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华平 《当代贵州》2005,(23):30-31
坚持生态立省战略,推动生态立省实施,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的切入点,关系到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十五”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发展是硬道理”,解决青海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于加快发展。青海人口少.资源优势突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大。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日益增多。“十五”期间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不仅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背景:“转变”刻不容缓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这种生产方式给我们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恶果。对此,“十五”期间,我省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地区相比,我省产业结构不优、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经济增长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尤其是能源的利用率不高,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愈…  相似文献   

4.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十一五”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指标。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这个重要的资源指标,更好地应对我国能源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积极实施节约能源资源战略是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20多年快速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长10.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6%和6.4%。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又有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已成为我省进入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种条件下,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我省经济要实现由“又快又好”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这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应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被视为一个由经济发展观念、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的生态困境:在经济发展观念上,坚持人统治自然,忽视了自然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目标上,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忽视了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念,树立又"好"又"省"的经济发展目标,秉承节约、环保的发展方式。同时,还需要一系列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进行保障: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形成生态文明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7.
杜吉明 《奋斗》2014,(3):8-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生态大省、能源大省,如何在改善能源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低碳能源的出现为破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可借鉴模式。低碳能源是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全球性等鲜明特征。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生态安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经济增长导致区域性工业污染和全球性生态破坏、发达国家的“生态殖民主义”、稀缺资源导致的环境冲突与不稳定等。因此,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生态安全观,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传统消费模式、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建立国际间生态安全与冲突的预防机制和补偿机制,最终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9.
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浙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末期,随着全球性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人类经过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开始探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亦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为了把这一基本国策更好地落实到浙江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之中,2002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六大以后,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和突破口,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已成为我省加快全面建…  相似文献   

10.
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我省发展的前提和中心工作。然而,如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统筹考虑,做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那么,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社会发展也难以进步。为使我省经济发展持续、健康、快速,结合我省实际,注重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环境保护,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推进以“人口,粮食、生态”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等已初见成效。但是,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仍有许多问题需加以解决,许多困难需加以克服。以《中国  相似文献   

11.
外商投资已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新型工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五”期间,大利用外资规模,对于缓解我省建设资金紧张,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到2005年底,我省共审批外商投资企业73l7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144.05亿美元,实际到位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0,(8):10-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甘肃作为一个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的省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的任务很重,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近几年,省上按照"一查二试三治四屏"(即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开展甘肃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全面建设小康成为新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提高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主要是从“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发展,甚至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同起来。但是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8,(3):15-15
过去五年: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过去五年,经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贵州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实施“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成为生态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区。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和生态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区域生态环境不协调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对实现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生态问题正在演变成为当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中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构建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一、生态文明与生态中心论生态文明中的“生态”是人与自然之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简称,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举措,加快了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各地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省园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应进一步深化认识,真正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我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奋力崛起战略的重中之重来抓,继续为园区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着力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突出问题,促进园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目前正阔步迈向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唯GDP论的发展模式引发的生态问题却层出不穷。民众在由温饱到小康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换。在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及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生态公平是政府施政过程中的重要话题,只有注重生态公平,才能避免生态风险,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 生态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体系。除了自然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外,就是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 在生态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了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人口、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达到了极限,不能再发展了,并提出了所谓“零度增长”论,认为社会必须实行“冻结”方针,停止一切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停止发展就意味着人类将自生自灭。这种观点认为:现有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是可以通过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高新技术手段解决的。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应当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邹厚亏 《学习月刊》2010,(12):120-120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资源最为短缺、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极大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