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于监察权的性质,有"行政权说""双重属性说""独立的第四权说"等观点。对监察权性质的认定,如果趋向于按照不同的标准将监察权分解开来解释或者忽略其与党的机关合署办公的现实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监察权的本质。从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监察委员会的定位、监察权的内容,以及与其他国家权力的比较看,监察权是一项具有党政合一性质的、新的独立的国家权力类型。  相似文献   

2.
从监察委员会有效运行逻辑来说,在宏观层面,执政党领导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委员会有效运行提供了政治保证,国家监察是执政党治理国家和治理政党的结构化机制。监察权的政治性及其产生均源于党的领导权,运用监察权旨在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具体化。在中观层面的具体实践中,监察委员会运行与纪律检查委员会运行是一体化的,合署办公是党领导国家监察工作的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对监察权行使的一种结构性制约。在微观的程序层面,监察运行具有法治依据和程序保证,基于监察运行的纪法衔接,监察证据可以应用于纪律审查,提高纪律审查的法治性;基于监察运行的司法衔接,监察委员会应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实现法律协同和程序衔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以小制大”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一项机制.对“以小制大”机制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表现的考察和分析证明,从监察权力自身固有的特点、监察官员积极性的发挥和防止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干扰几个方面,这一机制确立具有必然性;从监察官员直属于皇帝和对监察官员的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可以寻找到这一机制实施的保障条件;“以小制大”机制并未随着历史的终结而完全失去现实价值,其对中国当代监察制度的改革完善依旧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监察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立法体系建设的法治原则导向。对于监察委员会的属性、职能与职责定位等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须根据监察权之固有属性与国家治理的发展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科学设计;调整试点方案关于监察委员会"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的定位设计,将监察委员会定位为促进公权"廉能、善治"的独立权力机构,确保监察权的充分行使;调整试点方  相似文献   

5.
监司官制度是宋朝对地方监察体制进行的重要创新。在"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宋朝设置"帅""漕""宪""仓"四种监察机构,分司军事、财政、司法、救济四方面的监察职权,有效弥补了唐代节度使制度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实行专业监督、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了专业化技术官僚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监察效果。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以宋朝的监司官制度为切入,探讨了我国监察体系的自我监督机制、横向分工机制、纵向领导机制以及协同配套机制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监察体制的四条向路——以内部互查加强监察机关的自我监督、以精细分工提高监察机关的专业化水平、以变革领导产生方式提升监察效果、以法律配套巩固监察机关的监察权威,试图开拓出一幅全域立体式异体监督的模式图景。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试点阶段和全国范围内初步推进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在继续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监察机关运行机制的理论困境、监督和制约监察权的力度薄弱、监察权的独立行使缺乏保障、合署办公模式及执纪执法的衔接存在困难等一系列挑战。针对上述挑战,需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相关路径,以期达到优化监察机关的运行模式、建立监察权行使的内外监督机制、加强监察权独立行使的制度和组织保障、促进合署办公及执纪执法的有效衔接等目标,从而使得监察体制在继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得以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实行政治监察历来是中国封建政治中的一大要素.至少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开始,就有了监察百官、整顿纲纪、廉政肃贪的专职监察官-御史,而由御史组成的御史台(明清改称都察院),则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政治监察机构.秦汉时,掌监察的御史大夫与掌行政的丞相、掌军事的太尉并列,称"三公";在地方上也实行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监御史(汉改为合数郡而监之的刺史)掌监察.这是最初的中国式的"三权分立".以后各代都继承了这一原则.元世祖忽必烈曾说:"中书(统掌政事的中书省)是朕左手,枢密(统掌军事的枢察院)是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有意突出了政治监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代名臣张养浩所著《风宪忠告》作为中国监察史上最早的一部监察官教科书,提出和论述了"监察官应竭忠吐诚,置生死祸福于度外"、"弹劾要不避权贵而爱护君子"、"执法之臣当以自律为第一"、"刑罚不足致治,教之而使之不犯为治之道"、"通其情,莫如悉心询访"、"全面履职,讲究监察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思想观点。这些思想启示我们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监察队伍,充分发挥监察机构在警示教育中的特有优势和作用,用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监察委员会的调查权限和监察手段,建立健全监察权制衡机制和监察官职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古代监察制度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完善,基本发挥了整纲饬纪与绳衍纠谬的作用。中央监察机构从御史府到都察院,监察权逐步独立,功能逐步健全。言谏系统逐步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清雍正时并入都察院,言谏系统消失。地方监察制度屡经演变,西汉刺史制度与明代巡按御史制度是较为成功的地方监察制度安排,清代地方监察体制由双维转为单维,导致监察不力。历代均极为重视监察官员选拔,并努力构建监察官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监察法规建设从西汉的《六条问事》到清代的《钦定台规》,日臻完备成熟。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央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地方监察体制,持续提升监察人员总体素质并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及时出台《监察官法》等法律法规,以更充分地发挥监察体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廉政史鉴》典章制度卷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监察权是治权之权,监察官是治官之官;监察与权力相伴而生;监察权是耳目之寄;国家要培养监察官的锐气;监察官有特殊的任职要求;监察必须保持充分独立。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依靠权力集中来制约权力,注定就是一个悖论,只要分权和民主还未得到启蒙,这个悖论就难以克服。了解这些,对于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积极构建组织监督和网络监督合力长效机制,既是现实中监督工作的困境诉求,也是组织监督与网络监督具有互补性之必然。基于现实,为进一步达到两者优势的互相叠加和劣势互相规避的效果,尤其需要从对接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维度,构建一个完备的组织监督与网络监督的合力长效机制。同时,要妥善处理好组织监督与党委政府、其他监督主体及网络监督之间的关系,加强在理论上、监管方式上和技术上的创新,以促进和保障组织监督和网络监督合力长效机制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2.
