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论述,是表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述,它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揭示了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深邃理性,指明了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成美丽中国以及建设地球美好家园指明了方向,充分表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涵的丰富而高超的生态哲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对立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二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三要落实严守生态红线、严格生态制度、解决突出问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由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要素论、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生态经济论、生态问题与本质的制度批判论、协调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的生态价值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论等理论单元构成的思想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4.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恪守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建设美好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的形成,只有把工作生活方式作为生活方式最基本的部分,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宗旨,增强改善环境的意识。因此,绿色劳动生活方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冯丹  刘经纬 《学理论》2012,(13):64-65
马克思主义是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生态文明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良性体系;其次,保护自然是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明显的实践向度和历史唯物主义向度。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3)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极大的挑战。生态伦理学是讲述人和生态的哲学。新时代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就要有新的生态理论体系。我国古代生态伦理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但各学派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主的人与自然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突出人是自然的一员并与世间万物有平等关系等。我国古代各学派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态文明理念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发展目标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破解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方法。我国在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实践中,随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深入认识,生态理念的发展经历了从微观局部层面的生态保护意识到具有宏观全局视野的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系统成熟的绿色发展理念的不同阶段。其中,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标志性论断的系统性绿色发展理念,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又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和新发展,还是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生态环境考察的基础上,在创立、发展和深化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以唯物辩证法为本,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创新。恩格斯站在历史全局视域向人们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揭示了人类劳动与自然界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之解。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以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内核为基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人与自然的绿色之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世界生态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内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遵循,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真理性认识与价值性标准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让人民诗意栖息于美丽中国;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对人民生态利益的维护与人民生态福祉的关照;以人民为中心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自然的先在性与自然的"人化"活动的辩证统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辩证统一、自然大美与人文至美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同一共存、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正确使用科学技术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马恩的这一思想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指南,对解决我国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科学决策、周密部署,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展开了全面战胜疫情的伟大斗争。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战场。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若干重要关系的论述,对于指导我们全面战胜疫情,进而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_、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自然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院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以人与自然、社会和谐永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科学理念。要想不断加快推进生态文化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与要求,从克服人与自然分离的二元文化的弊端、重视生态文化教育、构建现代生态生产生活的方式、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制度和加强世界生态文化的合作等方面进行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许卫中  顾伟黎 《学理论》2013,(30):40-42
马克思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其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价值诉求和归宿。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确立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传统文明的反思与超越。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期,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的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其生态意识对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实效性不强、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缺乏、生态保护知行不一等现实问题,提出从高校导向性显性教育层面、日常化隐性教育层面两个维度探究高校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及养成路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循环经济思想、生态制度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中吸收了大量观点,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成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既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又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部城市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现实需要,可率先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都市示范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新文明形态,要求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准则,健全完善健康有序的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改善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