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走向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已经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种具体行动。但笔者日前在下基层时,一位基层领导干部的一番话却让我陷入了深思,他说:"干部走到基层,其实算不上真正的下基层,‘下基层’关键是要‘在基层’,如果只满足于一次两次的‘下基层’,而没有长期的‘在基层’意识,"下基层"最终只能流于形式。"的确,党员干部下基层固然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树立起"在基层"的意识,恰是时下一些党员干部欠缺的。下基层,是知民情、解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各级领导机关组织干部下基层,办实事,帮助基层单位和群众排忧解难,受到基层单位和群众的由衷欢迎。 然而仔细想想,党的群众路线不能仅仅归结到下基层,下基层也不应该只是办实事的唯一方式。惟有采取措施,认真改进机关工作,增强下基层的“辐射效应”,才能扩大下基层办实事的成果。 首先,应该是全面改进机关作风。在很大程度和意义上来说,机关的职能就是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眼下,对广大机关干部来说,下基层办实事的时间毕竟有限,“现场办公”之类也只能择而为之,机关里的大多数同志,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机关尽职。从这个意义上讲,经常的、大量的办实事要靠机关干部在本职岗位上解决。因此,机关里的日常工作也就有个如何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比如,当基层单位找上门来,有困难需要上级机关协调解决的时候,当群众找上门来,有问题需要向“公仆”申诉或反映的时候,有关的机关干部如何对待?是急人所急,雷厉风  相似文献   

3.
一、既要下乡村,又要跑农户.现在,一些干部下基层只跑大道,不走小路,有的到乡不到村,有的到村不到户.一些下基层干部住在乡机关,吃的招待餐,一般执行"走读",上午九点多钟到村,下午四、五点钟回家,很少和农民搞"三同".群众说是"不象毛主席时期的干部作风,"称"工作组"是"工作走".农民希望下基层干部不要只在"乡一村一乡"转,而要到农户家里看一看,住一住. 二、既要听干部讲,又要听群众说.有的干部下基层只找一、二把手谈情况,  相似文献   

4.
党的各级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真实情况,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正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我们要下决心象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做好群众工作,重建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要建立各级干部定期下基层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自全国组织系统“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视频会议后,各地组织部门积极开展了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部长带头下基层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个活动是全国组织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如何把这一活动更深入地开展好,更有实效,还得进行一番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5年来,山东先后选派了4.7万多名县以上机关干部,到穷山僻壤的基层,在这所大学校里挂职锻炼,砥砺思想,从人民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补上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一课。 治穷富民为己任 1985年深秋,山东省直机关第一批下基层锻炼的中青年干部来到沂蒙山区。革命老区人民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不仅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党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近来,各级党政干部纷纷走出机关下基层,以实际行动密切干群关系.面对这一可喜的变化,我们感到欣慰,但也有忧虑.干部下基层的目的何在?如何真正深入下去?这些都是应该好好思考总结的.这里我们发表一组短文,目的是提醒下到基层的同志:到了基层,仍然有一个深入的问题.想必会有所启发吧.  相似文献   

8.
为了体现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来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纷纷组织干部定期下基层参加义务劳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然而,也有一些单位的义务劳动没有组织好,义务劳动并未尽义  相似文献   

9.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千群关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哈尔滨市阿城区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三农奔小康”活动。首批来自区直部门的127名驻村干部和211名镇(街)驻村(包村)干部已全部实现对接,开展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李源潮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到群众中去,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不仅是一种善意提醒,更是一种殷切希望.为进一步推动干部下基层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笔者走访了一些基层群众,了解到当前广大群众在这方面至少有"五盼".  相似文献   

12.
袁浩 《党政论坛》2012,(11):63-63
李源潮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到群众中去,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不仅是一种善意提醒,更是一种殷切希望。为进一步推动干部下基层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笔者走访了一些基层群众,了解到当前广大群众在这方面至少有“五盼”。  相似文献   

13.
目前。正在各地开展的“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架起了组织部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桥梁”,使组工干部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局、了解基层,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也使基层群众从中看到了新创意、新变化,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要使组织部长下基层深入持久、取得实效,成为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自觉行动,就要胸怀群众感情,要有“六心观”,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相似文献   

14.
瞭望哨     
《瞭望》2001,(48)
下乡之前要三思江西 程建平 时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随着党风的加强和改进,成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然而,下乡、下基层容不得一哄而上凑热闹,下乡之前应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一是思民。过去,一些地方干部下基层,多是“以我为主”。其实,下基层,搞调研也有一个转变作风问题,有一个为民着想、从“以我为主”向“以民为主”转变问题。百姓正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有何呼  相似文献   

15.
领导下访接待群众,是深入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的生动实践,是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具体体现,是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举措。我省实行领导干部下访制度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下访不仅有利于检查指导基层工作,还有利于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不仅有利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作风;不仅有利于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还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仅有利于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有利于培养干部把握全局、推进改革发展的能力。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探索研究,不断深化这项工作,切实把这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做实、做细、做好。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仅仅动动手指头、耍耍嘴皮子绝不能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也绝不会做好群众工作、赢得群众满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人民需要与时俱进的"指尖"干部,更需要真诚、朴实、有为的"泥腿子"干部。一些干部自认为在基层工作多年,基层情况熟,掌握信息多,懒得下基层;或忙于事务性工作,用电  相似文献   

17.
最近半年多来,青海省委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上下了真功夫,取得了初步成效。这段时间,省委几位领导同志分别到条件最艰苦的青海南部牧区和柴达木盆地调查研究,并先后两批组织和带领机关干部下基层宣传六中全会精神,体察民情,征求意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对稳定民心,鼓舞士气,锻炼干部,改进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精神振奋,各民族团结进一步增强,各条战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粮食生产预计比去年增长2.8%,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可望获得丰收;工业生产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市场和物价基本稳定。实践深刻地表明,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切实加强党  相似文献   

18.
领导机关的干部下基层干什么?一是调查研究,二是解决问题,三是总结经验。 要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检验工作实效。一竿子插到底,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事先指定对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力求获得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真正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这样,既能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又能检验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是否符合基层实际,还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各地各部门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下基层活动。应该说,大多数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身体力行,走村串户,摸实情,给群众办实事,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赞扬。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干部到基层去喜欢摆官架子,即使下到基层,也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脚上不沾一点泥星,看的是“形象工程”,做的是“表面文章”。群众戏称他们为“领带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油光、一口官腔”,对于这样的干部,群众不但不愿意接触,甚至于见了他们躲着走。因此笔者以为,干部要多些“泥土味”,力戒“官僚气”。党员干部身上要多点“泥土味”,关键在于四点。  相似文献   

20.
刘英团 《党政论坛》2010,(13):64-64
提倡领导干部下基层,那么,究竟下到哪一级才是真正的下基层呢?《现代汉语词典》对“基层”的解释是: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因此只有下到与群众联系最直接的那一层,才是真正的下基层,否则,下基层就是不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