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今社会,腐败可谓人人痛恨,每一起腐败事件曝光后,都会伴随着公众如潮的讥讽与抨击。然而,人们对腐败的态度仅仅是"人人喊打"那么简单吗?我看并非如此,很多人痛骂腐败的背后其实都或多或少的都隐藏着一种"酸葡萄"心理:对腐败既爱又恨,一方面咬牙切齿,另一方面又羡慕有加;一方面鄙视贿赂,另一方面又希望分一杯羹。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很多人对腐败的痛恨并非源自腐败  相似文献   

2.
又开人代会了,我知道这是讨论国家大事的会议。我不知道哪些事算大事,但我想官员腐败的问题肯定是大事。近几年,不断有官员腐败的消息传出,涉及的官员有大有小。应该说中央对这事是很重视的,采取了许多的措施,这些措施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官员腐败的势头好像并没有被彻底遏制住。我记得历次人代会代表们对这个问题都很重视,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但为什么就不能把腐败给消灭掉呢?现在我明白了,腐败问题涉及很多因素,只能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构建这种机制,需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心理的产生,阻止腐败行为的实施。因此,需要以心理学为切入点,从精神分析理论、需要理论以及行为理论三个角度研究腐败心理的作用机制,对腐败犯罪动机形成和行为实施两个环节进行分析,利用心理评估遏制犯罪动机形成,加强教育化解犯罪动机,优化职业环境,防止腐败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林志远 《北京观察》2003,(10):31-33
应该说为国企改革建造有利的法制环境,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既是我们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的出发点,也是社会公众对国资委履行职责的普遍期待。但是,国资委的基本职责和工作任务至今尚没有明确的思路,这使全国很多地方省市的具体工作不得不停顿下来。我们知道很多国有资产的流失都同腐败密切相关,甚至其中很多就是腐败的结果,政府监管不能及时拿出积极有效的措施,腐败就会趁政府监管不到位之机蔓延起来,造成更大的国有资产流失。如果是国资委的工作落后造成了监管的时间差给腐败增加了有利的机会,那么就同我们设立国资委的初衷大相径庭了。因此,现在必须澄清误解,尽快明确国资委的职责定位,敦促国资委积极开展工作承担起监管国有企业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当今很多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它严重危害国家的健康发展。2012年11月举行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更明确提出"腐败不仅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而且治理不好腐败问题会导致亡党亡国"。这些都体现出党把反腐败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中加以考虑,更充分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朱光兆 《人民论坛》2013,(20):40-41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反腐倡廉工作。至今为止,我国已经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战略体系与理论构架。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没有形成一个集教育、制度和监督于一体的惩治与预防并重的反腐体系,很多官员想腐败、能腐败和敢腐败的势头没能被根本扭转,因此我国反腐倡廉的任务还很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腐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杀了一批级别很高的官员,力度是很大的.但是,腐败却未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笔者观察,其中的主要原因,恐怕是在治理腐败的过程中没有强调公开和民主.一切反腐败的法规、措施如果不贯彻公开、民主的原则,不用公开和民主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正>清廉的不如腐败的清廉的被淘汰了,腐败的反而步步高升。很多腐败官员,依靠贪腐获得大量灰色收入,并用于跑官、买官、要官,他们在升迁过程中,以金钱开路,用物质利益打通关系,这种人能得到提拔。而为官清廉的领导干部,由于囊中羞涩,没钱打点关系,往往遭到了冷落。根据中纪委官网公开的信息,中央  相似文献   

9.
夏潮 《观察与思考》2004,(12):27-29
温州腐败楼中银大厦已在5月18日成功爆破,而中银大厦案也已审结,但又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同样也已暂告审结的原温州中行行长叶征案,以及两案中让人欲说还休、藕断丝连的关系呢?腐败楼倒了,而腐败楼的背后仍有太多的疑点需要追问。腐败分子现身了,但还有一些人仍然逍遥法外,有很多漏洞仍然需人们去填补  相似文献   

