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一生经历颇丰,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他有关。他所参加或组建的政党与团体多达十个以上,如岳王会、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中国共产党、托派等。虽然他与托洛茨基素昧平生,但是,他初闻托洛茨基的主张时,便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当托洛茨基主义接触到现实时,又觉得它是那般不可理解,难以全盘接受。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终于象抛弃其它思想和主义一样,又抛弃了托洛茨基主义。  相似文献   

2.
托洛茨基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然而他的思想理论却对整个苏联甚至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本文通过梳理托洛茨基与斯大林、布哈林等关于中国革命论战的聚焦点,探究其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脉络,力求以客观的态度评价其有关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芳 《湘潮》2011,(4):38-41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中共派遣到国民革命军中的各级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分别转入地下斗争或派赴苏联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党代表的罗汉被派赴苏联学习。留苏期间,他不同程度地卷入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联共(布)党内派别斗争漩涡之中,回国后脱离了党组织,先后成为陈独秀“托派”组织一员和党外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4.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22):65-65
正苏联解体后,有不少俄罗斯学者在回顾和总结苏联的历史教训时,都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俄国这样一个大国在20世纪以前能出普希金、屠格涅夫、果戈理那样世界级的文学泰斗,出门捷列夫、苏斯洛夫那样的科学、军事人才,在十月革命时能出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那样的政治人才,  相似文献   

5.
1988年,苏联最高法院宣布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总部"等案平反,苏联托派问题至此尘埃落定.这一判决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同时引发了中国国内对中国托派问题的关注,近些年纸质媒体和互联网上时有议论.中国托派究竟是怎么回事?笔者根据手中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对中国托派的来龙去脉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被淡忘的托洛茨基提到托洛茨基,或以他为首的“托派”,人们往往是谈虎色变。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在中国共产党1929年10月的《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中,就有托洛茨基反对派“积极地在政治上,组织上,各方面来攻击党,破坏党”的定性,在毛泽东的著名文章《论持久战》中,甚至有“汉奸托派”这样的字眼。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地学习毛泽东的著作,不断深化着反托意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中国舆论宣传的特点,托洛茨基渐渐淡出了普通大众的视野。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他。人们知道十月革命,却不知道正是托洛…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层后,心绪烦乱,对于共产国际所批评的机会主义,百思不得其解,中国革命失败的责任到底在哪里呢?他在惨痛的历史和严酷的现实之间游移、徘徊。读过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后,他便将托洛茨基的理论奉为自己新的信仰,开始其与中国托派长达10多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政治关系。 “托派”界定 中国托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政治概念呢?1991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重新修订《毛泽东选集》,在第一卷中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有这样一段注释:  相似文献   

8.
解说词     
《北京支部生活》2013,(16):25-37
第19集路的博弈1924年1月27日的红场笼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所有饱含热泪的目光都注视着这台灵车,上面,是他们的逝去的领袖列宁。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所有的重要成员几乎悉数到场,只有一位重要人物,由于身体原因正在高加索休养,没有能够为列宁送行。这位没能到场的人物就是苏联党内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列夫·托洛茨基。他通过电报给《真理报》发去一条短文,道出了列宁离世后所有苏联人的心声,他说:工人阶级成了孤儿,党成了孤儿,我们如何前进?我们找得着道路吗,  相似文献   

9.
1924年 1月 21日晚上 6时 50分,列宁因脑溢血引起呼吸器官的麻痹而逝世。由于列宁逝世而留下的权力真空随之带来了激烈的党内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力挫群雄而成为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共产国际新的最高领袖。   斯大林本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们都是著名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卓越活动家,斯大林脱颖而出,奠定他在苏俄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最高领袖地位,经历了三部曲。 第一部曲:击败托洛茨基   如果说,在列宁逝世以前,在与斯大林的较量中,托洛茨基还有获胜可能的话,那么,在列宁逝世以…  相似文献   

10.
苏若群 《红岩春秋》2012,(5):152-156
1988年,苏联最高法院宣布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部”等案平反,苏联托派问题尘埃落定。这一判决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同时引发中国国内对中国托派问题的关注。中国托派究竟是怎么回事?笔者根据目前手中掌握的资料,对其来龙去脉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跟随叶剑英奔赴莫斯科.他怎么也没想到,此后竟开始了长达28年的流放生涯.他的老母亲致信赫鲁晓夫,才使他获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然而,“苏修持务”的罪名,使他再入牢狱,当7年的囚徒生活结束时,他的苏联妻子已长眠于地下整整一年了…….在他90寿辰之际,江泽民总书记特委托夫人王冶平登门为他祝寿.  相似文献   

