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海英 《工会博览》2005,(17):32-34
一个土生土长的平谷人,一个总把职工的事挂在心上的人,一个工作中勇于创新的人,他就是平谷区总工会主席——郭有才。今年已50岁的郭有才,工作起来劲头十足。约好采访他的当天上午,他去平谷开发区开会并与主管领导谈建会工作,下午又要主持召开区总工会半年工作总结会,之后总算抽出时间接受记者采访,结束时已近晚7时,但他始终精神饱满。  相似文献   

2.
茅台神舟酒     
《南风窗》2013,(2):49-49
国酒茅台飞天神酒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叫茅台镇,就像品鉴红酒的人们要问是否源自波尔多地区,这就是原产地保护的秘密所在;但也不是茅台镇的每一种白酒都叫茅台,就像北京烤鸭人们首推全聚德,这就是品牌的傲人之处。更不是所有白酒都可以叫做"神舟",那是中国航天飞船独享的名字。茅台神舟酒,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纪念中国第一艘载人飞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49岁的彭金瑞是燕山石化公司质检中心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采访前记者就听说,到质检中心找彭金瑞,说容易也容易,他肯定在厂子里;说不容易也不容易,那么多工作需要做,去一线分析采样、党支部的"三会一课"、组织开展职工文化活动、帮助职工解决困难……不好确定。让真情落在人心上采访当天,记者来到质检中心彭金瑞的办公室。一进门,彭金瑞正在和同事们们商讨问题,一份份文件在他们的手中传递着,一位身穿天蓝色制服,左胸佩戴党徽的中年同志边递文件边仔细叮嘱着。记者心里暗暗猜想:这位应该就是我的采访对  相似文献   

4.
苏文洋 《法制博览》2008,(10):42-42
从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自谦、“银行也是弱者”后,我就格外注意有关银行的消息。换句话说,就是找证明银行是弱者还是强者的事实。当年,莎士比亚说出“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那只是一出戏里的一句台词。既然银行家觉得银行是弱者,他们唱的是什么戏呢?  相似文献   

5.
李菡丹  张瞳 《工会博览》2006,(21):61-62
在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村,提起一个人的名字,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板桥村有一位党的好干部,她时刻牵挂着咱老百姓,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她是我们的贴心人。”她,就是板桥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秀平。陈秀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为“多为群众办实事,建设文明和谐村”的口号早日变成现实而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6.
我是山东省兖矿集团唐村实业公司运转工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8年来,我既探索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又有12项“发明创造”问世,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体会和实践,那就是兢兢业业干政工,当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潜心钻研搞“技改”,当好“发明创造”的能手。  相似文献   

7.
周静 《工会博览》2005,(18):32-34
清晨,记者置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量着高耸的写字楼、崭新的厂房、整洁的草坪,仿佛闻到空气中朝气蓬勃的味道。至于载满员工的大巴、步履匆匆的行人更让记者感受到了这里充满的生机与活力。走入开发区管委会大楼,记者终于见到了今天要采访的开发区工会副主席王德福。若不是发梢的一抹银白,怎么也不会有人相信,今年他已经57岁。  相似文献   

8.
在广州干了十多年记者,因公因私,也到过香港多次。然而,像个真正的记者样,拿上一张地图,在那些名字古怪、弯弯曲曲的陌生街巷中东跑西颠地“扑料”,非正式地过一回“香港记者瘾”,却一直难有这样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正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产生一种向往,但是心里也存在一种疑问,这是可能的吗?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住的房子不满意,穿的衣服不满意,吃的东西不满意,做的工作不满意,领的薪水不满意,更有甚者,看见不顺眼的人或事都不满意。那不满意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今天又堵车了;某  相似文献   

10.
必经之路     
现代经济生活中充满了竞争;许多人在寻找取胜的诀窍,经济实力,管理方法……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业者却特别珍惜这样一种诀窍——信誉。开发区的一个公司,同一位加拿大商人做生意这位外商第一次同中国合作,出于对开发区的信任,他将所有手续都交给开发区这个公司的一位业务员全权代理。这位业务员一心想为自己的公司节省点开支,便将本该打入自己公司费用之中的一部分手续费也打入了外商的费用开支之中结果,虽然生意做成了,外商却不甚满意,从此不再与此合作这一损失,远远不是那一点点手续费所能补偿的正如中国那一句俗话: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相似文献   

11.
房产     
在老城人的眼中,只有两样东西是保值的。一是黄金,二是房产。但随着年代的变换,黄金也并不那么保值了,于是就只剩下房产。房产也是衡量一个男人对女人爱与不爱的准则。当一个女人幸福地告诉你,他把房产写了我的名字的时候,那这个女人的一生好像就有了保障,证明现在和她厮磨的那个男人对她是真心的。有很多例子,当一个男人准备变心时,那他就会偷偷地去公证处把房产的名字换掉。于是老城的许多女人的绣花枕头里都会秘密放着写上自己名字的房产证。当脑袋和绣花枕头里的房产证贴在一  相似文献   

