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40年3月30日,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粉墨登场,当上了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行政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日本为了加强对汪精卫的控制,派特务"梅"机关影佐祯昭机关长担任伪政府最高军事顾问。汪精卫几乎每天要和日本人打交道,急需找一个既精通日语又十分信得过的人担任自己的日语翻译兼随从秘书。找谁合适呢?经过较长时间的挑选,汪精卫最终选定了一个名叫汪锦元的人。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此人竟会是中共潘汉年情报系统的秘密党员。  相似文献   

2.
他在母亲的作品中画上一两个“公仔”,不只是他想过画画的瘾,更重要的是想使母亲高兴。 1908年8月25日,廖承志诞生于日本东京的大久保。年幼的时候,他聪颖,好学。他喜欢到动物园玩耍,但更喜欢读书,有时简直对书本着了迷,洗澡也舍不得放下。他爱美术,从小就画得一手好画。一次,有个日本人到他的小朋友家中作客,正在戏耍的廖承志痛恨日本欺压中国,当场画了一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漫画,这既表现出他幼小的爱国心,又表现出他有绘画才能。经过刻苦学习,他掌握了英、日、法、德、俄等国语言。他的渊博知识、多才多艺,在日后的革命生涯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和瞿景白、瞿坚白瞿秋白(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江苏常州人。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母亲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后改名为“秋白“。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安徽怀宁县人,原名庆同,字仲甫,因故乡有独秀山,取了笔名“独秀山民”,后略而为“独秀”,原名反倒鲜为人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他曾四次赴日本求学,1915年夏从日本归来后,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新青年》。这个杂志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教育、鼓舞了一代青年人,成了五四运动的“指挥部”。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新青年》,很难设想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陈独秀会被推举为中共中央局的书记。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  相似文献   

5.
<正>1941年春天,日军鉴于对山东多次集结重兵"扫荡"无效,便采取多种手段,不断派遣特务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渗透,使得山东抗日根据地隐蔽战线的对敌斗争形势更加复杂。一个自称是"八路军朋友"的日本人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自称是"八路军朋友"的日本人出现在山东鲁中抗日根据地敌我接合部的沂水县大安庄一带。这个日本人自称叫水原清,是日本共产党员,表示要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帮群众解决困难。他经  相似文献   

6.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韭菜乡水獭村的水獭岭下,有一座纪念烈士刘永泉的陵墓和纪念碑。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烈士的不尽哀思。 刘永泉是山东省新泰县刘格庄人。194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投降后,他来到东北,任青城县公安局长兼公安大队长。  相似文献   

7.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精通日、英、德、法四国文字。他在1918年冬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无论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等方面,都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一百多年前,灾难深重的大连人民挣扎在日本殖民者的铁蹄之下。有一位青年印刷工人,满怀爱国热情,宣传革命道理,带领工人群众同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虽身陷囹圄,仍坚持战斗。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政治部主任魏长魁。开展革命宣传1921年,在大连一家日本人经营的印刷所当拣字工人的魏长魁逐渐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梁华银 《红岩春秋》2023,(12):48-51
<正>我是原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梁隆泰、赖贤的第三个儿子。父亲梁隆泰于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地下抗日救亡工作。曾任广东梅县松口区区委书记,1940年奉调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他先后干过门卫收发、周恩来公馆馆长、八路军办事处经济组会计科科长等工作。母亲赖贤于1939年在广东梅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父亲做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杨萍 《四川党史》2003,(5):34-35,26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的国家领导人中,有一位身着粗布长袍、须发皆白的长者引人注目,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民主革命时期,他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下,在民盟创立的最困难时刻,以70岁的高龄,挺身而出就任民盟主席,为民盟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领导民盟和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的合作,更是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好评与称赞。一、危难时刻出任民主政团主席在日本加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时,蒋介石却推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陷入日本的铁蹄之下。蒋介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是国民党元老,他却在革命危急时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7次坐牢,却对革命忠贞不渝;他戴着手铐随红军长征,却对押解他的战士关怀备至。他就是晚年被尊称为“廖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  相似文献   

