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官僚制的制度结构决定了官僚人员的行为特征和价值取向。在专制的权力结构中,官僚人员的行政人格呈现依附性和自利性的矛盾;在封闭的利益结构中,官僚人员在分享统治利益的同时竭力寻求制度外的私人利益;受"公私不分"观念的影响,官僚人员以实现统治者意志来实现家族利益和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受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困扰:产权界定中的三大核心矛盾关系亟待破解;改革的"过敏"性质对基层领导干部改革积极性形成考验;村居"两委"精英的利益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冲突;基层政权的权威与农民自治权的冲突,等等。面对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与各种挑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的改革底线意识与规则意识,完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与信访制度,健全乡村治理的民主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基层政府的服务意识,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制度,深入挖掘农村潜藏的社会资本对矛盾调和、经营创新的支撑作用,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刘守英 《前线》2014,(5):17-19,27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整体、系统的改革部署。改革方案既牵涉土地权利制度安排,也牵涉到土地市场形成与发展以及征地制度改革,尤其牵涉到城市化进程中最关键的利益问题——即土地增值收益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平分配,这一改革将对我国发展模式转型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土地制度改革与全局改革的关系土地是牵扯利益相关者最多的一个载体,生活  相似文献   

4.
贺宾 《理论研究》2005,(6):26-29
发生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代价分配不公,引发了社会种种不良反应,累积成今日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改革代价的公平分配一方面应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以促进效率的增长;另一方面应对那些为改革付出代价的社会群体做出补偿,以实现“矫正的正义”。这两个方面必须统筹兼顾,均衡发展。为此,就需要国家和政府通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改革代价分配机制,有效地协调由更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所引发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农地制度和政府角色双重视角下的征地制度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现行征地制度的重大缺陷导致土地市场失范无序、社会矛盾多重积聚.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中国现行农地制度事实上否定了以家庭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土地他项权利的存在,制度环境的不成熟使得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下,在征地过程中表现出过分掠夺的行为特征,导致农户和国家利益双向受损.重新安排与土地征用相关的制度,必须改革和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回归政府角色,改革官员考评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事求是地解决现行"公共利益"征地问题;促成农民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和强大化,健全农民利益代表机制.  相似文献   

6.
朱光磊《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撰文认为,调整阶层关系是新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加了调整这一关系的难度,并在利益差别的基础上形成了四对显性社会矛盾和三对隐性社会矛盾。四对显性矛盾是:各高收入阶层与各低收入阶层的矛盾、各高收入阶层与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各低收入阶层中的部分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某些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三对隐性矛盾是:社会经济利益差别与政治一体化之间的矛盾、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对现行体制和政策满意程度之间的矛盾、精神文明建设与贫富差距造成的观念情感“壁垒”之间的矛盾。目前社会成员之间的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实现,都包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因此要在现代化和改革的旗帜下建立各阶层巩固的政治联盟。同时,解决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必须有新的思路,即对 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要采用过渡性的方法; 对于新型社会矛盾要采用新的方法;对于可能出现 的社会矛盾,要超前探讨解决的思路和对策。贫富差距与当代中国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面临三大深层次特殊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关节点,是如何将国家和企业分别代表的国有资本所有者的宏观主体利益和微观主体利益,进行市场化分解和组合,使两个经济利益主体的权责利独立化、量化和标准客观化。本文通过国有企业三大基本制度特征分析,针对深层次的特殊矛盾,提出用构造国有资本市场化有偿经营制度的特殊方法,严格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资本约束制度和机制,形成与企业自身利益结合的内在发展动力制度和机制,加速政企分开,形成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机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革的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中的矛盾、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春燕 《唯实》2004,(1):25-27
近年来 ,在许多城镇 ,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城郊结合部 ,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农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的土地征用问题。传统体制下的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征地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解决这一矛盾 ,必须确立处理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指导思想 ,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入手 ,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上寻找突破 ,实现征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姜明安 《前线》2016,(7):40-44
本文研究供给侧改革与信访立法的关系,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供给侧改革对信访立法提出了什么样的需求,或者说供给侧改革导致了或将可能导致哪些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信访立法来进行规范,引发了或将可能引发哪些社会关系需要通过加强信访立法来进行调整。其二,信访立法作为对社会的一种制度供给,其本身应该进行怎样的结构性改革。文章根据我国信访制度供给侧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和弊端,以及当今中国社会现实对信访的需求,从扩大信访立法调整的范围、改革信访体制与确立信访制度的基本原则、重构信访机构与信访程序、改进信访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应通过立法推进信访制度的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国企改革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业已在部分地方探索试验、以"确权"和"市场化"为主要目的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防范四大风险:一是产权改革过程中偏离产权主体利益的风险;二是改革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和农村社会阶层对立的风险;三是产权改革成本难以分解的风险;四是集体资产监管缺位的风险.由此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改革必须坚持以诱致式制度变迁为主,保持制度变迁趋向与参与主体利益取向的一致性;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制度,促进农民以组织化的形式参与土地产权交易;必须努力构建农村制度变迁中的成本分解机制;必须实行行政与经济职能分离.建立有效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机制;必须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相似文献   