10.
刘景峰 《前沿》2005,1(7):92-96
公务腐败是指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的腐败。像大吃大喝、私客公请、游山玩水、公款旅游、请客送礼、阿谀奉承等等。这些腐败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多,比如,封建思想的残余存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等。治理公务腐败的措施:像领导干部的公务接待要实行定点定量的管理办法;县级及以下单位的领导干部不配专车、不配手机;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实质是以权谋私。以权谋私的核心又是权钱交易。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研究世界各国的腐败现象后曾指比:“腐败行为大多数采取以政治行动换取经济财富的形式。一个社会哪种特定形式的腐败现象具有普遍性,这往往取决于人们在两者之间采取哪一种途径比较容易。一个积累财富机会很多而政治权力的职位很少的社会,其腐败的重要形式是运用前者取得后者。在通过私  相似文献   

12.
《政协天地》2008,(10):49-49
很多QQ群友,把群内过度的喝酒、唱歌、打牌等戏称为"腐败"。"我厌倦了这样的‘腐败’!""快意人生"群主"阳光清程"结识网络只有两年,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利用QQ群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政治雾霾     
腐败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近日,人民网推出海外反腐观察系列报道,集中介绍、分析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出现的腐败现象、腐败案例,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背景和治理对策。其中谈到,政治腐败存在于很多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4.
清除腐败并非没有成功经验,世界各国实行的权力监督与制约办法很多,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度和法国都有各自的治腐良方。  相似文献   

15.
反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过程中,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由于长期受历史和传统的影响,我国反腐败斗争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应引起我们广泛的注意。 第一,关于法律制度的设计问题。出现腐败,原因很多。干部道德品质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干部道德不好必然会造成腐败,但这不是引发腐败的唯一根源。体制不健全也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不健全的体制不仅影响人们的道德取向,也使腐败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权力不受制约或少受制约的情况下,腐败的产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  相似文献   

16.
李宝光 《前进》2009,(10):30-31
近年来,国企腐败案件不断被揭露出来。国企发生腐败案件,可以说有很多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企业领导者权利过于集中。在一些国有企业,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往往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如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不仅是公司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还是公司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7.
一 在目前暴露出来的各种腐败案件中,以贪污、受贿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腐败最为突出。公正地讲,我们党并非不重视反腐败斗争,为此建立的制度很多,法规很严,打击也狠。但为什么经济腐败依然呈增长蔓延之势呢 ?我认为,除开经济腐败是一个与公共权力相联系的世界性、历史性的“顽疾”,现行的反腐制度、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等多方面的原因外,我们忽视利用经济手段遏制经济腐败,即忽视了利益在反对经济腐败中的巨大作用,恐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是举贪反腐基本上无利可图。其结果往往是,有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证,有…  相似文献   

18.
国际反腐合作是中国面临的新课题。一方面,外逃的贪腐分子及其带走的财物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我国到境外打击腐败遇到很多难题和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腐败这一世界性的痼疾也迅速国际化,防范和打击腐败,成为当前国际合作的新焦点。随着中国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化,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境外追逃追赃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国际化的腐败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层以雷霆万钧般的反腐决心与力度  相似文献   

19.
罗屿 《小康》2011,(2):56-59
独裁腐败2011年1月21日,突尼斯,当地居民开始举行为期3天的悼念仪式以纪念那些在"茉莉花革命"中丧生的人们。对于这场爆发于1月14日的骚乱,很多人认为,总统家族腐败是不能抹去的重要原因。骚乱发生后,总统本·阿里仓皇出逃,一个统治了23年的政权轰然坍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打击公务员队伍中的腐败行为,保持公务员队伍的廉洁性,我国刑法在1988年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截堵性罪名。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这一罪名显现出很多实体和程序上的漏洞,配套制度的建设也不能及时完善,使其在司法适用上出现很多困难。在从立法技术上对该罪名加以完善的同时,加强建设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惩治贪污受贿,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