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报告称,青少年犯罪已经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社会“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做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和预防就显得极为重要。青少年罪犯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本文重点探讨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特质及其成因,旨在预防众多的青少年或儿童形成犯罪心理特质,从而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终目的。一、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特质研究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是一种极端偏离社会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和触犯法律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指在其违法犯罪心理特质支配下所实施的反复的或持续的反社会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旨在以此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保护措施,从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这些危险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其中需要讨论性别、智商、基因等的作用;家庭因素,其中主要涉及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父母监督等方面;社会因素,其中需要注意同侪及学校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孤立时的所造成的影响很小,但是它们累积起来,将会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妥善地对这一问题加以应对,就有必要综合地考察危险因素,为之后采取有效、全面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于共同犯罪中本人犯罪与他人犯罪密不可分,因此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人犯罪后揭发同案犯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关键看犯罪人揭发的是否是同案共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对此的判定,应根据犯罪人的交代是否超过了自己的罪行的范围;作为共同犯罪人自己的罪行内容之一的同案犯的共同的犯罪行为,仅限于犯罪人所知的同案犯及行为的范围之内,亦即不排除共同犯罪人即使揭发同案犯共同的犯罪行为,也会因已超过自己罪行的范围,而应以立功认定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境外行贿案件的数量和危害程度近年来均呈急遽上升趋势,而对这种犯罪行为打击不力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问题更加严重。打击不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该类案件的管辖权实现不足。影响管辖权实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经济利益的考虑、法律规制的困境以及母国不愿意追究等等,这些因素甚至对国际法的适用也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犯罪原因分析的技术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和华 《法学》2013,(8):130-137
从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看,犯罪原因的分析应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犯罪行为发生的诱因性因素分析;犯罪行为发生的调节性因素分析;犯罪行为发生的根源性因素分析。诱因激发需要和动机的产生构成犯罪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表现为自私心态和自毁情结的人格缺陷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前提,也构成犯罪行为发生的间接原因;遗传和成长过程是这种人格缺陷得以形成的基础,构成犯罪行为发生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6.
窦立博 《法制与社会》2013,(30):254+259-254,259
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标准是某行为侵害法益的严重程度,如果说侵害法益是定性要求的话,那么严重程度就是定量要求,如今实务工作中,对于定性要求的掌控趋于完善,对于定量因素的考量则不够重视。所以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键是定量因素的考量,本文意在对定量因素如何考量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7.
龚波 《法制与社会》2013,(11):244-246
器官移植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人体器官移植中,器官严重短缺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犯罪分子甚至不惜用盗窃、欺骗、谋杀的犯罪行为方式获取人体器官,严重危及到社会公共秩序的安全。人体器官犯罪获取行为有着深厚的人性弱点和社会心理基础,深入分析这些弱点和社会心理基础,有利于创制更符合人性需要的法律规范,从而更为有效地从法律层面上制约人性的弱点发展和膨胀,从根源上杜绝其外化为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民工子女犯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在给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同时,也伴随着出现社会价值观念混乱、社会行为失范、犯罪行为增多等问题,而这些不仅对成年人有危害,也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负面影响,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增长是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我国目前也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这个严重的问题,结合新的社会实际,针对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成因和特点,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主客观过程。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的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特征的形成亦不例外。当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即转化为职务犯罪行为。只要我们加强研究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就能更好地在侦查过程中突破其心理防线,矫正其犯罪心理,更好地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把社会危害性降低到最小限度。根据笔者有限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践,仅以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金兰 《河北法学》2001,19(6):50-52
人格障碍者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其一定程度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人格障碍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足,在对其的刑罚裁量上宜从宽处罚.刑罚的执行上宜注意对其进行心理帮助。  相似文献   

11.
金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探究其行为的成因,预防其发生,就成为一个非常急切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金融犯罪处罚方式的法经济学分析,提出对其增加剥夺特定职业资格刑的处罚,以达到寻求最优化处罚方式。  相似文献   