12.
徐瑗 《南风窗》2010,(16):54-57
如果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是维生素C的话,就要放在苹果里,这个"苹果"就是中国的社会现实。即由外国人去体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让他们去感受,而不要由我们去告诉他们维生素C是什么,更不可口号式地做成一个维生素片给他们吃,那不好吃,也不好消化,效果也不好。  相似文献   

13.
比翼齐飞     
张志刚 《工会博览》2013,(15):57-57
在北京开出租车,开双班出租车的较多.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两口子开一辆车,那叫最佳搭档,交班时间、修车、加油多少都不存在问题.一般是女同志开白天,男同志开夜班. 张玉和魏江两口子,就是这种最佳搭档.张玉特细心,每天把自己的运营收入和丈夫魏江的收入都分别记在本子上,谁今天挣的钱多,还在收入后面画个红勾,谁不小心违规扣分了,那他名字后面一定出现个黑圈. 要是哪位得到公司的表扬,或是得了什么荣誉,那得在名字后面画个大红五星.魏江时常趁张玉出车,偷偷看看小本子,看爱人张玉得了红五星,自己才3个,他暗暗下决心:我一定在近期,至少追上一个红五星,追平更好!那真叫:两口子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14.
做个活电脑     
美国名人伯兰有惊人的记忆力,他能够回忆起一个20年前仅见过一次面的人,清楚地说出他的名字和当年见面的地方。俨然活电脑。一般人对于超强的记忆力都十分崇拜,以下是训练记忆力的5个准则,照此去做,可以使你的记忆力增高几倍。一,培养兴趣对于所要记忆的事物,必须先有兴趣。伯兰能够对于一个多年前仅见过一面的人“再见如故”,就是因为他对于与人接触有极大兴趣。在他眼里,任何一个面孔,一种仪态,都值得玩味。老罗斯福对于一个陌生人的面貌和名字,也有着惊人的记忆天才,那就是因为他性喜交友。爱尔·史密斯能够把周围一切事物记得清楚,无非也是由于他对那些事物有浓厚兴趣。据他说:“越是我爱好的事物,我越能记得一丝不漏。”  相似文献   

15.
在俄罗斯,有一个让恐怖分子心惊肉跳、闻风丧胆的名字,那就是"阿尔法"."阿尔法"是俄罗斯的一支闻名遐迩的反恐怖特种突击队.在这支队伍中,队员个个身怀绝技,骁勇善战.在今年10月23~26日的莫斯科人质事件中,"阿尔法"再建奇功,它与俄其他特种部队一起,仅用15分钟就顺利地制服了恐怖分子,成功地解救了人质,"阿尔法"的名字再次让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16.
上帝会罗汉     
中国人的烹饪世界闻名,中国人为美点佳肴起名字的本领更是令外国人叹为观止。 1987年的一天,一位洋记者来到广州最有名的一家酒家赴宴.酒足饭饱之际,这位粗通汉语的洋记者被菜单上一个美妙的名字吸引住了。记者推敲再三,玩味再三,不由得拍案叫绝,终于悟出一番大道理来,喜孜孜地走了。不久,香港某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这位洋记者在这酒家悟出的一番高论: 记音认为,今日的广州人的观念确实是大胆的开放的,他们对世界的新看法甚至表现在广州菜的名称  相似文献   

17.
<正>"忠贞无私的革命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格。"近日,顺义区空港街道总工会政策宣传团成员小张来到中粮社区,向社区居民讲述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拉开了"百位共产党人百篇小传"朗诵系列活动的序幕。而此次朗诵系列活动只是空港街道总工会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的一个延伸。近年来,顺义区空港街道总工会一直坚持把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作为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抓  相似文献   

18.
正1月11日至12日,怀柔区总工会召开基层工会2016年工作汇报会,包括镇乡、街道、开发区以及委办局、企业在内的50多家直属基层工会主席,汇报2016年工会工作开展情况,畅谈2017年工作思路。在总结中,几乎所有工会主席都谈到了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如何服务、关心职工,把工会组织打造成职工一个温暖的、贴心的家。概括起来,就是围绕"维护、关怀、培训、活动"这八个字,给职工送温暖,送权益,送健康,送知识。基层工会围绕服务职工,关心关  相似文献   

19.
说1786,看2010     
看了记者递上的名片和《南风窗》杂志,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马继贤先生谈兴大发,话匣子一开,便滔滔不绝。 《南风窗》,这名字起得很好,我觉得它实际上概括了广州这个城市的基本含义。广州就是一个具有双向意义的窗口(a window in two ways)嘛:既是中国通往世界的窗口,而通过这个窗口,世界又可以看到中国开放改革正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他掏钱出来结饮早茶的帐时,我发现这位富翁有一点同我这穷记者相似:身上没带多少钱,既没有常见的大钱包里那一迭大钞所表现的厚实,也没有常见的挥手而出的万通、牡丹、长城卡所表现的潇洒。他笑笑说:“我身上钱不多。通常也不吃早餐,一天只吃两顿,中午?一个饭盒而已。”这就是广州城里的一个身家数千万下属企业达17家的私营业主。《南风窗》的老读者也许还记得创刊号上那一篇文章——《投个眼风给巴黎》,说的是几个个体户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