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牛余庆 《桂海论丛》2004,20(1):34-37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就如同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样重要 ,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 ,具有最高的监督权威和监督效力。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 ,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 ,加强干部的权力监督 ,防止权力腐败 ,是保证党的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选举任免的一致性王小虎在我国,党管干部和依法选举任免干部是一致的。一、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党管干部和依法选举任免干部的一致性。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她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党...  相似文献   

3.
遏制腐败的关键在于制约权力周富荣权力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干部手中的权力可以用来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作贡献。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焦裕禄、孔繁森等领导干部的楷模的行为,生动而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权力也可以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侵吞人民利益的手...  相似文献   

4.
现在全国人民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干部廉洁问题。廉政是干部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令人痛心均是我们社会中正在滋长着一种思想堕落、见利忘义、挥霍公款、贪污受贿、敲诈勒索、以权谋私、走私贩私等严重的腐败现象,特别是一些身居要职的国家干部利用人民赋于他们的权力,不用任何资本,使大批的民脂民膏流进了他们的手中。对此,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焦虑不安。如何遏制  相似文献   

5.
警务,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之一。警风不仅是政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国家权力运行的有效性、合法性、公正性。加强警风建设,惩治权力腐败于既然,防范职务犯罪于未然,建立行之有效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政治教育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障,完善警务监督机制才是关键。一、警务监督本质的理性认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赵毅纯 《前进》2002,(11):25-25
党委选拔、任用、管理干部,是一项基本原则。要搞好这项工作,关键是充分体现民意。实行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直接民主选举,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论,不能全面实行。但这并不意味着选拔、任用干部由领导说了算,可以不听取群众意见。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不仅有权管理国家社会事务,而且有权选择自己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有权监督权力的运作过程。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1、如何理解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国家性质决定了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权力是由各级人大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大代表是人民经过民主选举产生,派往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8.
必须把公仆置于主人的监督之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李鹏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了坚决反对腐败。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是某些部门和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公仆置于主人的监督之下。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我看,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董世明 《求索》2011,(10):76-77
列宁十分重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工作。他阐明了权力监督的主体、客体,探索了开展权力监督的途径,认为,实行政务公开是搞好权力监督的前提,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是搞好权力监督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享有对干部的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搞好权力监督的重要保证。列宁的干部监督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干部监督工作,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的实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这是国家权力的根本问题。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国家权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历史使命。封建国家权力的社会关系模式是“管治—受管治”。社会主义国家权力中的社会关系模式是“服务—接受服务”。以“服务—接受服务”取代“管治—受管治”,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彻底地更新观念:国家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不能用来向人民索取。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人大》2014,(1):45-46
一、人大代表在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人大代表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简称。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但十三亿多人难以做到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可以操作的途径和形式,需要一个代议机构,这就是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再由这些代表组成人民的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与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一种委任关系.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具体表现为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接受人民委托,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的代表者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其他国家机关负有监督和制约职能.  相似文献   

14.
童中贤 《桂海论丛》2003,19(3):14-16
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属于人民的 ,具有人民性。与人民性对立的国家权力是其对自身本质的异化。不同的社会形态 ,国家权力的人民性表现是各不相同的 ,当然 ,完全一点表现都没有或完全百分之百地表现也是不存在的。在实际生活中 ,人民的力量必须足以约束国家权力 ,使国家权力沿着服务人民权利 ,维护、促进而不是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向运行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6.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发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人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易发期,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在这个关键时期,要解决好社会矛盾,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人大干部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是通过国家的各级权力机关来反映和实行的。因此,国家的各级权力部门,能否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有效地为人民谋利益,极为重要。正确地用权,即是权力与真理的结合。权力与真理结合的必要性、必然性及其实现条件是什么,需要我们花力气进行研究。拙文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辨析题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和监督者。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3)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4)人民有权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5)笼统说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和监督者”是不科学的。分析:这是一道政治常识的辨析题。考查学生对人民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的认识。着重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具体分析,掌握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这道辨析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的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权力在民的国家体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本源。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权力的运用,都要始终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受人民监督。人大常委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人大工作的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重点应解决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问题。一、构建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种转变,使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面临着考验。一是共产党的干部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由于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掌握着权力,“权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用来为个人谋利益,权力用得好利国利民,用得不好就会祸国殃民。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地位的改变,往往容易使一些党的干部脱离群众,把自己看成高于人民的“官老爷”,把群众视为自己的“仆人”,“公仆”与“主人”的错位,拉大了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二是共产党的干部面临着改革开放的考验。面对更加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一些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侵入到党员干部的思想,诱使一些党员干部背弃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有的党员干部甚至完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悄然加入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