12.
犯罪行为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程度最高,所以人类最早产生的法律制度就是以对犯罪行为的控制与惩罚作为主要目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生活的地域性特征变化等,犯罪行为的种类增多、危害性程度加深,于是如何预防犯罪成为最为重要的法律任务和社会任务,而犯罪空间防控是有效与便于执行的应对策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为了法学家与法律家的重要担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暴犯罪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即精神暴力也是家暴,经常谩骂、恐吓也是家庭暴力。)”①家庭暴力属于公共性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呈多发态势,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犯罪时有发生。“据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统计,全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近10%的故意杀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每年约有10万个家庭因为家暴而解体。”②多发的家暴犯罪行为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严重破坏家庭和谐,影响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目前,家庭暴力问题仍然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组织犯罪的心理成因与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庆祥 《政法学刊》2004,21(2):79-81
为了遏制我国有组织犯罪增长的势头和从根本上铲除有组织犯罪赖以滋生的土壤,必须要对有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有组织犯罪的诸方面成因中,心理成因是最容易被忽略,而又是起着动力性作用的根本因素。其主要有:有组织犯罪群体成员追求犯罪行为结果“相乘效应”的心理、成员个性差异的“互补效应”、成员间个人境遇的相似性、“罪责扩散感”和“法不罚众”的观念、对主流社会和个人处境的不满、对首领的崇拜和畏惧,以及盲目参与者的个性弱点等。我们需要在掌握有组织犯罪心理成因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有组织犯罪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零容忍"的警务政策,在打击严重违法行为的同时,也带来关于严重违法行为与轻微犯罪行为之间如何界分的难题。我国现有的三级规范体系,对具备相同特征的违法及犯罪行为根据犯罪概念中的"定量"因素而界分,而"量"本身在立法及司法上的不确定性,给界分造成障碍。文章在借鉴域外立法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轻罪制度的建议,以解决目前定罪加定量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关于恐怖主义犯罪心理和行为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犯罪作为由某些组织或国家在恐怖主义理念支配下,通过暴力或其他危险方法造成社会恐怖,以实现其政治、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目的的犯罪行为,是一种新的犯罪样态。这种犯罪往往具有较为独特的认知、情感特点和意志品质,也具有较为独特的行为特点。为更好的打击、预防这种犯罪。应加强其心理和行为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是指带有明显宗教狂热色彩或者利用信众对宗教的虔诚而实施的恐怖犯罪活动,是宗教极端主义的现实化.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是当今最主要的恐怖犯罪类型,在中亚地区最为猖獗.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的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有本质的联系,必须进行整体的研究.本文论述了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中亚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本文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与正统宗教的关系,全面认识该类犯罪的本质.为了有效地预防新疆的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本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例如,正确对待宗教,实行适当的宗教政策;弘扬民族文化与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宗教;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增强抵御各种利益诱惑的抵抗力,防止被极端势力所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18.
福建沿海地区偷渡犯罪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法移民是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其根源在於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别日益扩大。为了谋求就业机会和更多的经济收入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有到发达国家谋生和发展的朴素愿望 ,当这种愿望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得到满足时 ,就会寻求其他渠道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了这种规律和一些人的投机心理 ,遂组织偷渡谋取暴利 ,构成偷渡犯罪。非法移民行为特别是蛇头组织的偷渡犯罪行为 ,扰乱了正常的国际交往规则和移民秩序 ,损害国家主权、社会稳定和法制尊严 ,往往也危及个人生命财产 ,是一种有组织的跨国跨地区的违法犯罪行为。据统计 ,到 1 999年 ,美国…  相似文献   

19.
犯罪被害人学视阈中的被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犯罪研究》2014,(6):10-19
传统犯罪学研究遵从"犯罪中心主义",作为犯罪对象的被害人长期未受重视。犯罪人、被害人和犯罪行为是犯罪学的核心要素,绝大部分犯罪中都存在犯罪人和被害人互动的现象,忽视被害人的犯罪学研究进路是片面的,不可能全面揭示犯罪原因及提出科学的犯罪预防对策。犯罪被害人通常在生理、心理、社会或行为等方面存在一些被害性因素,导致自己更容易成为犯罪的侵害对象。通过对这些被害性因素的分析,结合部分常见犯罪的案发特征,提出被害预防的有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犯罪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个体现象.当个体在进行犯罪活动时,其犯罪行为受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那些促使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也就是支配各种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犯罪心理.刑罚是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对犯罪人的惩罚.本文重在研究犯罪心理下,犯罪人的心理对刑罚是否产生一个意识的反应,也就是刑罚意识.如果能有这样的刑罚意识,那么犯罪心理的相应行为也会受到自我意识的限制,在刑罚知识的陶冶下,犯罪心理得到克制,犯罪也就会相应减少.因此在本研究下得出,加强各类人群中的刑罚知识的教育,克服自我的犯罪心理,降低社会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