴黎签署,并于2020年开始生效。该草案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2015年协议将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初步明确了各方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目标",为2015年巴黎会议前各方尽早提出各自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第19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大会于2013年11月1 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原定于11月22日结束的会议不出意料地再次延期,各方终于11月23日晚打破僵局达成协议 华沙气候大会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尽管会议成果不尽如人意,但为2014年的秘鲁利马会议、2015年的法国巴黎会议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天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07年度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200多名全球各行业的领导者、企业家和环保主义者汇聚一堂,共同关注并商讨如何遏制气候变化以及如何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当今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同一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怀疑论"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怀疑论"由来已久,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后引发空前关注."怀疑论"者成员复杂,也并无统一理论观点,他们或质疑全球变暖的真实性和严重性,或质疑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性及当前应对措施的合理性."怀疑论"升温将使本已步履维艰的全球气候谈判难度进一步增大,但难以逆转国际社会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从另一个角度看,"怀疑论"各种观点的披露也有助于使未来气候变化研究更加谨慎、全面,相关应对措施更加务实和理性.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需要单个国家和地区采取行动,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本文则着重探讨东南亚地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采取的行动,以及加强区域气候合作为达成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协议做出自身的努力,指出东南亚气候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美地位突出、欧盟能力和意愿的下降、三大集团内部分化趋势明显,一些国家开始渲染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所谓"中美共治",但中美两国对共治的态度截然相反,前者拒绝,后者则迎合。在后哥本哈根时代,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重心正从责任安排向落实行动转变,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以兑现国际承诺。  相似文献   

18.
崔宏伟 《欧亚观察》2000,(4):13-15,12
1993年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正式决定。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并提出了入盟标准: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制度,包括法制、多党制、尊重人权、保护少数民族权及多元化社会;在经济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应付欧洲统一大市场竞争压力;在法律上要与欧盟的法律框架一致,遵守欧盟法律的权益和义务。之后,欧盟相继为中东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协议和具体的标准,并定期对候选国的入盟准备进程进行审查评估。中东欧国家以欧盟制度为参照物,完全按照欧盟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标准打造自己,各个国家都先后规划了加入欧盟的一体化战略。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27~29日,笔者应日本户田研究所和塞浦路斯世界对话中心的邀请,参加了在塞浦路斯召开的“西亚安全问题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是由日本户田研究所主办,塞浦路斯世界对话中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阿拉伯和伊斯兰研究中心、丹麦哥本哈根和平研究所、挪威国际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0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太平洋岛国论坛系列会议召开。3-6日,太平洋岛国论坛在南太平洋岛国马绍尔群岛首都马朱罗举行,会议包括第4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和第25届论坛会后对话会。中美等国参加了会后对话会。本届论坛重点关注了气候变化、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以及斐济局势等议题。岛国论坛会后发布了《马朱罗宣言》,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