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多宝贵财富可供当代借鉴、继承,但是也有许多糟粕对现代社会负面效用较大。本文从皇权至上、等级特权、行政兼理司法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传统消极法律文化对当代法治的影响,以期剔除糟粕,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2.
传统孝道的源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孝道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其影响涉及家庭、政治、文化乃至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传统孝道的源流、发展、变化脉络作一历史性的梳理与分析,对于我们今天从中去除其封建性糟粕,掌握其民族性精华,为现代家庭、文化,乃至政治经济建设,应当说是有一定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传统精华与糟粕并存,其中"注重实际"、"安土乐天"、"重义轻利"、"宗族法权"、"崇尚权威"、"循环保守"等观念和行为是乡村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传统的活的东西对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发扬务实精神,克服崇尚宗法、崇尚权威等保守思想,对继承和改造乡村文化传统,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首次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以德治国”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以德治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并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传统无讼法律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社会中,这种法律观念在维护经济秩序、缓和社会矛盾、降低诉讼成本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所包含的主张礼法并用、强调道德教化、注重纠纷调解等合理因素,对摒弃"法律万能主义"倾向、预防犯罪、节约司法成本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应该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吸取其精华,加以继承利用.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青年群体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时代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传统文化的利用与青年人才开发的问题上,必须抛弃其保守的、落后的、不符合开发要求的糟粕,吸取其为现时代所需要的精华,赋予其新的意义,使其获得新生,使青年人才在激烈的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政治腐败现象的存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不无关系。分析这种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政治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本、德治思想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有重人治轻法治、等级意识明显等特点。其中既存在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成分,也有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所以,应当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通过改革创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以“中国梦”为实践指向的文化战略观。继承传统是它的显著特征,即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了西方现代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时代精华,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和文化成就,从而形成了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三维文化观的传统文化观、法治文化观、治理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对待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扬弃",但"扬弃"不仅仅是剔除糟粕,更在于对传统的精华内容进行创造性转换,一方面使得传统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使得在满足时代社会需要的同时,传统文化获得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但实施创造性转换必须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必须以文化传统为基础,这是创造性转换的基本原则;二是必须体现出其"更化"的特质,否则就难以实现转化与创造;三是遵循文化发展的自我特质,这是实现转化的理论保障;四是采取开放性的手段汲取各方面的养分。最后必须与时代相结合,以确保创造性转换的价值指向。只有坚持上述原则,传统文化才不会偏离民族的个性,获得文化自信;才能符合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逻辑,才能适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