1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是:社会共同价值的缺失(价值多元化)引发理想信念的淡漠;经济市场化改革中各方利益矛盾的冲突对社会和谐的影响;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引发人生追求功利化和自私化;注重经济的片面发展导致人文关怀的不足等.弘扬井冈山精神,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共同价值构建、人生追求引导、利益矛盾调整、人文关怀培育等四个方面的独特功能,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完善,促进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改革的必然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改革的价值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是改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发展到现在,需要围绕影响制度理性的因素,展开国家制度设计的必然性及规律性探索,力求对中国目前的改革进行深入的剖析,以促进中国市场化的顺利推进,化解利益矛盾与冲突,实现经济秩序的和谐和转轨秩序的顺利转换。  相似文献   

14.
王冰  刘蕾 《学习论坛》2009,25(12):24-27
市场经济运行性矛盾和市场经济利益性矛盾是市场经济中的两类重要矛盾。市场经济运行性矛盾包括市场与政府、竞争与垄断、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称与公平交易、私人成本与外部效应的矛盾等;市场经济利益性矛盾包括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利益、生产经营者之间利益、经济激励与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15.
赵科天 《探索》2012,(5):174-181
新世纪以来,人民内部矛盾又出现了新动向:在产生渠道上,分配领域的主渠道地位更加显现,特别是权力性利益矛盾凸显;在运动态势上,利益竞争中出现了底层维权抗争新动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流转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运动形式上,在阶层竞争中出现了强弱两极对立新动向,特别是在社会结构转型背后顽固的逆趋势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矛盾性质上,呈现出对抗性加大的新动向,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之间的对抗性下降了,但体制之间的对抗上升了,特别是经济体制与政体体制、公有制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基层政权与社会底层之间矛盾的对抗性上升了;在内部关系上,官民对立使人民内部主要矛盾明朗化。  相似文献   

16.
李增元 《学习月刊》2009,(13):41-42
农村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事关农村社会发展的大局,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历了四次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总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农村金融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历经数次改革,农村金融制度运行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矛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决战阶段,各种深层矛盾凸现出来,集中表现为物质利益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理顺企业内、外各种利益关系,其中主要是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使企业的利益机制驱动力和制动力的双重作用协调运作,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坚持利益原则是推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保证。改革国有企业,其主要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并使其行为合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要真正实现这一月标,既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并引发诸多新的社会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建立各级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按不同比例分级承担的机制以及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伴随人口的迁出迁入实现跨区域转移的机制;二要实行阶梯式、差别化落户政策;三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土地更多的财产权;四要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进程;五要建立完善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六要完善农民工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洪松林 《党史文苑》2006,4(12):34-35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改革的必然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改革的价值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是改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中出现了阶层利益分化加快、阶层固化和阶层矛盾凸显的问题。这是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权力和资本的约束不够以及利益表达机制的欠缺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国家治理要在协调阶层利益、破除阶层固化及预防和化解阶层矛盾中实现制度规范、机会公平和政府、社会、公民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