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崔恒良  张阳 《传承》2009,(16):106-107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现实就业挑战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总量及供求矛盾的挑战、产业结构滞后导致就业结构失衡的挑战、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的挑战、大学生就业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下就业的挑战等五方面内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党和政府更应该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抓住关系就业全局性、战略性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可行性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每年大约有60余万名退役士兵进入社会,从劳动力的角度看,这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退役士兵由政府指令性安排工作的政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解决退役士兵就业问题,必须依托劳动力人才市场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年初,针对当前我省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李华副厅长率劳动力市场调研组分赴全省8个设区市、22个县(市)、区开展了劳动力市场调研工作,在感受我省劳动力市场建设已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分析了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继续加强领导、改革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加强职业培训、发挥社会组织和民办职介作用等初步思路和建议,为探讨解决我省当前招工难、就业难、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制定我省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体系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政策措施作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工作.更加有利于今后我省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更好地做好就业工作.稳定就业局势.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各项目标任务.为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本期起.本刊将从"就业杯'征文竞赛来稿中遴选一批优秀稿件分期刊登.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同时也敬请广大作者踊跃来稿.从不同侧面发映新形势下人们对就业.择业、创业等的新面貌、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宋建斌 《中国发展》2009,9(6):49-53
中国非正规就业面临缺乏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和劳动制度不规范、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成为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等问题。要从制定系统和长远的非正规就业规划和完善非正规就业方面的立法人手,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和增强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缓解中国城乡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5.
杨建慧 《前进》2004,(5):47-48
前,我国经济面临极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由于劳动力结构的空前大调整,必然进一步加剧社会就业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存在,已经成为我国近年失业问题的重要特点。就业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最灵敏的指标和晴雨表,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如果处理不好,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效很可能会被沉重的就业压力所吞噬。因此,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将成为我国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一、提高待业人口素质,更新就业观念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造成就业压力加剧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6.
黄斌欢  王婷 《学习与实践》2022,(10):121-129
在农民工代际更替的背景下,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向“大神”转化的趋势,这构筑了灵活就业的社会基础,但也蕴含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大神”产生的社会学机制,在于不同代际农民工经历了不同的社会主体塑造过程并因此持有不同的劳动伦理,其对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转化及城乡社会治理带来多重挑战。为避免“大神”化趋势加剧,应当重建农民工社会再生产方式,改革劳动力组织模式,并加强对“大神”基地和“大神”文化的治理疏导。  相似文献   

7.
王利清 《前沿》2011,(23):148-151
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目前内蒙古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基于163份调查问卷分析,规避牧区转移劳动力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匮乏引发的就业风险,政府应强化就业职业培训,推行就业准入控制;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实时跟踪转移就业劳动力;实现转移劳动力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的有机结合;建立牧区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制度。  相似文献   

8.
实现高质量和充分就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为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治理带来了挑战,促使财富积累方向由资本转向知识,加快了劳动力外部化趋势,改变了工作的技能需求。这进一步造成社会发展不均衡、既有社会保障功能弱化和外部性风险加大。本文探讨了税收与转移支付、基本收入保障、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和再培训账户等政策工具组合的综合治理功能,并提出调整社会财富分配格局、增强劳动者对新技术的适应性、打造多方参与的劳动力市场社会治理格局和促进社区就业并重的政策建议,为增强劳动力市场综合治理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状况研究报告(2009)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与创业,是青年群体健康成长、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途径.青年的就业创业问题,既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安宁.当前我国正面临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预计就业人口在2020年达到顶峰之后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未来10年,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将持续存在.因此,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始终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0.
构建兼顾发展与公平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分配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制度.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无法保证劳动力市场实现社会公共目标.我国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发生急剧变化,构建兼顾发展与公平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协调劳资关系和推进农民工平稳有序地转入城镇.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就业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全要素生产率不高、劳动力社会流动不畅、新经济发展对就业冲击等深层次问题,直接影响着就业质量水平。破解当前就业领域难题,亟待提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破除妨碍劳动力社会流动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保障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商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增长系数 ,改革开放后 ,商业的快速发展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就业 ,缓解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加入WTO后 ,短期内 ,国内商业可能减少劳动力的需求 ,但长期内 ,整个商业的就业总效应则是正的 ;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私营和个体商业等措施有利于我国商业抓住入世的机遇 ,更好地迎接其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大连市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只有做好劳动力供求状况的科学预测,明晰主要问题,才能从实际出发,广辟就业渠道,提出和完善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一、总就业与再就业:长期的难题与眼前的挑战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极为沉重。既需要解决新成长劳动力的初次就业,又面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又增加了城市下岗、失业工人的再就业。这三者构成了总就业问题。无论何种类型就业,客观上都要求存在着某些新的就业岗位。如果社会提供的新就业岗位数不变,要解决再就业问题就必然会减少初次就业人数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数,进而增加后面两种类别失业者的数量。因此,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下,不能离开总就业去孤立地研究和解决再就业问题。但是,解决就业问题要有轻重…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的认知心理特点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差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增加了大学毕业生总体的就业难度,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应从构建现代化社会流动模式、加大政府宏观调控,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引导劳动力供需双方树立正确观念、引导大学生提高素质能力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平等就业权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琦 《湖湘论坛》2007,20(6):56-58
农民工就业权因户籍制度、劳动力二元市场、歧视农民工就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存在缺陷等而不平等,影响了农民、农村、城市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就业权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强化就业权中政府责任,使农民工平等就业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总量有较大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全省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源合流,劳动力供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公共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通过就业服务机构,帮助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和提升就业能力,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合格劳动力的一系列服务性工作的总称。就业公共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特别是政府提供的就业公共服务,是政府履行公共事务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目的在于解决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双方的均衡协调,包括: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就业指导服务、职业介绍服务、就业培训、就业委托服务和就业管理服务等。建立健全就业公共服务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  相似文献   

19.
李秋芳 《中国妇运》2001,(11):16-19
我国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不仅城镇新生劳力和下岗失业人群在增加,而且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流动不畅的隐蔽性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十五”计划期间,每年将有千万左右的新生劳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目前城镇已经存在的下岗失业劳动力有待消化,农村有上亿剩余劳力需要转移,总体上劳动力供给是持续过剩的。为此,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正式提出,“采取非全日制就业、季节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就业”,以促进就业。我国在实践中推行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就业问题面临着突出的矛盾. 1.劳动力资源过剩与就业岗位资源稀缺的矛盾.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和失业人员已成为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达到了过剩的程度.另一方面,一、二产业吸纳劳动的能力日趋下降,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在一些地方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难以增加就业岗位,甚至呈下降趋势.就业岗位成为稀缺资源,劳动力资源过剩与就业岗位资源稀缺的矛盾,将会在一定的时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