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寓言感悟     
《先锋队》2015,(7):52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悟:你对事情的看法,并不一定总是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思想。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于是儿子看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悟: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  相似文献   

3.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一位挚友一再恳切地对我说:你的父亲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老前辈,你应有责任把他的精神写下,留给后人,那是前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是一代人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可看作是你父亲的,更应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  相似文献   

4.
《湘潮》1991,(3)
“法律是要每一个人都遵守的,你毛岸英、刘思齐也不能例外!”中央机关到达西柏坡以后,毛泽东住在西柏坡。毛岸英住在东柏坡,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毛岸英竟赤着一双脚丫子,来到了毛泽东的院子里。毛泽东见他光着一双脚丫子,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穿鞋呢?”毛岸英对他说:“我没有鞋。”  相似文献   

5.
《湘潮》1990,(8)
1961年。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彭德怀元帅的谪居地。一天,一个中年军人匆匆走来,径直闯进彭德怀的住室,他是彭德怀的侄儿彭启超,刚由福建来京。彭德怀见侄儿来看他,十分高兴,赶紧起身亲切招呼。可是,彭启超却满脸怒气。他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拔出手枪,“啪”地往桌上一放,气冲冲地说:“伯伯,还记得我们的君子协定吗?”彭德怀一怔,但很快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十多年前,在延安的一孔窑洞里。彭德怀望着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侄儿,深情地说:“你父亲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你我都要继承烈士的遗志,为了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今后,如果有一天你不干革命,当了逃兵,我会毫不客气地拿枪打死你,绝不会顾念伯侄之情!如果我不革命了,你也同样可以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馈赠     
一天,一个英国富家子弟在玩耍时突然掉进了水塘,大声呼喊:"救命!救命!"一个农家小弟看到后,奋不顾身跳下去,将这个富家孩子救了上来。富家孩子的父亲很感动,要感谢这个农家小弟。农家小弟憨厚地说:"不行,我父亲告诉我帮助别人是应该的,所以,我不能接受酬劳或礼物。"富家子弟的父亲说:"你救了我孩子的命,我一定要赠送你一些东西才行。这样吧,你带我去你家,去说服你父亲。"  相似文献   

7.
[原文]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今,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杨震传》)[译文]杨震任东莱太守,他去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从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在昌邑当县令.王密前往拜见,至夜,从怀中取出十斤金子赠予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王密说:“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走了出去.[小议]行贿受贿,是一种肮脏交易,因而往往是在两者之间暗中进行.“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是这些人的一种普遍心态,以为没有第三者知道,行贿者不觉汗颜,受贿者心安理得,因而都有恃无恐.作为封建官吏的杨震却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种廉洁自律的品德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8.
《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石奢是楚昭王的令尹,个性刚强廉直,从来不会阿谀奉承,也无所畏惧。有一次,他到下面巡视时,碰到有人杀人,就前往追捕。但将凶手捉住之后,他却发现凶手竟然是自己的父亲。迫于当时的伦理道德,他把父亲释放了,回来后却把自己囚禁了起来,并派人向楚昭王报告说:“杀人凶手是我父亲,如果我将父亲严惩,别人就会以为我大不孝;我置国法于不顾,把凶手释放了,这又是对国君的不忠。我的罪过应该受死。”楚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捉住,按理是不应该追究责任的,你还是好好地当你的官吧!”石奢却说:“如果我不偏袒自己的父亲,别…  相似文献   

9.
1942年冬天,我在中央警卫团手枪连当战士.一天早晨,模指导员来到我们班,一见我就说:“小杨,你准备一下,团部调你去,另有工作任务.”第二天,我告别了连首长和战友,来到枣园,副团长王金接见了我.他说:“小杨,你在一连表现很好,现在调你到毛主席身边当内卫战士,你有没有意见?”我一听,高兴地说:“要得!要得!”副团长语重心长地说:“你在那里工作是保卫  相似文献   

10.
一天,老张和老李二人在闲聊,中间发生了一场小争论:老张:“我看,我用不着学外语。”老李:“为什么?”老张:“将来做翻译干部的人区当学外语,我将来不做翻译干部,所以用不着学外语。”老李:“哈!你这话里还有一个推理呢!不过,你的这种推理是不正确的。”老张:“怎么?为什么不正确?”  相似文献   

