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晓 《国际展望》2012,(5):137-141
2012年8月16-17日,由外交部欧洲司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承办的"欧洲形势与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外交部宋涛副部长作了题为"变化中的欧洲和中欧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改革开放40年来,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欧洲国家也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庞大市场中受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中国坚定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中欧合作更加紧密。近两年来,欧盟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对外来投资的防范意识和敏感性提升,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分析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及应对之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6日,中欧举行了第四次领导人会晤,在随后发表的<第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新闻公报>中明确提出了"推动中欧全面伙伴关系向前发展"的目标,这为新世纪双方关系向纵深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这也与布什新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降温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与国际格局中"地区"的互动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态势,中欧关系、中拉关系、中国东南亚关系、中非关系等都展现出明显的转型升级趋向。中欧着力建设四大伙伴关系、中拉论坛正式启动、中国东盟积极打造自贸区升级版、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都是这种新兴趋势的体现。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与各地区互动的新动向、新发展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本刊首先从中欧关系和中拉关系出发,邀请国际问题研究知名学者进行系统剖析,以供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欧关系是全球性的战略关系,中欧关系的战略空间并不仅由中欧关系决定,而是在全球格局之中生成。在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的B段,霸权衰落,多极化格局显现,同时全球性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以及社会层面的失衡愈加显著。在霸权衰落时期,在全球治理以及维护全球与地区稳定方面中欧有着巨大的战略合作空间。但是,要进行多维的全球合作,尤其需要欧洲抛弃欧洲中心论,审视多元文化,理解多种发展模式,并能够理性处理大众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只有以战略视野透视中欧关系,才能在战略层面维护中欧关系。  相似文献   

6.
储昭根 《南风窗》2007,(24):82-85
在欧洲持续右倾化的带动下,美欧关系在今年底达到近年来的高潮。与此同时,因默克尔推行"价值观外交"及欧盟对华贸易赤字不断膨胀,中欧关系开始生变。  相似文献   

7.
"欧日经济伙伴关系"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双边自由贸易架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启了国际格局转变的"潘多拉之匣",使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进程积累的矛盾趋于激化。在此形势下,欧盟确立"欧日经济伙伴关系"架构的战略意图是维护现有的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治理架构,反制特朗普政府反全球化的强硬政策,并借以应对中国的崛起。这一架构折射出当前欧盟对外战略布局的运作特征,即在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之间、在"自由贸易"与"公平贸易"理念之间、在美欧日和中美欧两个"大三角关系"之间开展机会主义和两面下注的博弈。由于其内外多重危机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欧盟将持续推进这一架构,中欧关系将因受到影响而包含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国是     
戴玉 《南风窗》2012,(21):19-20
高层High Level温家宝中欧关系的核心在于战略性《人民日报》报道,在9月20日的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总结了近1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经验。他认为,中欧关系的核心在于战略性,中欧合作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它不受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影响,不计较一时一事上的利弊得失,不因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合作的  相似文献   

9.
中欧班列对中欧经济地理的影响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欧班列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从"距离、分割、密度"等方面重塑了中欧经济地理。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优先运输防疫物资,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战略通道。面对通道"通而不畅"、班列"线路重复"、信息化滞后等挑战,中欧班列需要通过完善通道网络、便利化贸易投资、建设融合规则、加强数字建设等方式,进一步缩短经济距离、减少分割、提高经济密度,以更好推动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经历了启动期、黄金期和深水期等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内外部压力增大,需要进一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多释放发展红利,同时维护好中欧关系和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及时解决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96年,您就在<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一书中提出:"政党政治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党现代化"这个问题,但在那时人们对"政党现代化"这个词还相当陌生,所以您的提法应该说十分"前卫".那么,您当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2.
也谈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兼评美国学者科兹的几个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及其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苏共内部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美国学者科兹看到是这个特权阶层搞跨了苏共和苏联,却不懂得它产生的真正原因,而是把它归之于改革,进而得出了反对市场化改革的错误结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不改革、不正确地进行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3.
从宪法性条约到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的进步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宪法与以前的欧洲一体化重要条约的区别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宪法性条约"而成为"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主要是欧洲的联邦主义者借欧盟扩大之机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产物.欧盟宪法既有其巨大进步的一面,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面.相比于现实意义,欧盟宪法的象征意义更大.欧盟宪法在批准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欧盟领导人不应当把一体化仅仅当作目的,而忽略其他对欧洲前途来说更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the challenges posed to the European Union's (EU) role in trade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policy dur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Doha Development Agenda, also known as the Doha round, are highlighted.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ransformed power relations have created a situation characterized by role uncertainty, for the emerging powers but also for the EU. Priorities among multiple possible roles – in the existing trade regime, in relation to the global South and in the ongoing negotiations – become subject to redefinition. For the EU, heavily wedded to a multilateralist and reformist mission because of its own history, this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he EU's traditional role conceptions as a leader and a benign partner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en challenged and partly replaced by a more realis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证明,搞好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硬件,更要有软件.一方面要摆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是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17.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if at all, the changed economic order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economic crisis in 2008 has shap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 Theoretically, two prevalent opposing narratives in the public discourse are presented and linked to two crude versions of mercantilism and economic liberalism in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The mercantilist line of reasoning posits that China will gain more political weight with its increasing economic strength. The economic liberal line of reasoning suggests that China’s economic weight does not translate into political power. These two opposing theoretical claims are examined by process tracing two most likely case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despite its increased economic strength, China has enjoyed limited success in persuading the EU and its member states to change their position(s) on policy areas involving strategic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9.
20.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extended the hand of engagement to the Muslim and Arab world, while warning Israel against new settlements in occupied Palestine and hedging his bets with remote drone strikes against Al-Qaida and the Taliban in Pakistan. The new CIA director, a military historian and the Somali-born feminist Ayaan Hirsi Ali assess his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