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桥     
年底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将全面建立——低保拥抱亿万农民;新农合制度明年覆盖全国;农民进城务工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辣椒早衰有法治;肉牛节粮饲养法;  相似文献   

2.
农民生活健康化,即:健康农村,健康农民。一是要物质生活健康化,二是要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化。简单说,就是要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等于一句空话。但对城关镇这样有着良好经济基础的镇来说,提起农民生活健康化的目标,那可是底气十足。这些年来,镇党委富而思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的参与式农村发展主张培养农村社会自治力量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同时,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强调党和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加强党和政府的政治权威,构建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主体的发展模式.当前,党和政府积极推动农村建设,而农民参与不足,这不利于农村发展.为此,一是构建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合作共赢机制;二是农村建设要切实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三是培育发展农村社会自治组织;四是提高农民参与的制度化水平;五是尊重乡土知识,提高农民的社区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4.
《支部生活》2006,(4):16-16
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作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民生在线     
《共产党人》2008,(17):24-24
宁夏16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达标;宁夏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下岗职工无忧;宁夏近10万人受到法律援助;兴庆区5年内将设130个社区服务站;海原农民家门口看病政府买单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07,(7):29-29
近年来,我市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基本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的工作体系。全市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06万人,城镇化率由直辖初的29.5%提高到46.7%;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5.8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常艳  周明海 《唯实》2009,(8):94-98
以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来分析中国的“三农”问题,可将其根源归结为农民权利的贫困。为此,要推行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建立农民权利反哺的长效机制;改革和逐步废除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户籍制度,赋予农民自由迁徙权;完善土地资源流转制度,赋予农民土地权利以强有力的宪法保障;建立健全农民法定的权利组织,真正实现农民权利反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关于山西农民生活消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消费支出显著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质量稳步改善几个方面。但农民生活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减弱了农民的即期消费倾向,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农民的消费空间,等。为此,必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必须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的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9.
《思考与运用》2005,(1):38-40
刚刚过去的2004年,对于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而言,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各项农业农村经济主要指标均大幅度增长。全年农村经济总量超过885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5元,增长16%以上;粮食产量成为1997年以来第三个高产年,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同比增长5.8%: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化送到村,农民增收党操心;医疗服务送到村,农民健康党关心;法律知识送到村,农村稳定党放心;干部专家齐到村,党和农民心贴心”。今年,京郊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后,通州区100余个委办局和乡镇机关一改过去坐在机关等材料、听汇报的习惯做法,认真转变工作作风,围绕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扎实有效地进行了科技文化、医疗服务、法律知识“三到村、心贴心”活动,这项活动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着民心。科技下乡为农民铺就“致富路”“三到村、心贴心”活动开展以来,通州区科委、科协、成人教育局等单位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第一,促进农民增收关系到农村乃至全国大局稳定。我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因此,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唯一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民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业收入缓慢,乡镇企业基础薄弱,农民的非农收入也难有较快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影响老区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的因素主是:小农经济意识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农户分散经营、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等。促进农民实现收入倍增目标,应摆脱小农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完善工农业产品价格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强化农民创收增收本领。  相似文献   

13.
蒋富 《前线》2008,(1):60-61
据权威专家预测,今后20年,我国将出现占农村总人口57%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16.9%的无地农民,占农村总人口8.4%的低文化、低技能农民。这批人将是今后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如何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为此,怀柔区人事部门深入北部山区雁栖镇、琉璃庙镇、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村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发展的联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碍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的原因之一在于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社区自我服务能力弱,社会自治功能差.而农村民间组织能够解决这一困境,将农民组织起来,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的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农村社区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发挥农村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支持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旨在紧紧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好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关键是要代表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在,农村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民群众新的利益要求与我们的工作产生了新矛盾。  相似文献   

16.
没有农民的知识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因此,培养称职合格的现代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培养知识型农民要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办好职业教育;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扫除文盲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因地制宜,加紧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萍之 《前线》2012,(6):14-16
“十一五”期间,对于北京农业、农民、农村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最快、农民得实惠最多、农村面貌改变最大;北京农村从山区到平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一体化实现了谋篇布局和重点突破;农业功能多了、农民观念新了、农村环境美了。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06,(10):78-78
2000年黔江新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6年来,黔江区农业局按照“强能力、调结构、兴产业、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农业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圆满实现了“十五”期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目标。2005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9元,比2000年增加724元、年均增长8%,粮食产量稳定在25.5万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广大农村出现宗教返热现象,其本质是农民对实际生活幸福感和质量的一种功利性期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转型时期农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态势密不可分.引导农民建构科学、合理的信仰文化和道德秩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应因势利导,加强农村社区建设;遵循规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立足根本,健全农村保障机制;积极引导,使农民信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高德群 《唯实》2011,(8):68-71
目前,广大农村出现宗教返热现象,其本质是农民对实际生活幸福感和质量的一种功利性期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转型时期农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态势密不可分。引导农民建构科学、合理的信仰文化和道德秩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应因势利导,加强农村社区建设;遵循规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立足根本,健全农村保障机制;积极引导,使农民信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