11.
一 1929年6月初的一个黄昏,广州市湖南会馆里已是一片灯光璀灿。这时,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高个年轻后生,手里提着一只柳藤箱子,缓步走出大门。只见他炯炯的双眼,朝深邃的夜空望了望,就低下头,快步下了台阶,沿着侧边一条小巷急匆匆地走去。正当这时,一个浑厚粗重的嗓音从身后传来:“唐天际!你家里来信了!”被唤作唐天际的年轻人闻声停止了脚步,回头微笑地说:“邵老伯,我正要去找你呢!” 原来,被唐天际称呼的邵老伯,是湘赣省委宣传部长邵杰生的父亲,时任湘南特委代理书记的唐天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爬山, 站在山头远眺台北的家。“左边有山,右边也有山,这是拱抱之势,后面这座山接着中央山脉,是龙头。好风水!”有一年深秋,看着满山飞舞的白芒花,父亲指着山说,“爸爸就在这儿买块寿地吧!”“什么叫寿地?”“寿地就是死了之后,做坟墓的地方。”父亲拍拍她的头。她不高兴,一甩头,走到山边。父亲过去,蹲下身, 搂着她,笑笑:“好看着你呀!”十多年后,她出国念书回来,又跟着父亲爬上山头。原本空旷的山,已经盖满了坟,父亲带她从坟间一条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一种心情,这话你一定听说过。 父亲退休了,耐不住寂寞,在自家那一亩二分自用地里扦插栽种,锄草施肥,修剪浇灌,乐此不疲。我们埋怨他何必吃这份苦。他却一脸的释然和轻松,对我说:“这种幸福感你现在还体会不到,人活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满足呢?” 遂想起搞篆刻的老人,手捧一石,挥动刀柄,石屑飞溅,刻兴正浓。睐缝双眼。刻完一印章后微微一笑说:“大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美丽、智慧、财富,你选择什么?”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选择智慧! 由此可见,智慧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一位渔夫在最不佳的时节出海,常常都能满载而归。那帮年轻捕手们既羡慕又嫉妒,向他请教方法。渔夫说:“船多划几里路呗!”但是,小伙子们常常累得半死,回来后依然收获甚微。他们私下里叹道:“这老头,运气总比咱们好!”  相似文献   

15.
董国宾 《党课》2020,(1):98-99
父亲没文化,但我家的春联都是由父亲拟,拟好了再找人写。很多人都很好奇:“你父亲不识字,怎会拟春联?”那年土地分到了户,从此农民不再吃大锅饭,家家户户都有了二亩地,农民有了自主权,粮食产量自然提高了。春节的时候,母亲说:“找人写副春联吧。”父亲想了想,说:“春联,我自己来拟。”全家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16.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老同学谭世瑛时,深情地说:“你爹还在东山不?你老倌子有点眼光,那时候我的个性与人家不同,只有他老先生同意我。”“你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呢!……在当时,他能够那样关心我这个学生,真是不容易的呀!”  相似文献   

17.
讽刺与幽默     
《廉政瞭望》2007,(5):37-37
父子美梦两个小伙子坐在一起吹牛,甲说:“我每天晚上都梦见我一个月能拿到2万块工资,跟我父亲一样。“乙说:“你父亲一个月能挣2万块?真了不起!”  相似文献   

18.
李讷看上去比过去随和开朗了许多。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993年初秋,听说她对我写的关于她父亲的书印象颇好,我便打电话求见她,可她说:“你搞错了,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什么可看的。你看了一定失望。” 我说:“不,我没搞错,我一定要去看看你。” 第二天,我在万寿路她的家中见到了她。李讷的家朴素而简洁,李讷本人的打扮也同样朴素简洁,她梳一根马尾辫,衣着完全是60年代的样式。她自嘲地说买10块钱以上的衣服她就要心疼了。我细细端详了她一会儿一一这也许有点不礼貌。我发现她的鼻子和服睛酷似她的母亲,但脸型、额头和嘴却极像她的父亲,她的肤色微黄,像她的父亲,她的身材较胖,也像她的父亲。她说话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卖了经营的两辆中巴客运车,当上了五福桥村党支部书记,一些人很不理解地说:"王泽硬是脑壳里有包,放着赚钱的生意不做,要当一个穷村的‘官'."就连父亲也一次次劝我:"你都快40岁的人了,当村干部图个啥?趁现在你经营客车信誉好,多挣几年钱,把娃儿供养成人,这才是大事哟!"  相似文献   

20.
4张学思对于知识分子,不仅注意使用,而且更注意爱护和培养.新教员刘玉铸,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一登台讲课就紧张冒汗,苏联专家和学员听他讲课都不满意.一天,张学思把刘玉铸叫到家里,他在会客室的墙上挂了一块小黑板,要亲自听刘玉铸讲课.给校长讲课,刘玉铸心情更是紧张,才讲了几分钟,汗水就顺着两腮刷刷地淌了下来.“停!”张学思喊住了他,递过一条毛巾,要他擦擦汗.“你知道你为什么流汗吗?”张学思问道.“哦,我讲稿不熟,缺乏讲课经验.”刘玉铸嗫嚅地说.“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心理因素——你不相信自己!”刘玉铸心里一震,怔怔地望着校长.张学思说:“你总感到自己是新教员,生怕讲错、讲不好,总感到有无数双眼睛在时时刻刻地盯着你,所以,你总是处于被动和受监视的状态,结果你越怕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讲不好.”“你说得对极了,我的确有这种感觉.”张学思接着讲:“在战场上我们常常讲要夺取主动权,讲课也是如此,也要夺取主动权.教员是课堂上的指挥官,教员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灵活自如地指挥和调动学员的思维叫他们接受和领会指挥员的意图.”“校长,我懂了!”张学思一挥手:“好!重新来!”刘玉铸一遍又一遍地进着,张学思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纠正和提示一些问题.刘玉铸越讲越轻松,越讲越自如,张学思脸上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