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探究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学生对2009年我国为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一揽子计划的感性认识,增强对我国去年取得的成就的自豪感、责任感。2.在合作探究、多维互动过程中培养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信息的敏感  相似文献   

2.
信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为宗旨的教育。公安院校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公安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应从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质是高校大学生在提高专业文化素养的同时适应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社会的基本素质。所有信息获取的结果都是为信息利用做准备。对于提高大学生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培养信息鉴定和甄别能力,综合运用信息分析的方法,激发学生信息分析利用的潜能,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大学生应当知悉和了解网络信息获取与利用的信息伦理以及政府制定的强制性约束。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计算机作为信息社会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设课程。由于计算机教育独有的特点,有着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外,最重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使计算机知识和信息能力成为他们知识、能力及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计算机课程所涉及的知…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脚步已进入了中学课堂教学,并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为此,根据多年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笔者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激发创新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香玲 《山西政报》2013,(Z1):52-53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媒介自如的与人进行言语交流互通,从而传递或接收某种信息的能力。中小学英语是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英语口语在农村学生中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学生状况入手,根据不同的口语问题,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以网络、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是否具备相当水平的综合信息化素养和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影响国家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必将影响国家今后的发展。研究如何培养及提高高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如何科学地对高职学生综合信息素养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为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起到指导作用,也能够使我们的培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陈晓丹 《前沿》2013,(9):67-68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思辨性人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独立的研究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我国智育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本文引入问题式学习法(PBL)构建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促进二语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型,旨在为在外语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流程,同时构建促进学生智力和德育协调发展的有利平台。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的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最基本的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具体目标中着重强调了“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建构崭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正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开展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胡杰 《青年论坛》2011,(5):42-45
高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和主要阵地,需要构建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激励机制,把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做实、做细、做长。在探析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激励机制提出了合理的构建,即信息交流机制、原则双轨运行机制、激励效益评估机制和评估信息反馈机制的动态运行系统模式,激励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它本身,而是要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勤于思考、自主学习、调查、参与讨论、与人合作、善于研究,这些能力的具备与培养是相互联系,促进发展的。大学生的研究能力也表现在很多方面的,包括自学能力,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我认为在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即将步入信息社会之际,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必须携同起来,对学生开展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网络公德和信息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之学习、竞争、自我发展等需要。同时还必须注意学生使用网络时可能带来的网络依赖、网络渗透、信息腐蚀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1.图书室是学校德育、美育的基地。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上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需要涉猎广泛的知识。在新世纪人才素质构成中,以民主协作为特征的政治素质,以竞争意识为特征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科技为特征的文化素质,都将在这种广泛的阅读中得到丰富提高。2.图书室是学生智力创新的平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提到学校的智育工作时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图书室、阅览室。正如…  相似文献   

16.
徐玲 《青年论坛》2000,(6):92-92
成人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其文献信息丰富之优势 ,配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智育、综合能力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崔蕾 《前沿》2012,(4):193-194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升华应用到实践中,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简要分析目前高校对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实施实验室开放性实验教学,并给出了具体实施步骤,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摸索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系列,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信息、学生三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动态结合。传统教学的弊端乃在于课堂结构不合理,只顾教师输出信息,不顾学生输入信息,教师输出的方式机械呆板,学生接受的方式消极被动,这种只管教,不管学的状态严重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近几年这种情况虽有很大改善,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很深,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为了打破传统习惯地束缚,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必须实现教学思想的根本转变。为此,要弄清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应改变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加强图书馆自身的建设,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的能力;加强与教育界的合作;拓展信息服务宣传渠道,开展多元化信息素质教育活动;改革文检课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校教育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评价、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简论教师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信息素质具有丰富的内涵。面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势在必行。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普及基本信息知识、加强教师信息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是提高教师信息素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