监察委员会是"位高权重"的国家权力单元,亟待监督制约。在此有两种监督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传统监督模式: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执政党监督以及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另一种是新型监督模式:于人大内部设立专门监督委员会、于监察委员会内部设立调查委员会、建立监察诉讼制度以及建立新型上级监督机制。通过对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以及监察体制改革趋势的分析,发现传统的监督模式已很难胜任对监察委员会的监督工作,相比之下新型监督模式的监督更加实效有力,更加符合法治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没有完整统一的立法对其进行规范和制约 ,因而在实践中产生很多问题 ,对其进行监督立法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根据现阶段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对其进行立法规制的原因 ,探讨了监督立法的思路 ,设计了立法内容 ,并对目前不宜立法的内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According to Stigler’s capture theoryregulation often follows the preferences of producers.Therefore, the interests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might be amajor driving force for the ongoing supervisory reform debate.This paper identifies possible interests of the regulatedindustries: Either they might favour strict supervision tocreate barriers for entry. Or they might use their politicalinfluence to press for a lax and low-cost supervisory system.Our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ivate interest viewon banking regulation is indeed relevant and that the data ismore compatible with a “preference for laxity” than with a‘‘barriers to entry’’ view.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以其所具有的主客体的广泛性、方式的公开性、影响的及时性与效果的威慑性等特征和优势对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强大的促进功能。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舆论监督尚处于一种初步发展的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以适应和谐社会的需要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行政立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对立法制度的完善、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行政立法权使得行政机关权力大为扩张,若行使不当,便会对民主、人民权利和自由造成侵害.因此,要从规范授权、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程序控制等几个方面加强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和控制,以期行政立法合法、公正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网络监督正在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进步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难以替代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监督形成的舆论压力影响公共决策,促使公共政策反映和实现民意;网络监督打破了信息垄断,促使政党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网络监督的快速便捷,促使政府提升回应性;网络监督的全民参与性,有利于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网络监督的社会调控功能,有利于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的奋斗目标 ,而推进司法改革 ,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法律需要理性 ,执法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指导。本文将从职能设置、规范运作和完善制度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力图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和因应对策进行探讨。一、规范法律监督权 :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基本条件我国检察机关现行的法律监督权主要包括对公安、安全、海关等部门侦查活动的监督 ;对法院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 ;对监狱、看守所执法活动的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19.
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架构的社会,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会时常出现,因此加快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水平,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对政府危机的概念、特性等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措施和处理各类政府危机的程序与策略,以期为我国政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为群众监督提供了根本的社会制度保障,大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群众监督的方式方法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群众监督方式经历了由主要依赖群众运动,到主张群众监督要在法制框架内开展,再到强调群众监督与其他监督协调互动的发展过程。群众监督方式选择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必须严格遵循法制规范,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便于提高监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