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去年实现了教育乱收费信访量、违规金额总量、乱收费案件量“三个下降”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人民群众对教育收费的满意度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今年江西群众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仍给予较高评价。成绩是怎样取得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在江西省进行了采访。构建机制完善制度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把治理教育乱收费等纠风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切切实实抓在手上。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他们认为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投入不足。因此,该省确定了治理教育乱收费与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  相似文献   

2.
学校本为一片净土,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校乱收费愈演愈烈,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群众戏称中小学校乱收费成了经济负担中的三座“大山”之一,(另两座大山是购房建房、看病就医).那么是何作祟,“净土”怎么成了“山”呢?我们不妨揭开她的面纱,仔细说来.  相似文献   

3.
企业税外乱收费,已成为一大痼疾,清一次,反弹一次.有识者说,要“减负”先“减浮”,可谓一语中的,说到点子上了.浮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主要是企业的“公公婆婆”得了“浮肿病”、“分裂症”所致.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县(市)、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校乱收费几经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些地方乱收费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校的变相乱收费更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些变相乱收费花样翻新:一是变“集资”为“借资”.中小学校“集资”成为明令禁止的项目后,一些学校便以向学生“借资”为名,在新生入学时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直到学生毕业时才无息偿还,有的甚至毕业时也不还给学生.名义上是学生自愿  相似文献   

5.
算账     
张镇长打电话,要电管站王站长来一下,不到5分钟,王站长就推门进来了.张镇长指着办公桌上一摞群众来信说:“群众反映电管站乱收费.去年民用电表每表收35元,最近搞低压整改,把表从杆上移到墙上,装进白铁盒子里,每表收75元,是吗?”王站长沉思片刻,说:“是。”“县局规定收多少?”“去年那块每表20元,这次40元。”“全镇共有多少块表?”  相似文献   

6.
据本文者考证,国家提出治理教育乱收费已有16年的历史了。16年来,治理“雷声”不断,可结果收效甚微。其中原因有哪些?它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哪些危害?应当如何治理?  相似文献   

7.
乱收费的黑洞有多大 据教育部统计,2003年头7个月全国已发现教育乱收费问题2566起,取消违规收费项目361项.发展和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教育收费问题已连续3年成为全国价格投诉的头号热点.按保守测算,10年来,全国教育乱收费总额已超过2000亿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昔阳县纪委、监委下大力气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并且着重在深化、治本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作法是:一、抓思想认识.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乱收费危害性的认识是治理学校乱收费工作的根本.为此,我们召开了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会计人员的专题会议,并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实施方案及阶段实施计划.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政策性、法律性的认识,为开展治理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教育乱收费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在不少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教育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乃至成为“痼疾”呢?笔者认为,教育乱收费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收费规定为“可收取学杂费”。按理讲,九年义务教育应带有国家强制性的免费入学性质。因立法留有口子,学校的各种收费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口子越开越大,收费金额越收越高,收费项目也日益增多。教育收费体制本身弊端较多。长期以来,学校和教育主…  相似文献   

10.
农民负担,一个沉重的话题.8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为减轻农民负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了大量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民负担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一再反弹,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从根本上堵住面向农村的三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把农民负担的费用坚决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额之内?武冈市1995年开始试点、1997年全面铺开的“费改税”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乱收费行为一直为国家所不允许和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国务院曾三令五申要求各级政府严厉刹住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各种乱收费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制而不止.乱收费行为不仅干扰了我国正常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乱收费:根源在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乱收费的根源在于不完善的体制。利益分配关系及其机制不规范,为乱收费提供了宏观可能;收费管理制度软化乏力,为乱收费提供了现实可能;“泛本位利益”的形成及其膨胀,作为内驱力刺激了乱收费;相关配套改革不到位,作为外驱力加剧了乱收费;制度变迁,客观上对乱收费起了推渡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重视对公路、河道乱收费、对中小学生乱收费和对农民乱收费进行认真治理的同时,又一股乱收费之风在悄然兴起,那就是人才市场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巧立名目进行乱收费。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无限制提高收费标准。人才流动服务收费,国家人事部早在下发的文件中作了明确规定,并执行至今未作变动。各省级政府也都先后重申了这个规定,而不少地区人才市场却嫌标准低、收费少,自订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Y省S县将国家规定的人才流动服务收费的20、30、35元分别提高到45、65、85元,平均上升幅度为130%多…  相似文献   

14.
程天成 《江淮法治》2008,(19):56-56
审计署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指出部分地区存在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问题。对学校违规“巧立名目”乱收费,毫无疑问,人们会要求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加大惩治违规收费的力度。但与此同时,需要分析“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将“犹太人”、“纳粹”、“集中营”这几个名词放在一起,你应该会立刻想到发生在1941年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公众的意识中,那一场大屠杀业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灾难、文明的损伤.如果有人说,“大屠杀是现代文明的必然产物,即使是在现在,再次发生大屠杀的可能性也没有消失”,你会相信吗?还是会觉得荒谬?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乱收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地区在治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因此,在新形势下,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的工作必须加大力度.一、提高思想认识,使其不想乱收费要树立政治观点,把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的工作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并把这项工作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部署、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结合起来,与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结合起来.要树立全局的观点、长远的观点,不能把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工作仅仅看成是经费方面的问题.要提高依法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的自觉性,切实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纠正各种违法违规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百字讯     
湖北省红安县严肃查处“三乱”行为。去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收执罚单位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进行了全面清查。截至今年7月,共查处违规违纪收费130万余元,清退120万元,查处违纪人员5人,对3个存在乱收费行为的执收执罚单位进行  相似文献   

18.
短讯集纳     
各地加强对中小学乱收费的治理扶风县对乱收费实行“一票否决”陕西省扶风县从去年秋季开始,对中小学乱收费实行“一票否决制”。其具体内容是:班主任或其他教师乱收费的,年终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学校决定乱收费的,校长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学校不能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问题严重的,撤销校长职务;乡镇领导决定乱收费的,除追究领导责任外,该乡镇年终不能评为岗位责任制先进单位。最近,在对去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收费情况的检查中,发现召公镇召首初中等5所学校存在重复和搭车收费问题,涉及资金6112.2元,除责令立即清退外,对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9.
李保国  林星 《中国监察》2009,(17):20-20
近年来,河南省始终坚持“四管齐下”,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基础、以民主评议学校行风为载体、以严肃查办学校乱收费为重点、以治理有关部门向学校乱收费为保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遏制教育乱收费的滋生蔓延,构筑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三乱”是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的简称.“三乱”产生的原因究竟何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这既为实际工作者所关心,也为理论工作者所瞩目.一、收入拮据是“三乱”滋生的经济根源“三乱”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滋生的原因必然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在改革之前的二十多年中,我国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产品经济,一切都讲“服务”,很少采用经济手段,因而人们对改革开放后迅猛而来的收费、罚款、集资感到不可理解.其实,合理收费,依法罚款,适度而又必要的集资,并非我国独创,而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乱字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我们实行的经济倾斜政策.这种经济倾斜政策的大体取向是:中央与地方,向地方倾斜;国家与企业、农村集体,向企业、农村集体倾斜;企业、集体与职工、农民,向职工、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