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绩效评估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分析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入手,综合比较企业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从中得出企业绩效评估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民主行政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以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民在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政府绩效评估有助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但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估已经不能满足吉林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结合吉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新阐释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和功能。一方面,为吉林地方政府有效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另一方面,为完善吉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强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的施政水平,促进区域生态发展、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本文认为,应认真研究并分析地方政府绩效的内涵、绩效评估的主体选择、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指标分值的权重分配与绩效分级等基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5.
政府绩效评估与电子政府契合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府使得政府绩效目标系统的设计更加科学,使得政府绩效测定系统的运作效率更高,使得政府绩效分析系统的判断更准确.以电子政府为基础,构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必须:信息技术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构建电子政府绩效评估系统;设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政府绩效进行科学评估,有助于准确评价政府,强化政府及行政人员自律,提高政府绩效,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我们应该在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由、进步的价值取向指引下,从评估主体、评估的技术和方法、评估的内容、评估的信息反馈和法律保障等方面来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开展的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活动,拓宽了公民参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路径。本文在阐释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路径:强化和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增强公民与政府间公共服务绩效信息的对称性;加快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鼓励和发展独立性和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建立健全评估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安排的现实困境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本质就是以评估来促进政府行为的规范,加强对政府监督,强化政府的责任,提高政府的效率.然而当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遇到了现实困境:政府绩效评估价值扭曲带来制度安排困境,政府绩效评估客体与主体失衡带来制度安排偏差,绩效评估系统内部运行阻滞带来制度安排障碍.消解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安排困境,从价值层面必须考虑社会公平、宽容合作;从运作体系必须考虑目标系统、比较系统、测定系统的制度安排要符合系统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9.
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依据。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不成熟,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推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化,是当务之急。本文以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为依据,分析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困境,并由此着重从制度建设,民主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是政府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行政府绩效管理是各国政府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方面主要问题在于制度保障方面缺失,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绩效管理:第一、通过立法以提供制度保障;第二、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要求评估主体多元化,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实行正确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与绩效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寅德  吴妤 《行政与法》2007,5(3):25-27
在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的影响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对政府管理绩效评价做了积极的探索,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组织的绩效,但其实践的结果却令人困惑,也由此引发了对“西方的绩效评估是否适用于中国”的争议。本文从绩效评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绩效文化所蕴涵的基本理念以及绩效评估与绩效文化的关系,主张通过绩效文化的构建来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并就如何培养我国的绩效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分析了广西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现状,从观念、指标体系的设置、公众参与、结果运用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分析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从中多方面得出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林琳 《行政与法》2006,(10):25-27
政府绩效评估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它对于改善政府管理及服务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政府颁布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标志着政府绩效评估法制化的开端。政府绩效评估法制化成为世界的新趋势。我国当前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当进行政府绩效立法引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从产业政策、高效政府、激励约束兼容机制、政府预算投入、税收优惠、创新人才、政府采购比例、科技专门管理、赋予社会评估机构法律约束力等方面进行引导,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政府绩效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前沿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难题之一。行政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随着世界范围内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行政绩效评估已被各国所采纳,我国政府也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本文阐明了行政绩效评估的科学内涵和行政绩效评估在政府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由于改革的局限性,我国应用这种管理工具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缺失与指标体系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着价值缺失和指标体系不合理的缺陷,即:公共服务、公共责任、公正公平的价值缺失;通用指标体系的框架尚未完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标设置与政府绩效评估价值"接口"缺失、指标设置缺乏比较充分的理论支持、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的政府绩效评估价值重置和指标筛选的主要路径:一是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价值体系;二是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2000年开始,福建省积极探索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现已建立起以"绩效目标、绩效责任、绩效运行、绩效评估、绩效提升"为基本框架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在县级以上政府和部门全面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评估为主要手段,对政府及其机构履行职能、完成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实绩和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政府工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能的理念和方式。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是政府绩效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绩效目标。以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为基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  相似文献   

17.
合法性是任何现代民主政府存续的前提,在合法性受到挑战的现实环境下,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机制,技术和工具,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合法性。其中,"公民参与"引入是顺应了现时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追求。但置于我国,一方面,"公民参与"已如政府评估多半停留在政治"符号化"作用,另一方面,"公民参与"因承载了太多的价值期望而导致价值扭曲。因此,唯有在实践中制度化的落实才能最终使公众真实有效的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手段,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实践。因此,选择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路径,促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健康发展,是我国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的一个战略议题。  相似文献   

19.
评估主体研究是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评估主体是整个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主导因素,对于政府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共识,形成了主导性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但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尤其是需要加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实证研究、比较研究、量化研究以及基础理论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的体系要发挥最优效应,必须致力于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和发挥制度的持续效应。当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有:政府绩效评估价值扭曲带来制度安排困境,政府绩效评估客体与主体失衡带来制度安排偏差,绩效评估系统内部运行阻滞带来制度安排障碍。和谐社会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安排,从价值层面必须考虑社会公平、宽容合作;从运作体系必须考虑目标系统、比较系统、测定系统的制度安排要符合系统之间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