12.
莽莽的长白山林海雪原。 1940年2月23日,一位抗联将士遗体落入了日本关东军讨伐队手中。日本人在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胃里都是草根、树皮、棉絮……,人们惊呆了。 他,就是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化名张贯一,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1905年2月2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杨靖宇勉强读完本村初小和确山县第一高小。1923年,考入设立在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开始接触无产阶级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0月,离开学校,到豫南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钱辅廷临危受命离开西安钱辅廷 ,1899年 4月出生。其父钱丰泰 ,是张学良夫人于风至的大舅。钱氏家族因与张学良有姻亲关系 ,所以先后有七人在东北军中任职。 192 4年 ,经于凤至介绍 ,钱辅廷先进入东北军当卫队营卫士 ,后来又转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 ,毕业后又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去日本东京见习一年。他回国后一直追随在张学良的左右 ,先任张氏的侍卫 ,后任侍从副官等职 ,深得张学良的倚重和信任。钱辅廷从讲武堂毕业后 ,结识了东北军中的中共人士吕正操、郭维城等人。 192 6年 6月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钱…  相似文献   

14.
谢镇军,广东梅县人,1918年元月出生。16岁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在留日期间他参加了中央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哲学研究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镇军愤然放弃学业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梅县中心县委劳工部长,组织"梅县民众留日同学抗敌后援会"。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20,(8)
正在天津大学张太雷纪念室里,有一份100年前签署却至今没有发出的毕业证书,上面写道:学生张曾让系江苏省武进县人,现年二十三岁,在本校法科法律学门修业期满考查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签发人是校长冯熙运,时间是1920年6月15日。他的主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太雷。张太雷,本名张曾让,1898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由于父亲早逝,为了抚养子女,母亲不得  相似文献   

16.
苗体君 《世纪桥》2011,(10):7-14
陈望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他1919年5月从日本留学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20年9月,他到复旦大学任教,直到1977年10月29日逝世,他在复旦大学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他用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中国人。陈望道先后撰写的《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辞海》等书对中国修辞和语言学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提倡使用新式标点、提倡新式文字运动,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陈望道在学术和教育事业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龙大道,又名康庄, 1901年 10月生于贵州省锦屏县,父亲是苗族人,母亲是侗族人。龙大道三岁时母亲去世,为了纪念早逝的母亲,所以他一直称自己是侗族人。  1919年,龙大道离开家乡,到武汉求学,四年后又到上海大学读书,在这里,他聆听了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等人的演讲,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很快就接受了共产主义学说。 1923年,龙大道被党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冬回国,在上海,他先担任了曹家渡部委书记,后调上海总工会组织部工作,在此期间,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先后组织…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1907—2000)的遗骨乘愿归葬故里安徽省太湖县寺前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赵朴初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他始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初识中国共产党赵朴初,1907年生于一个封建大家族,在家乡安徽省太湖县寺前河接受了启蒙教育。14岁时,母亲将赵朴初送到上海求学。1922年插班考…  相似文献   

19.
与王东接触,你会感觉到他的身上沉淀着厚厚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就连他说起自己的个体生命也让人有一份这种浓浓的感觉。他说,他的物质生命与新中国同龄,学术生命与改革开放同龄。他最关注的,是跨向新世纪的两大时代课题:中国命运和人的命运。王东出生于北京的高知家庭,父亲毕业于上海交大,专攻通信技术工程,母亲是研究中国语文教育的专家。受一理一文家庭环境的熏陶,王东从小就文理结合,喜欢对问题做综合考究,这为他日后做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播下了种子。而父亲当初为了抗议日本人在北京的奴化教育,愤而南下的强烈爱国之情;母亲在…  相似文献   

20.
在承认私有财产的同时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大陆与因独立论抬头而动荡的台湾之间,矛盾由来已久。究其原因,应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存在着的国共之间的合作抗日与内部抗争。在当时中国那种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日本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和中国国民党的蒋介石都很接近,不但提出过关于战后日本改革的构想,还试图让日本国民承认他是“日本人民代表”。这个人就是日本共产党的领导者野坂参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