12.
王凡 《党史博览》2002,(10):43-48
他再次走到典当行时,被苏联安全部门的人抓了起来 1945年5月,陈祖涛完成苏联的10年制学校教育时,正赶上苏联战后推行新的考试制度.毕业考试被称作成年人教育毕业证考试,非常严格.陈祖涛不仅通过了这次考试,拿到了成人教育毕业证,还考上了苏联鲍曼高级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托派"是怎么形成的从历史渊源上看,"中国托派"的形成来自遥远的莫斯科。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上发生了分歧。斯大林主张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并在遭受国民党右派进攻时,要求中共妥协退让;而托洛茨基则"坚决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中  相似文献   

14.
邓志毅 《湘潮》2013,(8):6-7,11
陈独秀是最早公开正视并深刻批判苏联政治体制的人,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当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各国进步人士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无限向往并高唱赞歌时,陈独秀以异乎寻常的洞察力,觉察到苏联的严重错误,并剖析了其错误根源,批判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他的许多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一生复杂多变。许多论者依据他曾参加并领导托派小集团,认定陈独秀是托洛茨基主义者;也有的论者提出新观点,认为陈参与托派活动的前因后果极为复杂,不能轻下断语。参与托派活动的动因一种意见认为,陈独秀基本接受了托洛茨基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自称"渔叟" 叶剑英为何被称为"渔叟"呢?这还与他的一首诗有关.1979年7月11日下午4时,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叶剑英来到颐和园昆明湖垂钓,他发现不远处的藻鉴堂有不少人聚在一起,便问随行的T作人员他们在干什么.当得知是全闰七省市部分画家在聚会切磋画艺时,已经82岁的叶剑英显得十分高兴,便走上前去看望画家们,并与他们一起座谈,还应邀乘兴写下一首诗: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共产国际、苏联党对中国革命的右倾指导.在革命军队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国民革命军看成是革命的军队,并给予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他们拒绝陈独秀提出的武装工农要求,从根本上忽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创建.在土地革命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虽然强调土地革命与统一战线并重,但当农民运动危及到统一战线内封建地主阶级代表的利益时,他们为了保全统一战线,命令中共中央限制农民运动,要求土地革命向统一战线让步.结果既阻止了农民运动,又毁掉了统一战线.在对待国民党右派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对蒋介石一再姑息迁就.当陈独秀准备与蒋介石决战时,他们却命令共产党对蒋介石妥协退让.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们又对汪精卫抱有幻想,将武汉政府当作工农政府.  相似文献   

18.
托洛茨基在批评苏共党内民主严重不足的过程中,围绕党内民主问题有大量理论阐述和思考。他强调,党的领导机关不能代替全党考虑和解决问题,应重视基层党员的民主权利;批评自由是党内民主不可或缺的内容,发扬党内民主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条件;党内民主绝对不是允许派别活动的自由,但要防止派别活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缺失必然带来党的领导干部的蜕化和苏共的变质。托洛茨基对苏共党内生活状况的批评是符合实际的,在如何防止派别活动等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主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原则要求,对斯大林个人集权的认识要比西方学者深刻;他指出党内民主匮乏势必会引起党的蜕化变质,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首次深刻揭示了党内特权阶层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内在联系。托洛茨基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合理主张,由于淹没于苏共当时关于国内外问题的激烈争论、党内权力斗争等复杂政治因素中,再加上他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最终并没有赢得党内广泛支持和引起党内应有重视,反而最终被打成了修正列宁主义的反对派。这样的结果无论对托洛茨基本人还是对苏共而言都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继位后,看到内部管理混乱,官场吹牛拍马说假话成风;当他稳定形势后,便着手治吏.  相似文献   

20.
路过"厂务公示栏"时,孔令新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公示栏里张贴了"2010年首季全公司十大劳动模范"名单及其彩色照片.他老郁闷了.职工们都说,论技术、工效、表现、人缘儿,哪一样他都应该是"劳模"的不二人选.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春风偏偏"不与周郎便",分厂党总支没向公司推荐他.现在,公司党委正在开展"将劳模培养为党员,将党员培养为劳模"工程.他已经当了两年入党积极分子,如果这次能当上劳模,今年七一……他的心里涌起丝丝的酸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