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为前提条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论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特色、发展原则、发展战略,作为文化未来发展、制定政策的内核。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政策有了很大变化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时代内涵和价值引领两个方面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一步深化探讨未来文化政策的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共同富裕;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大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底线,进一步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夯实文化安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生态文明意蕴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所秉持的生态政治立场显示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不断激化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发展模式的彻底否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方略,体现了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谋略;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定不移把自身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中去考量,以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平台经济成了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推进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缩小城乡、区域和行业的发展差距,推进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是平台经济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的内在机理;利用平台优势发展共享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绿色发展、推动慈善事业是平台经济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的实施路径。但是,平台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数字鸿沟、信息安全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平台经济的营商环境、保障平台参与者的信息安全、保障平台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加快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来提升平台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促进人民恩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加快培养造就高...  相似文献   

6.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如同源头活水一样,能够渗透到国家治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之中,发挥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持续的滋养,是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在我国要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中国样本”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有原则的实践,既具有独特优势,也面临特殊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中国式”的,就自然具有中国特质。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要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质。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互鉴性文明”“整体性文明”“竞合性文明”逻辑,超越“单一线性论”,体现了现代化的多样性与“时空压缩”效应;超越“单向度论”,体现了现代化的全面性与“协调发展”效应;超越“国强必霸论”,体现了现代化的和平性与“文明发展”效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从发展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的现代化,而西方现代化是“串联式”的现代化;从建设内容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而西方现代化特别是早期的现代化则是单维的;从建设成效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串联式”发展逻辑,表现出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特征和注重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起来的中国对人类作出的创新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也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一带一路"是以经济贸易和文化发展为双核心的重大战略构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意义,但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文化抵御西方强势文化霸权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强大,境外不良宗教思潮的影响更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为应对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中国政府宜重点加大中国文化传播力度、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强抵御不良宗教思潮渗透能力,加强战略运筹,在"一带一路"实施推进过程中,切实维护中国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实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豪感、文化幸福感、文化认同感、文化责任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业态创新、产业融合、空间协同三个方面,面临着文化挪用、低端锁定、监管失衡的困境。因此,我国应当注重文化输出,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数字化技术,输出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文化,开辟文化输出的新渠道;夯实文化供给,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有潜力的文化高新企业,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化传承,推动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鼓励交叉学科交流,构建数字教育体系;健全文化治理,优化文化数据治理能力,坚持多部门协同治理,激活文化市场,进而切实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随后出台的《落实意见》也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作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倍加珍惜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成果,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原则,坚定不移地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与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需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价值功能,是推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切入点,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范围相对狭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编审程序规范性不够等问题,从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编审程序等层面,提出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具体策略,有助于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的有效性,为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4,(11):68-73
<正>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是要“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生力军,是深化改革、开创新局的积极推动者,我建议尽快出台制定一部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高子程提出如此建议。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特别是十七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度推进的同时,中国与东盟的国际文化合作也快速拓展。从国际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及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等三个层面与双边和多边两方面来分析,可将其发展历程分为1991—2000年的奠基与2001年以来的制度化合作两个时期。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双方文化合作呈加快势头,但主要文化产品贸易份额仍偏低,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在动因及效果方面呈现政府主导、经济推动、网状关联、空间集中等特点。鉴于人文合作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等经贸合作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亦需要国际文化合作,国际合作进程中文化与经济呈一体化趋势,故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合作应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东亚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基础是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筑。尽管东亚地区经济关系日趋高度紧密,但其政治、社会、文化关系却未能与经济发展得到同步发展,"共同体文化共识"严重滞后于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已经明显成为阻碍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因素。"文化共识"的形成是构建东亚文化共同体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人文交流将是重要的途径和条件。东亚共同体文化共识的构筑只有相互尊重、加强交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所谓"优秀文化基因的重组"进程,才有可能达成"共识",并最终实现所谓"东亚共同体文化",推动东亚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这一文化共同体的发展进程在东亚地区似乎更令人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而得以重新复兴的中华文化以及"韩流"文化的兴起等,都明确预示着东亚文化共同体将对整个东亚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与东亚国家文化交流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文化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东亚文化发展与交流的主旋律是相互交汇和融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东亚地区必然出现一个文化建设崛起与文化交流发展的高潮,而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东亚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友谊日益增长的基础,和平交流与双向互动是中国与东亚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特点.当代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和机制化的新局面和新特点,其发展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相似文献   

19.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逻辑必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民主政治建设的程度。无论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都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价值契合、功能适配与路径耦合的相融相通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的辩证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统一、保持定力与改革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央总揽全局与地方谋划一域的辩证统一、发扬民主与科学集中的辩证统一这五大关系。将作为价值层次的民主转化为具体的程序和机制,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前提下,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发挥中国之治的显著制度优势,不断提升民主质量和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指导下实现的现代化,是明显区别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中国的现代化。从道路优势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扎根于群众的运动。从理论优势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实现发展,又在发展中得到极大丰富和拓展,而形成的中国化时代化的现代化理论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从制度优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它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辅相成。从文化优势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恢宏的气魄和开放的胸襟孕育了传承中国悠久的发展智慧、适应时代变迁的心理认同和行为理念以及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